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下的身影: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越剧观众访谈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舞台下的身影: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越剧观众访谈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7.31 4.7折 58 全新

库存12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声凤编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72019319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612576

上书时间2024-07-1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以观众的视角观照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越剧在上海的生存与发展,为越剧史研究添上了极为重要的一块“拼图”:对越剧观众群体的考察。作者以受访者在上海观剧的起始时间为首要标准,兼顾分散性与多样性,筛选出访谈十余篇。这些访谈共同构成了一部活泼而亲切的越剧观众口述史,包括当时越剧演出、观众构成、辐射面、与现代传媒的互动、审美风格的形成、观众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丰富信息。访谈录采用口语语体,并保留了部分沪语表达,读来生动亲切。本书不仅为越剧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也可作为通俗读物,让普通读者或越剧爱好者对当时上海越剧的生存状况有更直观的了解。

 

本书初版在越剧研究者和爱好者当中反响颇佳,且受到海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次增订版除修改初版中的错误、增补注释、替换部分高清图片之外,还新增一篇2023年的访谈,内容较初版更为丰富,时效更强。



作者简介

李声凤,北京大学法语系文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曾任教于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法语所,现为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编审。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的著作有:《在时代震荡的缝隙中生长——越剧改革与越剧独特审美的形成(1938—1958)》(专著)、《中国戏曲在法国的翻译与接受(1789—1870)》(专著)、《舞台下的身影——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越剧观众访谈录》(编著)、《尹小芳艺术人生》(参编)、《侯麦:爱情、偶然性和表述的游戏》(译著)等。英文文章A Précis of Yueju(《越剧概述》)和The Female “Xiaosheng” of Yueju(《越剧女小生》)发表于英文期刊Chinese Performing Arts (《中国戏剧》)。目前主要关注领域为中法文化交流和现当代戏曲。


【媒体评论】

网友评论摘录:

在书里找材料的时候埋头看入迷了,那种活泼泼的生气和对这个剧种的爱,是能渗出书页感染读者的。

——豆瓣用户“停雲”

 

对越剧发展亲历者的访谈呈现了台下人的戏剧人生。行文尽可能保留了口语交流的原汁原味,真实感扑面而来。

——豆瓣用户“芥菜”

 

除了从观众角度佐证和补充了越剧事实研究,更令我难忘的是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上海的社会风貌,如不同社会阶层的教育情况、经济水平与文化趣味等。对主要剧目和演员,戏曲术语行话及一些方言表述都作了注解,学术价值与趣味性兼具。

——豆瓣用户“little_dog”



目录
观众的越剧史(初版序)

 杜秀珍访谈

 董志荣访谈

 陈素珍访谈

 黄月珍访谈

 魏克民访谈

 顾旭锋访谈

 张洁访谈

 唐玲玲访谈

 吴敏访谈

 江磊访谈

 孙总青访谈

 周爱娣访谈

 唐媛媛访谈

 章志茜访谈

 ……

精彩内容
《舞台下的身影——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越剧观众访谈录》以观众的视角观照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越剧在上海的生存与发展,为越剧史研究添上了极为重要的一块“拼图”:对越剧观众群体的考察。作者以受访者在上海观剧的起始时间为首要标准,兼顾分散性与多样性,最终筛选出访谈14篇。这些访谈共同构成了一部活泼而亲切的越剧观众口述史,包括当时越剧演出、观众构成、辐射面、与现代传媒的互动、审美风格的形成、观众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丰富信息。访谈录采用口语语体,并保留了部分沪语表达,读来生动亲切。本书不仅为越剧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也可作为通俗读物,让普通读者或越剧爱好者对当时上海越剧的生存状况有更直观的了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