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寻思录:第三辑:触摸中国商业文明的时代脉搏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7.72
6.2折
¥
4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秦朔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220112546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9505809
上书时间2024-09-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秦朔,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秦朔朋友圈chin@moments新媒体平台创始人,《第一财经日报》原总编辑,复旦大学新闻系学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博士。曾被《中国青年》杂志评为“可能影响21世纪的100位中国青年”。著有《文明寻思录(第一辑)》《文明寻思录(第二辑)》《会见基金领袖》《大变局——中国民间企业的崛起与变革》《大脑风暴——文化工业探寻》《感动中国》《美国秀》《告别GDP崇拜》等作品。
目录
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路口
四十最重要的四个字:顺天应人
2018:中国的营商环境升级年
外资四十年:接轨世界的中国步伐
中兴风波:创新中国的一场冷水浴
中美贸易战(一):不怕打仗,但要算好大帐
中美贸易战(二):压舱石、绊脚石与打火石
中美贸易战(三):中国的新机遇
中美贸易战(四):这不是至暗时刻,而是关键时刻
探寻中国企业的精神向度
中国公司2017:风吹草动后你还看到了什么
那年夏天:万科、万达、乐视、安邦
两个农民和他们的世界500强
乌镇饭桌上的双超格局
最强大公司的烦恼:在内与外的不确定中寻找平衡
张文中案,“天下无冤”的新起点
一个财经作者的24小时:体验中国公司时刻
走出时代的集体迷思
失去初心,我们可能什么都不是
穿越苦难:当人道主义遇上市场经济
海底捞事件折射出消费者需要怎样的企业
灰犀牛和暗物质带来的启示
走出“后真相”时代
在兵荒马乱的符号世界里找到更好的自己
从大洋的彼岸照见中国
当大英帝国和美利坚霸权已成往事
时间开始了——欧游心得(上)
德国企业如何穿越时间——欧游心得(下)
全球制造新一轮竞争,中国靠什么胜出
声誉危机、“扒粪运动”与中国企业行动指南
我从美国红利中看到了什么
迎接中国国家发展的新周期
内容摘要
姚振华应该向王卫学习什么? ——中国富豪商道辨析(一) 2017年2月24日,周五。这一天的深圳,在上午和下午,中国商界分别迎来了一个辉煌时刻和一个悲催时刻,见证了一个人的幸福和一个人的悲哀。 当1971年出生的王卫凭借顺丰控股在深交所重组更名上市,个人财富直逼1500亿元,如果股价继续上涨,他有可能和市值2000亿元以上的王健林和马云一争高下时,2016年很显眼的“黑马富豪”、1970年出生的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因为编制提供虚假材料、违规运用保险资金等问题,被中国保监会给予撤销任职资格并入保险业10年的处罚。 而就在4个多月前,2016年胡润百富榜发布时,姚振华还以“财富平均一周上涨20个亿”的速度从上年的200多名疯狂上升到第4名,仅次于王健林、马云、马化腾。当时胡润把他作为一个亮点,说:“中国企业家的创富模式经历了五个阶段:从贸易到制造业、房地产、IT,再到现在的资本运作,姚振华是现在这个资本时代的代表人物。”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当王卫在深交所敲钟的时候,姚振华则在北京金融街忙着疏通。没想到,一上一下的时间是如此之短。 姚振华和王卫有很多相似之处 虽然,姚振华和王卫今天的境遇迥异,但其实两人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平民创业、艰苦奋斗的典型。 姚振华和王卫一样也做物流。他大学毕业后份短暂的工作就是在国有物流公司工作。到今天,物流也是姚振华旗下五大产业之一。 姚振华和王卫一样勤奋、奋斗。他周六、周日常在办公室加班,书不离手,天天读报学习。他手下曾说,姚振华干保险前,安排人去书店把所有关于保险的书全买回来,花了三个月时间看了一遍,然后决定进军保险业。 姚振华和王卫一样低调。王卫自不必说,只在2011年接受过一次《人民日报》采访,也避谈个人。我联系过几次,得到的回复是“总裁不接受采访的初心不变,实在为难”。网上流传着一些王卫的讲话,我问是否为真,得到的反馈是:“我们内部没有听总裁说过。”对姚振华的低调,他手下说:“这辈子如果不到逼不得已,他绝不会走到前台。” 很重要的相似是,他们对商业机会都有强烈的敏感。奥地利学派的有名代表人物伊斯雷尔·柯兹纳曾把企业家精神理解为“警觉”(alertness)。他说,警觉是一种“认知的品质”,企业家是这样的人——他看到面前有10块钱,警觉于钱的存在,就过去一把捡起它。而较不警觉的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现并利用这个机会。 在关于柯兹纳的研究中,有评论家举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企业家功能。故事出自英国小说家毛姆的短篇小说《司事》(The Verger),写伦敦一座教堂的文盲司事因为不能读和写而被解雇,走在大街上,想找根烟安慰一下自己。他发现附近找不到一家烟草店,于是决定将他的遣散费投资开一间烟草商店。这很接近于柯兹纳所说的“认知的品质”,就是对市场提供的服务的不足有所警觉。 在创业之初,王卫和姚振华都显示了发现机会的认知品质,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微妙的差异,这些差异很后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王卫的桶金是怎么挣来的? 先说王卫。1978年改革开放时,王卫7岁,随家人从内地移居香港。由于当时内地学历不被承认,父母只好去做简单的工种,收入很少。王卫遍尝贫困和被歧视的滋味,高中毕业就不再读书,当过清洁工、搬运工,后来在顺德干印染。由于家住香港,王卫常受朋友之托,在顺德和香港之间传递文件和货物,事后朋友往往给他红包,他由此嗅到了快递的商机。 为什么顺德有快递的商机?因为香港有很多顺德人,顺德有很多港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双方需要传递银行文件、运输单证等,而国有邮政不支持这样的业务。信件往来只能带在身上,当时往返的船票大约是100多港币。