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种环境固体润滑涂层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特种环境固体润滑涂层技术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9.07 1.9折 99 全新

库存15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党生,李建亮,秦永坤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107500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9元

货号8785595

上书时间2024-07-2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固体润滑涂层的典型使用环境与应用领域
    1.1.1  空间环境
    1.1.2  航空工业和能源装备领域
    1.1.3  高速切削工具和模具领域
    1.1.4  低温条件
  1.2  特殊环境和工况下的润滑涂层
    1.2.1  空间环境用润滑涂层
    1.2.2  航空工业与能源装备用润滑复合涂层
    1.2.3  高速切削工具用润滑涂层
  1.3  固体润滑涂层的发展与趋势
    1.3.1  第一代:单组元涂层
    1.3.2  第二代:多层和多组元涂层
    1.3.3  第三代:梯度、超点阵和纳米结构涂层
    1.3.4  第四代:智能涂层(自适应或变色龙涂层)
    1.3.5  织构化与固体润滑复合涂层
  1.4  本书内容简介
  参考文献
第2章  新型固体润滑涂层设计
  2.1  固体润滑涂层的设计基础
    2.1.1  润滑涂层的低摩擦设计
    2.1.2  润滑涂层的耐磨损设计
    2.1.3  润滑涂层的强韧化设计
    2.1.4  润滑涂层的环境适应性设计
  2.2  耐磨润滑复合涂层
    2.2.1  涂层中的润滑组元
    2.2.2  硬质涂层基体组元
    2.2.3  含有润滑组元的硬涂层
    2.2.4  掺杂其他元素的润滑涂层
  2.3  韧性纳米复合润滑涂层
    2.3.1  韧性纳米晶/非晶复合涂层
    2.3.2  控制晶粒尺寸和织构的纳米晶涂层
    2.3.3  多层纳米复合涂层
    2.3.4  梯度功能涂层
  2.4  空间交变环境条件下的润滑涂层
    2.4.1  空间干/湿交变环境的润滑涂层
    2.4.2  空间大气/真空交变环境润滑涂层
    2.4.3  空间高低温交变环境润滑涂层
  2.5  宽温度环境条件下的润滑涂层
    2.5.1  高速切削具用高温润滑硬涂层
    2.5.2  航空航天用高温润滑涂层
  2.6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硫化物润滑涂层
  3.1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涂层
    3.1.1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与晶体取向
    3.1.2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润滑机制
    3.1.3  影响摩擦学行为的材料因素
    3.1.4  摩擦学行为的环境依赖性
    3.1.5  过渡金属硫化物的改性
  3.2  元素掺杂的过渡金属硫化物涂层
    3.2.1  掺杂元素对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结构的影响
    3.2.2  掺杂元素对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涂层性能的影响
    3.2.3  金属掺杂过渡金属硫化物
    3.2.4  非金属元素掺杂过渡金属硫化物涂层
    3.2.5  化合物掺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3.3  MoS2基复合涂层
    3.3.1  多层纳米结构涂层
    3.3.2  具有自组装结构的纳米复合涂层
  3.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炭基材料润滑涂层
第5章  自润滑复合渗镀层
第6章  氟化物与软金属润滑涂层
第7章  环境适应性固体润滑涂层
第8章  表面织构与固体润滑复合涂层
第9章  固体润滑涂层性能评价方法
 


精彩内容


 熊党生、李建亮、秦永坤所*的《特种环境固体 润滑涂层技术(精)》以新型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 无机润滑涂层为主线,从固体润滑涂层设计出发,围 绕涂层在高/低温、真空/大气、干/湿及高/低载荷等 特殊环境下的润滑性能和服役行为展开论述。全文系 统介绍了过渡金属硫化物润滑涂层、碳基材料润滑涂 层、自润滑复合渗镀层及氟化物与软金属复合润滑涂 层;详细阐述了润滑涂层的结构、成分、制备工艺、 性能及摩擦试验条件和服役环境对其减摩耐磨性能的 影响,探讨了其润滑机制;围绕固体润滑向涂层智能 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对“变色龙”润滑涂层和表面微/ 纳米织构与固体润滑复合涂层的设计、构建、结构及 其摩擦学特性和润滑机理进行了重点和系统阐述。本 书*后介绍了一些包括涂层摩擦磨损原位测试装置在 内的新型固体润滑涂层性能测试系统和分析表征方法 。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力求系统性和理论性,坚持 性和前沿性,*作内容力求反映相关研究的*新进展 ,并附有大量参考文献以利于读者查阅;在重要章节 *后给出了相关研究的展望,提出了有意义的研究方 向。

 本书可供从事表面工程、特殊环境和*端工况服 役机械装备及材料研发的研究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 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及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 材和参考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