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5 2.0折 ¥ 4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李超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38793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9377092
上书时间2024-09-23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进城打工伴随着剧烈的人口流动,农村社会空心化日益严重;交通日益发达导致村庄社会边界的开放、村庄共同体解体撤乡并村运动的开展,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大量的社区化村庄和城镇化农村;随着市场经济的强力渗透,农村社会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理性化、工具化、冷漠化;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地方规范瓦解,农民沦为“无公德的个人”。
社会关系的淡化导致农村集体行动能力的减弱,城乡二元结构固化导致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差距形成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些矛盾和问题,仅仅依赖严重不足的农村社会内部资源和较弱的集体行动能力无法解决。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社会内部资源严重不足,为□□干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与紧迫的政策需求,而地方□□干预农村经济的目的是弥补区域市场失灵,主要手段则是提供农村地方公共物品,特别是与生产性公共物品相关的供给。因此公共物品供给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原来村庄自主供给转换到□□主导供给为主。
2004—2014年,先后发布了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堪称当时和以后一段时期内国家指导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出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提法。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视引起了基层□□乡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热潮。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地方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迅速增长,几乎涵盖了大部分生产性公共物品和民生性公共服务领域。2007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达4 3183 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87%。2012 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达12 3876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98%。5年中,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增长了287倍,其中,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的财政支出增长266倍,粮食、农资、良种和农机具四项补贴的财政支出增长32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支出增长了377倍。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现实情况看,包括农业生产领域的病虫害防治、土壤肥力保护、动物防疫与卫生监督、森林保护、水利灌溉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农业信息系统、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及重大技术成果的中试和推广示范等的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包括为保障粮食和大宗农产品供给安全的粮食、农资、良种、农机具四项生产辅助性公共服务,以及农村基层□□和村组织的行政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公共卫生防疫、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科技文化、乡村道路和清洁饮水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大江大河治理、农村抗灾救灾、农村扶贫开发等民生性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绝大部分均由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提供(贾康,2007)。
当然中国农村社会复杂,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多样,不同地区由于乡镇经济的差异、文化传统的不同、基层治理结构的多样、地方基层的创新等因素导致产生了很多种公共物品供给模式。不同时期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政策变化如何?宏观层面我国□□的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如何?不同种类的公共物品、不同阶层的农户对公共物品供给的评价如何?影响农户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不同种类的公共物品对于农户的重要性如何?这些问题的研究对较全面地反映影响农户公共物品评价的各因素以及重视程度,对提高村庄治理效率和村民满意度提供政策依据,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和关注的主要问题,本项目将针对以上疑问展开研究,并提出□□未来需要对公共物品供给政策进行调控的建议。
112研究意义
(1)研究农户对公共物品供给评价和公共物品的重要性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与实践意义。
考察农户对不同种类的公共物品评价、不同阶层的农户对公共物品供给的评价,运用计量分析以其较全面反映影响公共物品供给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如何提高村庄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和可持续性提供依据;同时研究农户对公共物品满意度、社会阶层分化对乡村治理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考察不同农户对不同种类的公共物品的重视程度,并提出增强农户对公共物品评价的政策建议。故本文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与实践意义。
(2)研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政策和模式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意义。
研究不同时期的公共物品供给政策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发挥的作用和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同时以案例的形式考察目前的主要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分布情况,对完善我国下一步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政策的选择具有政策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