1993年,22岁的王卫向父亲借了10万元钱,注册了顺丰公司。那时公司一共有6个人。一位港商回忆说:“顺丰早期在顺德的容奇港有两艘船,分别叫顺峰和顺德,除了载人外,就帮忙托运信件,早期每天两班,后来逐渐增多,一个航班只需要2个多小时,所以上午的信件通过下午2点的船只,当天下午就可以达到香港。抵港后再找人搬运过关。早期一份信件收费100元港币,后来业务量大了,几十元的都有。但当时的顺丰并不负责派送,船抵香港后,收信方得亲自去收取,顺丰在香港九龙太子有一个固定的收件点,现场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放了几个筐,工作人员嚷着,‘顺德的放这边’,可能叫嚷的人中就有一个是王卫。” 王卫发现了市场的机会和痛点,从此就只干这一件事,就是让自己公司的服务能力和服务价值越来越强、越来越高,很后成为行业典范,至于资本化只是服务于主业发展的附属手段。 王卫一向不喜欢被资本所左右,他很早就说过:“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这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作为企业的老板,你一定要知道你为了什么而上市,顺丰在短期内不可能上市,未来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圈钱而上市。”2013年8月,中信资本、苏州工业园区元禾控股、招商局等旗下的投资基金入股顺丰80亿元,王卫接受入股的前提也是不能对公司管理有任何干预。 2011年王卫接受《人民日报》采访,记者问:中国民营快递企业要想有朝一日赶上靠前快递大企业,需要做些什么?王卫说,首先不是规模,而应该是服务质量和声誉,追求像他们一样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社会尊重。其次,是要评估好自己有没有实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基础不稳的话,你在上面盖房子很容易变危楼,如果塌方影响更大。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评估,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至于能走多快、走多远,并不需要苛求。第三是要看国家的产业政策能不能持续稳定。“其实民营快递企业想要的并不多,2007年政企分开以后,昔日的竞争对手变成了行业管理部门,之后行业政策一直稳定。我们并不是说非要政府给多少补贴,关键是国家大的政策环境要支持民营快递企业发展,这对我们至关重要。”很后是“希望大家能对我们多一点耐心。现在各家民营快递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都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但要看到明显效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快递行业是人的行业。王卫对顺丰快递员的关心爱护享誉业界。2016年4月17日,一名顺丰快递员在北京东城区某小区送快递,骑的三轮车与一辆小轿车发生轻微碰撞,车主下车连抽快递员耳光,并辱骂快递员。当晚7点顺丰官方微博做出回应:“我们的快递小哥大多是二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不论风雨寒暑穿梭在大街小巷,再苦再累也要做到微笑服务,真心希望发生意外时大家能互相理解,首先是尊重。我们已找到这个受委屈的小哥,顺丰会照顾好这个孩子,请大家放心。”而王卫则在朋友圈发声——“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后来这个小哥和王卫一起在深交所上台敲钟,也和40万顺丰员工及用户代表一起领受了王卫以个人名义发出的14亿元红包。这份红包2017年1月31日前入职且2月24日在职的顺丰全日制长期合同制员工人人有份,工作一年以内的员工发放1888元,一到三年2888元,三年以上3888元,并按贡献标准累计增加。
主编推荐
1、 媒体人、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秦朔带领我们寻找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和商业文明!
2、 深入挖掘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真相,直击中国经济背后的隐忧,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3、 中国企业界柳传志、张瑞敏、马明哲、马化腾、丁磊、刘强东一致!
精彩内容
新时代新起点,中国经济将向何处去?
本书收录了资深媒体人、财经观察家秦朔近两年来的文章,他立足于“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聚焦2017-2018年间的重大经济事件,考察中外众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企业家,剖析中国的创业者文化与企业家精神。在洞幽烛微的观照中,勾勒出中国商业文明的真实图景。
媒体评论
柳传志:我和秦朔相交相知多年。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才华的媒体人。衷心希望他能够继续长袖善舞,为推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张瑞敏: 我非常看好“秦朔朋友圈”这个产品,并非仅仅因为互联网,也并非仅仅因为新媒体,而是因为秦朔身上永葆追梦赤子之心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马明哲:这个世界的商业模式和技术革新无论怎样潮来潮往的变化,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的灵魂、商业伦理的价值都将始终鞭策我们。 马化腾:一年前秦朔说要以微信公众号为基地进行内容创业时,说实话我还是有些担心他能不能从媒体管理者归零,真正转型为创作者。看到他一篇篇严肃真诚、发人思考的文章,很高兴他转型成功。 丁 磊:我的产品观念是做精品,慢一点没关系,赚钱也不是第一位,高品质的产品才是第一位的。读秦朔一篇篇的优质文章,相信它们对商业文明的发展一定有积极作用。 刘强东:在这个时代做一个创业者是幸福的!秦朔继续坚持着“守土有责”,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追求新闻价值和商业文明价值的初心不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