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记:中国现代教育起源八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学记:中国现代教育起源八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5.83 6.0折 5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国涌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04977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9270895

上书时间2024-07-2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主要关注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转型,特别是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命运史、企业家的本土传统、民国教育等。著有《叶公超传》《金庸传》《笔底波澜》《百年寻梦》《追寻失去的传统》《文人的底气》《主角与配角:辛亥革命的台前幕后》《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史想录》《美的相遇》等,编有《过去的小学》《过去的中学》《寻找语文之美》《追寻律师的传统》等。

目录

引言 **讲 传统教育 第二讲 新旧交替 第三讲 留**起 第四讲 教育家兴 第五讲 课本革命 第六讲 再造文明 第七讲 教育地理 第八讲 知识重构 尾声 中国现代教育起源再思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我想从中国的传统教育开始讲起,如果不讲清楚传统教育,我们也无法理解中国现代教育的起源。

传统教育在中国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学记》《论语》中有了相当成熟而自信的表述。即使到了今天,中国人在价值层面的认知主要还是由传统教育所塑造,中国的现代教育远远没有完成,或者说中国的现代教育还是一个未完成状态,因此我们更深地生活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之中,我们的整个观念大部分都来自传统教育的深处。传统教育不存在了,并不意味着传统教育的影响消失了,它已经渗透在整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当中。

我试图在整个文明史的脉络中来理解中国现代教育的起源。现代教育不是突然发生的,不是天上掉下了一块叫现代教育的馅饼,没有这样现成的馅饼,它只是在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里慢慢展开、逐步演变出来的。如果仅在中国教育史的脉络里来找寻现代教育的起源,可能会停留在纸上,无法深入到真实的教育生活中,也就无法理解它与大变*时代千丝万缕的关系,无法理解它在种种条件约束下发生、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只有放在文明史的脉络里来理解现代教育,我们才有可能把握那个曾真实发生的过程,找到一种历史感。

我想首先在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中来理解现代教育的起源。中国与世界的碰撞,也是在漫长的过程里发生的,并不是在某一个特别确定的时间、地点开始的。我们首先可以追溯到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也就是16 世纪末到17 世纪初,离现在有400 多年了,是他们带来了张世界地图,带来了地球仪和天文仪器,还有《几何原本》,那时距现代教育在中国出现还有很长的时间,但触发中国教育变化的因素已开始悄悄出现。不说别的,天主教传教士初引入的世界地理概念,经历了200 年之久,终破碎了中国人原来对世界地理的狭隘认识。以往中国人一直自认为处于天下的中心,这个天下中心的概念破碎之后才会产生世界的概念,即我们只是世界万国中的一国,在地理上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次,我们可以追溯到1807 年,这一年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华,特别是在1842 年以后大批传教士来华,他们在中国各地创立了大量的教会学校。在中国人尚没有近代学校概念的时候,传教士已悄悄地将不同于私塾、书院的学校办起来了。这些由传教士初在通商岸创办的教会学校,实际上是中国早的现代教育形式,但它们不是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这是中国与世界碰撞的结果。

再次,我们来看看“向外走”对现代教育产生的影响。如果说传教士是走进来,留学即是走出去。这也是中国现代教育起源的一条重要脉络,从早的120 名留美幼童到浩浩荡荡的留日*,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到国外去留学,对于传统教育,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冲击都是今天所难以想象的。无论是走进来,还是走出去,这些终都促使国人开始抛弃持续了上千年的传统教育模式。

后,从科举与学校的废兴来理解现代教育的起源。在中国非常漫长的历史中,传统教育终凝固为一种以科举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但科举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科举也是在传统教育演变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从隋朝开科取士到1905 年废除科举,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1300 年,历经多次王朝更迭,传统教育受到科举制压倒性的影响,科举主导了教育的内容,决定了教育的方向。一个人要在科举路上走得通,必须按规定的解释,遵循那一套规定的价值观,否则便是离经叛道,怀疑精神不被允许,创造力、想象力亦无法展开,也不可能孕育出与当时的统治阶层不一致的思想。科举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何止1300 年,即便1905 年废科举之后,它的幽灵仍徘徊不去,实际上现在的考试制度在精神层面仍然深受科举制的影响。




主编推荐

挤开大地的缝,透进世界的光一部研究晚清民国教育变革有料有趣的讲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