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式拯救与功能再造:传媒泛娱乐化批评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仪式拯救与功能再造:传媒泛娱乐化批评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2.01 4.7折 68 全新

库存2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良奇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56792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092634

上书时间2024-07-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良奇,江西修水人,新闻学博士,温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省部级课题三项,参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主编教材两部。在《新闻记者》《当代传播》《新闻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



目录
绪论:问题缘起、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一节选题的依据第二节 仪式与传媒泛娱乐化一、仪式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二、传媒泛娱乐化概念的界定过程三、泛娱乐化与仪式之间的关系·第三节传媒泛娱乐化的仪式化偏失一、对符号“象征性”意义的抽空和颠覆二、对“公共领域”的转换和泯灭三、对“主流意识形态”供给的稀释和遮蔽第四节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二、国外研究现状第五节基本框架、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一、基本框架二、具体的研究方法三、创新之处·第一章 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及分析第一节报刊泛娱乐化现象一、新闻内容写作泛娱乐化·二、舆论监督泛娱乐化三、版式设计泛娱乐化四、副刊改革泛娱乐化第二节电视泛娱乐化现象一、电视新闻(民生新闻)节目泛娱乐化二、电视谈话节目泛娱乐化三、电视论坛节目泛娱乐化四、“真人秀”节目泛娱乐化·五、电视购物(广告)节目泛娱乐化六、电视婚配(相亲)节目泛娱乐化七、电视益智博彩节目泛娱乐化八、电视剧场泛娱乐化第三节广播泛娱乐化现象一、广播新闻泛娱乐化二、广播文艺泛娱乐化三、广播服务泛娱乐化·第四节互联网等新媒体泛娱乐化现象一、网络新闻编写泛娱乐化二、网络视频(恶搞)泛娱乐化三、网络图片(山寨)的视觉秀场,四、手机短信和网络虚拟游戏、姓名解析、星运测算的乌托邦化82五、“两微一端”及各类APP泛娱乐化第五节传媒泛娱乐化成因与危害一、正本清源传媒泛娱乐化的成因·二、传媒泛娱乐化的风险与危害第二章法兰克福学派理论视域下的传媒泛娱乐化审视第一节一法兰克福学派: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和中国之行,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历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评观三、“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中国之行第二节阿多诺文化工业控制与传媒泛娱乐化“统治”一、文化工业批判:内涵、实质、意义二、文化工业批判与传媒泛娱乐化“统治”第三节本雅明“复制”观念与传媒泛娱乐化“克隆”现象124第四节马尔库塞与传媒泛娱乐化单向度“涵化”一、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内涵二、传媒泛娱乐化单向度“涵化”第五节哈贝马斯与传媒泛娱乐化对公共领域的侵害一、哈贝马斯媒介论:《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0二、传媒泛娱乐化对公共领域的侵害.第三章传媒泛娱乐化之政治经济学派理论剖析:第一节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理论渊源、分支流派、媒体观点及中国语境·一、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理论渊源二、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分支流派三、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媒体观·四、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理论的中国语境第二节斯密塞、莫斯可、席勒等学者与文化商品论第三节默多克、戈尔丁等学者与大众文化操纵论第四节加汉姆与文化产业论第五节乔姆斯基新闻过滤器的启示·第四章 传媒泛娱乐化的性别主义反思·第一节传媒性别主义:源流、理论、研究方法及中国视域176一、传媒性别主义溯源二、传媒性别主义的主要观点三、传媒性别主义的研究方法·四、传媒性别主义的中国视域·第二节传媒在泛娱乐化场域中对性别形象的建构·一、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从“主体虚位”到“符号异化”186二、对男性形象的建构:挖掘符号中的消费元素三、对中性形象的建构:偶然中成就的消费时尚四、建构纠偏:建设和谐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第五章传媒泛娱乐化之文化研究的解读第一节文化研究学派:传媒文化观念和中国化视野一、文化研究学派的传媒文化观二、文化研究学派理论的中国化视野第二节传媒泛娱乐化与消费主义文化·一、建构对传媒文本的消费二、建构对广告的消费三、建构对影像图片的消费·四、建构对文本符号的消费·第三节传媒泛娱乐化:亚文化、负文化与反文化第四节传媒泛娱乐化与审美文化一、传媒泛娱乐化:审美时尚化与世俗化二、传媒泛娱乐化:审美身体化与快感化三、传媒泛娱乐化:反审美与审丑·第五节《百家讲坛》与《世纪大讲堂》的文化对比性解读一、《百家讲坛》和《世纪大讲堂》的前世今生二、《百家讲坛》和《世纪大讲堂》的文化取向三、讲坛类节目的文化展望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的传媒泛娱乐化诊疗第一节传媒泛娱乐化潮流中的低俗风延伸·一、“星、腥、性”内容的强势出场·二、“鬼、怪、丑”角色的大势夹击三、“冷、潮、讽”形式的无顾忌张扬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传媒社会责任.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二、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角色身份与职责使命·三、传媒泛娱乐化与社会责任第三节回归新闻传播本位讲好中国故事一、坚持新闻立台(报、网),追求思想强台(报、网)294二、以专题和纪录片为突破口,传播中国感知世界三、不忘文艺靓台,传播健康良性的娱乐四、以中国梦为价值引领,讲好中国故事·第七章传媒仪式拯救与功能再造的责任担当第一节传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思路的启示一、做好“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优化传媒产品供给质量310二、运用“互联网+”思维:用全媒体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走势三、让中国好故事走进国外民众心坎,塑造我国良好国家形象315第二节深化传媒(泛娱乐化)批评理论研究一、媒介批评理论的知识生产与批评标准建构二、新媒体拓展媒介批评渠道和互动路径三、学术交流推动媒介批评意识普及和思想交锋第三节政府主管部门强化传媒泛娱乐化监管的常态化一、法律法规和各种禁令的监管依据二、借鉴反泛娱乐化和低俗化的国际经验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措施·第四节加强传媒非政府组织建设制定自律公约和审议规则33第五节提高全民媒介素养培养批判型受众一、媒介素养理论与全民媒介素养教育·二、批判型受众培养范式结语后 记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绪论:问题缘起、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

