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第2版)(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第2版)(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0.97 6.0折 3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美珍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209128278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9906366

上书时间2024-07-0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模块一经络腧穴
经络腧穴总论
项目一手太阴肺经
项目二阳明大肠经
项目三足阳明胃经
项目四足太阴脾经
项目五手少阴心经
项目六手太阳小肠经
项目七足太阳膀胱经
项目八足少阴肾经
项目九手厥阴心包经
项目十手少阳三焦经
项目十一足少阳胆经
项目十二足厥阴肝经
项目十三任脉
项目十四督脉
项目十五常用经外奇穴
模块二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项目一毫针刺法
项目二三棱针法
项目三皮肤针法
项目四电针法
项目五耳针法
项目六穴位注射法
项目七灸法
项目八拔罐法
项目九刮痧疗法
项目十常用推拿技术
项目十一湿敷法
项目十二涂药法
项目十三熏洗法
模块三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病案及作评分标准
项目一耳针法病案及作评分标准
项目二艾条灸法病案及作评分标准
项目三拔火罐法病案及作评分标准
项目四穴位按摩法病案及作评分标准
项目五刮痧法病案及作评分标准
项目六湿敷法病案及作评分标准
项目七涂药法病案及作评分标准
项目八熏洗法病案及作评分标准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中医护理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技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艾灸、推拿、中药外用_  等方法防治疾病的技能,其主要包括划经点穴技术、针灸技术、推拿技术、中药外用技术等。.

中医护理技术的形成伴随着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700年一公元前770年)

针灸技术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的新石器时代。砭石是最原始的针刺工具,砭刺是针刺的萌芽。除砭石外,古代还使用骨针、竹针、陶针,并逐步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

针,直至现代的不锈钢针。此外,古人在烤火时不慎被火灼伤某些部位后,病痛反而减

轻,由此得到启示,发明了灸法。拔罐法亦起源于原始社会,古代称之为“角法”(古代用

兽角做饮具,借燃火的热力,排除其中的空气,可使其吸附在皮肤表面以治病,故称“角

法”)

在这一时期,生息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将先辈们为求生存而逐渐积累起来的原始推拿

经验进行总结,使之由自发医疗行为逐渐演变为人类早期系统的医疗行为。

《诗经》《山海经》等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动植物药的形状、产地、功效、采集和使用方

法等,为中药外治法奠定了基础。

在近2000年的漫长历程里,我们智慧的祖先们在与自然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同

时,将发现、习得的中医护理技术传承了下来,为后来医学巨著的问世提供了丰富的

素材。

二、春秋至两晋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420年)

春秋战国时期,划时代的医学著作《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已经形

成。该书论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护理、服药护理等,

奠定了中医护理的基础。汉代成书的《难经》,是一部解释《内经》中疑难问题的著作。

魏晋时期的著名医家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系统的针灸学专著,是

一部联系理论与临床的经典之作。

据《史记》记载,远在黄帝时代,名医俞跗已将“案扰”这一古代推拿术应用于临床。

在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卜辞中有女巫为患者按摩治病的记录。在很多如《老子》《孟子》

《苟子》《墨子》等非医学著作中也可看到按摩疗法在民间应用的记载。可见,当时按摩疗法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一时期成书的《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是世界医学史上的第一部按摩专著,可惜已亡佚。值得庆幸的是,从《内经》中还可看到一些论述按摩的章节,其中包含了按摩的起源、手法、临床应用、适应病症、治疗原理及按摩教学等方面的内容。东汉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先对“膏摩”法进行了总结,后世医家华佗、王叔和、葛洪进一步完善了膏摩的方、药、证、法及制作,使之成为了推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南北朝至明(公元420年一1644年)

南北朝时期的医药学家、道教思想家、炼丹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设有《导引按摩》专卷,详细介绍了啄齿、熨眼、按目、引耳、发举、摩面、干浴等成套导引按摩动作,为后世“自我推拿”“护理保健”开了先河。隋唐为中国推拿的盛世,太医署都专设按摩科,负责医疗和教学。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在每卷末都附有导引、按摩之法;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更是发展了膏摩的方药,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尤其对膏摩治疗小儿疾病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书中载有“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这是记录将膏摩用于小儿保健的最早文献。《唐六典》介绍了按摩可以治疗“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八疾,大大拓宽了按摩的应用范围。王焘的《外台秘要》介绍了许多按摩治病的经验,辑录了大量膏摩的方剂。

在唐代,针灸已成为一门专科,针灸教育也占有重要地位。唐太医署内设有针灸专科。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五色“明堂三人图”。北宋时期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考证了354个腧穴,增补了腧穴的主治病症,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刻于石碑供人们参抄拓印,还设计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及用于针灸医生考试。在明代,针灸学术发展至高峰,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影响深远。

明代为中国推拿发展的第二盛世。1601年,收录中国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的《针灸大成》刊行问世。此后,《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等小儿推拿著作相继刊行。至此,小儿推拿作为推拿学科的一个分支已经形成,在辨证、手法、穴位、治疗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另外,我们今天所用的“推拿”这一名称,正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四、清朝至民国(公元1636年一1949年)

清代针灸名家李学川于公元1815年撰写《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并完整地列出了361个经穴,至今仍为针灸学教材所采用。清太医院撤去推拿科。但由于推拿疗效卓越,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其应用、流传仍相当广泛。特别是清代的初、中叶,小儿推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小儿推拿医师和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小儿推拿专著,如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张振望的《厘正按摩要术》等。

民国时期政府曾下令废止中医,遭到了中医界的强烈反对而不得不将废止中医案搁……



精彩内容
本书根据中医护理岗位的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成三大教学模块,即经络腧穴、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病案及操作评分标准,模块下分成不同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突出了中医护理常用的八项技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