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咱们和大师聊聊:通识教育名家讲坛:专辑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嗨,咱们和大师聊聊:通识教育名家讲坛:专辑2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85 6.0折 3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士军,张海森,韩云松主编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52969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8644045

上书时间2024-07-2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讲 汪 卫 活在“大数据”时代
第二讲 李大维 “玩”出来的创新——创客文化和创客空间 
第三讲 娄永琪 设计漫谈 
第四讲 孔爱国 华尔街之门——货币与金融常识 
第五讲 陆大江 基于“云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程监控 
第六讲 庄松林 光的神奇世界 
第七讲 柴之芳 辐射是把双刃剑 
第八讲 金亚秋 仰望星空——电磁波信息科学与空间遥感技术 
第九讲 施蕴渝 奇妙的生物大分子机器 
第十讲 金 力 解读写在基因中的人类历史 
第十一讲 江 明 化学创造另一个世界 
第十二讲 麻生明 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化学 
第十三讲 沈 愈 2013年上海夏季极端高温及成因 
第十四讲 戴慎志 灾难面前如何自救——城市灾害与安全防灾 
第十五讲 段 枫 从《哈利波特》看英语和英语文化

                                                第一讲 汪 卫 活在“大数据”时代
第二讲 李大维 “玩”出来的创新——创客文化和创客空间 
第三讲 娄永琪 设计漫谈 
第四讲 孔爱国 华尔街之门——货币与金融常识 
第五讲 陆大江 基于“云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程监控 
第六讲 庄松林 光的神奇世界 
第七讲 柴之芳 辐射是把双刃剑 
第八讲 金亚秋 仰望星空——电磁波信息科学与空间遥感技术 
第九讲 施蕴渝 奇妙的生物大分子机器 
第十讲 金 力 解读写在基因中的人类历史 
第十一讲 江 明 化学创造另一个世界 
第十二讲 麻生明 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化学 
第十三讲 沈 愈 2013年上海夏季极端高温及成因 
第十四讲 戴慎志 灾难面前如何自救——城市灾害与安全防灾 
第十五讲 段 枫 从《哈利波特》看英语和英语文化 
第十六讲 杨东援 上海交通的昨天、今天、明天

媒体评论

                                                                                    
                                            