移居法国后的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面对大众媒介对传统高雅而又神圣的文化的解构,曾发出过强烈的感慨:“我们都被大众传播媒介的巨大影响打上了印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传播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当下大众传播媒介不论在种类上、规模上还是在影响力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超越了米兰·昆德拉的忧虑:接触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对媒介的依赖已渗透进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甚至日常生活之中;大众传播媒介已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的壁垒,和文化相结合,演绎出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传媒文化,履行着强基铸魂的社会职责。

我国媒介发展源远流长,在不同时期彰显了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文明进程、推动文化走出去、增进世界对我国的了解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娱乐、休闲等活动已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人们的业余闲暇,对身心健康、陶冶情操、提升素养乃至提高生活质量都产生了巨大的帮助。传媒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娱乐功能的释放,极大地契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但同时也衍生了许多不能承受之轻,产生了

不少负面问题和影响。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

我国传媒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正大综艺》为标志开始制作娱乐

类节目,使长期受到“抑制”的传媒娱乐功能得到了有效释放。但一些电

视台为追赶时代潮流,走市场化道路,密集增加娱乐类节目的制作总量和

播出频率与时长。这些娱乐类节目,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上

进行了有效供给;但也出现了许多质量上的问题。某些电视台为迎合观众,聘请各路明星上节目,在内容上存在着低俗、庸俗、媚俗甚至恶俗的现象,违背社会道德底线的行为也时有出现;一些婚恋交友类节目,为了追求节目的刺激性和轰动效应,栏目组自编自演,宣传一些错误的婚恋观;还有过多过滥的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娱人娱己中偏离了节目常态。这些问题,都已严重拉低了受众文化生活的格调与品位,严重损害了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审美与追求,严重影响了社会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有效执行。①

为此,在2002年全民热捧《流星花园》的时候,广电总局下令停播;2004年,广电总局规定黄金时间不得播放“凶杀暴力涉案剧”;2006年3月,广电总局规定跨省赛事参赛选手年龄必须年满18岁;2006年3月,广电总局要求停播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2006年8月,广电总局下令9月1日起各级电视台黄金时间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2007年1月,规定卫视黄金档只能播放主旋律影视作品;2007年8月15日,广电总局下发通告,要求立即停播《第一次心动》选拔活动;2007年8月23日,广电总局叫停广东电视台女性整容真人秀节目《美丽新约》;2007年9月6日,国家广电总局严格禁止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播出低俗、下流和涉及性生活、性药功能内容的节目。

.......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一部研究传媒泛娱乐化现象的传播学学术著作,以当下广播电视业中“泛娱乐化”现象为背景,以部分广电机构因“过度娱乐化”问题被要求整改为切口,分七章从西方传媒批判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视域的不同角度,对近30年来我国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展开全方位批评研究,剖析其风险和危害,提出整治的具体路径与措施。全书体例严谨,论述深入,研究课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文字流畅、论述生动,适合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从业人员参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