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创造力研究进展报告:创造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创造力研究进展报告:创造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应用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0.75 6.0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卫平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9521030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103757

上书时间2024-07-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胡卫平,男,1964年生,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兼职50余种,主要有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组长,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长,Joumal of Creative Behavior、Creativity Research Joumal、The Intemational Joumal of Creativity and Problem Solving、Gifted Education Intemational、《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等。承担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50余项,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SSCI 60余篇,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26项



目录

第一部分创造力的认知神经机制
应激影响创造力的神经生理机制……
创造性思维的无创神经调控干预……何映瑶王欣悦于婷婷郝宁创造性思维的大脑网络连接特征与研究展望
……何李庄恺祥陈群林孙江洲杨文静位东涛邱江
创造性评价:概念.范式与研究进展……
两阶段顿悟体验理论:结构与神经表征…
顿悟对记忆的促进机制:基于眼动技术和fMRI的研究
积极和消极情感特质对言语创造性的影响
第二部分创造力与人的发展
幼儿创造性人格结构及其与气质的关系
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趋势——横断与纵向研究设计
第三部分创造力与教育教学
巧思(QEOSA)儿童创新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最佳实践
跨学科学习对中学生创新素养的促进作用——以STEM教育为例
我国学前创造教育研究40年:回溯与前瞻
认知科学、聚合科技与教育创新…

第四部分创造力与组织管理
互动在虚拟团队创造性观点产生中的作用·
企业知识基础多样性及研发人员合作关系稳定性对企业二元创新平衡的影响
决策者的组织创新困境及创意识别偏差的心理机制
第五部分创造力与社会文化
创造力的个体建构与社会建构:两种理论思路的对立和整合… …戴耘(2社会创造力研究:与个人特征、家庭、网络的关系
自主需要满足与创造力——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周详崔虞馨(3创造性的社会发生:兼论“仁且智”何以可能



内容摘要
应激影响创造力的神经生理机制段海军王一凡王雪微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2

摘要人类的很多创造性活动都是在一定程度的应激状态下宠成,探讨应激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焦点。本文从神经内分泌的新视角,梳理了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在应激影响创造性认知加工过程中的内在神经调节机制,力图揭示应激如何通过神经递质调节大脑神经反应进而对创透力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该综合运用多模态手段,继续探索HPA轴在应激影响创造力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从神经内分泌系统动态平衡机制的视角构建神经科学分子水平一脑网络一行为的综合框架。

关键词应激;创造力;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创造力(creativity)是指在特定任务或范围限制中产生新颖和有用的观点、问题解决方法或者产品的能力(Amabile,1996)。当前,剧烈的社会变革对人类创造力提出严峻的考验。尤其是,随着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时代的到来,应激成为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一种无法逃避的生活状态。无论个人还是组织,经常需要在应激下产生创造性的观点或决策。深入考察应激与创造力的关系,厘清应激影响创造力的神经生理机制,不仅有助于从微观层面上深化对应激影响创造力神经机制的认识,也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和提升组织创造力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1引言

人类的很多创造性活动都是在应激状态下完成的,探讨应激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焦点。梳理以往应激与创造力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应激促进创造

力(Eisenberger &Aselage,2009;Sacramento,Fay &West,2013)、应激削弱创造力(Byronet al.,2010;Wang et al.,2019)、应激与创造力之间存在曲线关系(Baer&Oldham.2006;Nguyen &Zeng,2012)。为了进一步揭示应激影响创造力的内在机制,研究者从内在动机(Eisenberger et al.,2009)、认知资源(Byron et al.,2010)和唤醒水平(Baer et al.2006)等心理层面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在生理层面上,应激使有机体正常有序的内稳态迅速失衡,并伴随着一系列非特异性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icnervous system,SNS)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HPA)轴的共同激活。SNS激活使机体释放儿茶酚胺(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HPA轴的激活导致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水平的升高(Chrousos,2009)。Beversdorf(2019)认为应激状态下SNS和HPA轴的激活是影响创造力任务表现的重要神经药理学基础。它

们激活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进而导致注意、记忆、高级认知功能的改变,最终表现出应激对心理和行为的调节作用(罗跃嘉等,2013)。从应激生理变化的角度出发探究应激影响创造力的内在神经生理机制,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刻画应激是如何影响创造力这一重要的科学命题,也为探索应激状态下提升创造力的十预手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目前,从HPA轴激活的视角考察应激影响创造力的相关研究甚少,但在SNS激活的

视角考察两者关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创造性相关最为密切的两类S\S标记物是多巴胺(dopamine,DA)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以下重点结合应激状态下DA和NE两种神经递质的变化过程,梳理应激影响创造力潜在的神经生理机制,为揭示应激影响创造力的中介作用机制提供更为系统的解释路径

2应激相关神经递质影响创造力的静态机制2.1多巴胺能系统与创造力

探究多巴胺能系统在创造性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是近年来创造力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Aberg,Doell&Schwartz,2016;Yu,Zhang &Zhang,2017)。多巴胺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最早通过精神疾病患者的生理表现和行为表现反映出来并得到广泛的关注Eysenck(1993)首先提出多巴胺分泌过多的“精神质”人格会表现出“联想边界的拓宽”现象,这种拓宽能够通过削弱潜在的思维抑制来促进创造力。来自多巴胺分泌过少的帕金森症患者的研究发现,通过多巴胺激动剂的治疗可以提高他们的绘画创造力(Kulisevsky,Pagonabarraga & Martinez-Corral,2009;Lhommee et al.,2014)。来自正常人群的研究也发现,迷幻剂等促进多巴胺释放的药物具有提高创造力的效果(Kuypers,2018)此外,来自脑成像的研究证据表明,多巴胺能系统有关的大脑区域灰质面积与发散思维任务成绩成正相关(Takeuchi et al.,2010)。以上研究皆表明多巴胺能系统一定程度的激活对创造力有积极影响,但是随着激活程度的提高,过量的多巴胺释放会对创造力产生消极影响,即两者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Chermahini和Hommel(2010)通过测量眨眼频率(eye blink rate,EBR)作为多巴胺水平的外在指标,证明了多巴胺与创造力之间的倒I形曲线关系。

应激是提高多巴胺能系统激活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Bromberg-Marin,Matsumoto& Hikosaka,2010)。在应激状态下中枢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增强,进而导致多巴胺含量的增高,主要表现在前额皮质区,其次为伏隔核与中脑腹侧被盖区,而应激几乎不影响黑质纹状体区(Neri et al.,1995)。并且,应激对多巴胺能系统的激活作用受应激源的类……




精彩内容
本书整合了我国创造力的研究力量,从创造力的生理机制、创造力与人的发展、创造力与教育教学、创造力与组织管理、创造力与社会文化等五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创造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应用。该著作基本反映了我国创造力现有研究水平,对支撑我国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