                                            第一讲 汪卫 活在“大数据”时代
专家简介
汪卫: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理事,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ICDM、SIAMDM、CIKM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初中和高中均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88年考入山东大学计算机系攻读本科学位,1992年考入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攻读硕士学位,并于1998年在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数据库与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SIGKDD、SIGMOD、VLDB、WWW、ICDE、IEEETKDE、JIIS等国际权威的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30余篇,被引用1000余次(Google Scholar)。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并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
导读
最近,我们常常能在新闻里、报纸上看到“大数据”(Big Data)这个词,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可是,“大数据”究竟是什么呢?只是大量数据的集合吗?它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呢?其实,“大数据”虽然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不容小觑,但是它并不神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卫生部门预测并预防疾病、商家投放广告、警察指挥交通等都得到了“大数据”的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让我们生活中的智能活动变得简单。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更多“大数据”的秘密了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汪教授进入“大数据”的世界吧!
活在“大数据”时代
一、“大数据”在哪里
首先,让我们通过一些案例来看看“大数据”存在于哪些地方。
1.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大数据”
一位谷歌工程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预测美国会在什么时候爆发季节性流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感冒。感冒在美国被认为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由于某些体质的原因,感冒在美国引发的死亡率较高,因此美国人对于流感的预防非常重视。但是,以前美国的卫生组织在预测何时会发生流感时,只能先去当地的医院了解数据,再判断是否有流感大规模爆发和蔓延的趋势,以此来做相应的防控工作。现在,这位谷歌工程师通过在谷歌的搜索引擎里对比美国人检索最频繁的5000万条词汇后发现,当某个地区流感较为严重时,该地区的居民搜索和“流感”相关联的词的比例就会非常大。由此,他经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后得出了一个预测方法,预测流感爆发的准确性高达97%,几乎某个地区一爆发流感马上就能发现。而以往的疾控中心在了解相关情况时往往要1~2周时间才能得出分析结果。谷歌工程师只需通过谷歌搜索引擎数据的分析,就能很快了解到流感的蔓延趋势,这就是“大数据”应用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2.经济领域中的“大数据”
在中国,淘宝公司除了提供网上购物服务外,还曾做过一件伟大的事情:2008年,淘宝发现在其阿里巴巴的平台上,买家的询盘数①急剧下降。通常买家在购买商品时,总会多找几家商铺询盘,经过比较后找到最为合算的。而询盘数量的减少就意味着最后成交数量肯定会减少,由此,淘宝就预测出“经济危机”可能快到来了。
这种预测很有道理。一方面,当时淘宝在电商市场份额占有90%以上,所以它可以有效地反映我国零售行业的情况;另一方面,淘宝的覆盖面比较大,不仅中国人在使用,世界各地的人都在使用。我去阿里巴巴参观的时候,看见它有一张很大的世界地图,地图上标注并实时反映哪个地方的人买了一件什么样的商品。我国统计局也经常发布一些指数,但是和淘宝一对比就会发现原来的统计方式非常落后。原先统计局会在全国各地安排1万~2万名市场调研人员,去各个商场观察消费者的消费情况,现在有了淘宝之后,他们发现不需要安排那么多的人员,可以直接使用淘宝的数据进行分析。所以,有了“大数据”之后,我国一些诸如统计的工作都可以用新的方式来解决。
3.互联网营销中的“大数据”
我们非常熟悉的“移动互联网”也与“大数据”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特别是互联网营销,比如广告的精准投放。实际上,我们在网上购物、即时通讯聊天时,都或多或少地在互联网上留下了一些信息,一些互联网企业就针对我们所留下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然后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 
……
“大数据”确实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起到很多作用,最著名的例子
就是预测2012年的美国大选。对于哪一个州、哪一个党派会胜选的预测准
确率非常高,使得人们相信“大数据”的价值。
1.“大数据”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实际上,自从有了计算机,研究者就一直在摸索如何让计算机智能化,如何让计算机去分析一些数据,而随着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一开始我们有了概率统计的分析、数据挖掘的分析,到今天就有了“大数据”的分析。
2.“大数据”概念的形成并不是孤立的
“大数据”与其他很多技术有关系,比如云计算①,它使得“大数据”走进了民间。普通人家里一般都有一台计算机,最多三四台。但是“大数据”里的数据规模非常大,一般的计算机里仅能放1TB的数据而已,而所谓的“大数据”一般要达到1000TB,那么如何来处理那么庞大的数据呢?云计算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在云计算方面出现了许多企业,它们的工作就是租赁机器。这些企业本身拥有上千台机器,通过某种技术将其中的一些机器租赁出去,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被搬走,而是以技术手段租赁。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机器,甚至可以一次性租用1000台,当然也可以一次只租用1小时。这种技术的出现就成为了分析“大数据”非常有利的一个方面。当用户在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不需要去买1000台机器,而只需临时租用,省去了很大一部分成本,因此,在云计算的基础上,不论有多大的数据量,都可以有条件进行处理。
……
与大师对话
学生1:“大数据”概念是谁提出来的?
汪卫:“大数据”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技术,所以并不存在最初的发明人,它是当计算机或IT、金融的研究者发现的数据逐渐递增后形成的一种技术上的趋势,准确地说,它更接近于一种思维的方式,而不是一种纯粹的产品发明。如果一定要考证“大数据”是谁发明的,我认为,最早提出“大数据”类似概念的人是吉姆格雷。他是微软研究院一名资深的科学家,当时他写了一本书叫做《第四范式》,是指很多物理学家、化学家都在做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吉姆格雷认为他们都是基于数字和数据运算来进行的,其他学科也是如此。这就是“大数据”概念的雏形,之后有很多研究者不断地进行补充和说明,才出现了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大数据”的概念。
学生2:知识图谱是否会在今后被其他新的技术取代?
汪卫:知识图谱本身就是一个走向人工智能的工具,它是一种描述知识或存储知识的方式,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今后会有新的技术来取代它,不过目前,知识图谱还处在逐渐产生、成熟的阶段,它的应用才刚开始,例如谷歌、必应、百度等都在做各式各样的知识图谱。正是有了知识图谱,它们在做相关数据分析时才有相当的准确性,知识图谱中包含着各种实体和事物间语义之间的关系,所以目前不存在被取代的情况。
学生3:如果说“大数据”是通过社交网络中留存的信息来判断每个人的身份、喜好等,是否涉及侵犯个人隐私?今后我们在使用社交网络时是否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汪卫:“大数据”的确会带来侵犯隐私的问题,因为目前“大数据”还处于发展初期,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因素,还没有完整的法律来规定怎样保护网上个人的隐私,但现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其实,在“大数据”之前,已经在很多行业中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比如在医疗行业,个人在医院里会保留许多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身体状况等,为了保证病人的信息不被外泄,规范的操作是:你的信息应被事先打上标签,即可以被用作哪些用途,不可以被用作哪些用途,当数据被用在和标签规定不一致的地方,相关信息就会被隐藏。这在“大数据”领域还在探索。所以,在网络上还是要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拓展延伸
1. 吉姆格雷
……1998年获得号称计算机行业诺贝尔奖的“图灵奖”。颁奖委员会对其列出的颁奖理由主要是:因为吉姆格雷博士在SQL语言方面数十年不懈的努力以及取得的巨大成绩,在推动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中做出的重大贡献。
2007年1月28日,喜欢户外运动的格雷独自驾船在海上消失。很多人为搜寻他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人们再也未能见到这位天才。
2.谷歌知识图谱
谷歌知识图谱(Google Knowledge Graph,也被称为谷歌知识图),是谷歌的一个知识库,它使用语义检索从多种来源收集信息,以提高谷歌搜索的质量。知识图谱除了显示其他网站的链接列表,还提供结构化及详细的关于主题的信息。其目标是使用户能够使用此功能提供的信息来解决他们查询的问题,而不必导航到其他网站并自己汇总信息。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