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学与长安学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长安学与长安学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00.67 6.0折 1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留珠,李炖主编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ISBN9787569538748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14555943

上书时间2024-09-2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留珠,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特别是秦汉史的教学与研究。兼任有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等。代表著作有《秦汉仕进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秦汉历史文化论稿》《刘秀传》等。



目录

长安学的缘起、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国际长安学的史学比较理论探析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长安学的哲学内涵

长安学三层次说

长安学与敦煌学

长安学与长安学派

“长安学”概念的首次提出

——长安学学术史的一则重要资料

长安学研究与大西安建设

地方史、志关系并兼说长安学性质

——答《陕西地方志》杂志主编问

答宁博士十问

——兼说辑刊《长安学研究》

浅析《长安学研究》之特色

《长安学研究文献汇刊·考古编·金石卷》前言

关学传人孙景烈及其学术成就

论毕沅及其陕西幕府的金石学成就

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和史念海先生的历史观

长安学者的领军人物—一陈直先生

——《陈直著作选》出版说明

论长安学者陈直后期的思想转变

魂归天一阁

——写在《陈登原全集》出版之际

黄永年先生传略

黄永年先生与全国高校古委会

只今耆旧贞元尽

——黄永年先生诞辰90周年追思

黄永年先生的学术品格

从黄永年先生的篆刻看当代学人印

斯维至先生杂忆

长安学者冉昭德先生

深切缅怀史学理论家朱本源先生

我所知道的恩师胡锡年先生

长安学者的楷模

——李之勤先生印象

长安学者林剑鸣教授

中国记忆中的丝绸之路

风俗与风俗史研究

——以秦汉风俗为主心

先秦中国与古代希腊

从出土金文数据看西周都城

——丰镐两京的族群

《史记》在长安的撰作与流播

两汉之交动荡政局中的扶风名士

远志与乡愁:汉唐长安“灞柳”象征

隋唐长安城研究中史籍与考古研究存在的错误

隋唐之际墓志所见隋炀帝亲征高句丽

——兼论唐初君臣对隋亡事件的诠释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铭(并序)》考释

读《陕西神德寺出土文献》札记

人人有路通长安

——近代西方人在西安的活动及其影响




内容摘要

长安学的缘起、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黄留珠

近若干年来,长安学的旗帜在神州大地被高高树起,长安学研究亦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如此一种倡导长安学的学术活动,若用“其兴也勃”予以形容,应该说是不过分的。那么,这场学术活动的缘起是怎样的?其发展的现状或日已取得的初步成果如何?其未来的发展又将如何?笔者作为这一活动的参与者之一,深感有必要对这些问题结合个人亲身的经历略作陈述,以与关心长安学的朋友们共同讨论。

一、长安学缘起

长安学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中国学人倡导并特别为陕西学界所重视的一个学科概念。

此事的肇始,可追溯到2000年初。当时在陕西《人文杂志》举行的一个座谈会上,一位西北大学的学者十分明确地提出了“长安学”的问题,希望以此来概括陝西这个历史文化大省的学科形象,就像安徽省以“徽学”来概括自己的学科形象一样。"此举虽然引起了学界的一定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获得积极进展,从而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其后不久,长安学的问题又在首都北京被提出。2003年12月,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唐研究》第9卷刊发的《关于隋唐长安研究的几点思考》一文中,作者荣新江教授亦相当鲜明地提出了“长安学”的命题。他说:“笔者研究隋唐史和敦煌学的过程中,不断在思考一个问题,即长安是兴盛的大唐帝国的首都,敦煌是唐朝丝绸之路上的边陲重镇,由于特殊的原因,敦煌藏经洞敦煌石窟保留了丰富的文献和图像数据,引发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敦煌学研究热潮;相反,虽然有关长安的资料并不少于敦煌,但因为材料分散,又不是集中被发现,所以有关长安的研究远不如牧煌的研究那样丰富多彩,甚至也没有建立起像‘敦煌学’那样的‘长安学’来。”很显然,尽管荣氏所论长安学的视角与陕西学者所述的角度不同,二者对长安学内容的理解也有某些差异,但彼此所提的学科名称均作“长安学”却是完全一致的。

延至2005-2006年,长安学的问题被再次提起。这次与前两次不同的是,问题不是由学者而是由政府部门的文化官员提出的。原来时任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的李炳武,有感于“一部《红楼梦》能够衍生出风靡全国乃至世界的‘红学’;一处敦煌石窟能够形成独立一派的‘敦煌学’”这样的事实,认为在创造了周秦汉唐灿烂文明的长安大地上,完全有条件也应该打出长安学的旗帜,以凝聚陕西的学术力量,深化长期以来学人一直坚持的关于长安文化、长安文明的研究。于是他运用自己手中的行政资源,率先在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内开展了关于长安学的讨论,并在一些主要方面取得了初步的共识。此后,陕西省文史研究馆还陆续举办了周文化、秦汉历史文化、唐代历史文化等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以及“长安雅集”之类的大型文化活动,‘既为倡导长安学做铺垫,也与倡导长安学相呼应。一时间,倡导长安学的活动搞得轰轰烈烈。

……



主编推荐

长安作为历史悠久的十三朝古都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世界文明交汇与文化交融的重要载体和中心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研究长安,是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理解当代中国的关键,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安学以独特的视角阐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绵绵不绝的特性,因而不能简单化地以古代或近代等时间尺度加以定义。大力开展和推进长安学研究,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并在海内外大力弘扬,是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也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的需求,具有显著的现代意义。



精彩内容

本书是”长安学十年学术经典论著选集”的一种。长安学的学术实践活动很早就已经存在。它有着悠久的渊源和深厚的基础,且从一开始就同礼法制度等文明发展重大问题紧密关联。至本世纪初,“长安学”的名称得以明确提出,并成为当代引人注目的重大学术进展。如何准确定义并解释长安学的概念,以及在过去较长的时段中,人们究竟如何思考长安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内涵及其现代价值?相关学者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贡献?为此,我们编辑此书,以反映这一方面的学术进展。本书所选论述,集中于同长安学与长安学者相关的研究与反思,以期提供关于”长安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与专门研究领域的基本认知,以及对"长安学”历史渊源的总体认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