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好数学(小学益智学具游戏化拓展型课程建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玩好数学(小学益智学具游戏化拓展型课程建设)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0.75 6.0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世漪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247858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093761

上书时间2024-07-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世漪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第一小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园丁奖”称号。   秉持“融合教育”理念,抓住课程和教学两大核心,建构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实施多元的拓展型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学校办学质量的逐年提升,使四川北路第一小学这所百年老校重塑辉煌。

目录
 绪言  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感受中收获成长
  一、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二、幸福的课堂是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基础
  三、以游戏的方式探寻幸福课堂的生成之道
第一章  缘起
  第一节  对数学学科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分析
    一、有效的教学是数学学科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
    二、学具的运用是数学教学成效提升的可行方式
  第二节  对教育改革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
    二、学具的有效运用是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方式
  第三节  课程教学改革历史的回顾
    一、近年来的育人改革探索
    二、近年学具运用尝试
第二章  过程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以趣促能
    二、益智学具
    三、游戏化拓展型课程
  第二节  相关文献梳理
    一、关于“益智学具”
    二、关于“游戏化学习”
    三、关于“基于益智学具的拓展型课程建设”
  第三节  启示
    一、游戏化学习理论及其启示
    二、实践取向课程理论及其启示
第三章  体系建构
  第一节  课程目标的厘定
    一、目标内涵与价值分析
    二、确定目标的依据
    三、目标的阐释
  第二节  课程内容的组织
    一、内容构成的多维分析
    二、内容组织的原则阐释
    三、内容设计
  第三节  课程辅助资料的编写
    一、拓展型课程学本的编写
    二、拓展型课程学习指南的编写
第四章  实践路径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取向与原则
    一、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
    二、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路径与方法
    一、课程教学方法的概述
    二、课程教学案例的呈现
  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评价与反馈
    一、课程评价的价值厘定
    二、课程评价的方法设计
第五章  总结反思
  第一节  对课程改革成效的反思
    一、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提升了学科的教学效能
    四、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第二节  对未来探究的展望
    一、全面把握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
    二、持续推进益智类学具拓展型课程的研究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绪言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感受中收获成长

新世纪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仿佛犹在耳际,人类社会的新千年又已经不知不觉走过了21个春秋。在这21年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能够深刻感受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也能够深刻感受到教育变革的紧迫感与使命感。

每一天早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都会和当天的执勤老师一起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孩子们上学,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感受到的是孩子们对学校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也正是教育之于每一个家庭幸福的价值,是整个社会对于教育改革发展关注的原因。我特别感动于孩子们松开家长的手,转身走入校门的那一刻,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是我们作为教师至高无上的追求和荣耀。

每每此时,我都会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的那个著名观点: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

对于这一观点,我比较认同李镇西的阐述——如果我们承认“儿童是教育的最高价值”,那就意味着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尊严、个性、精神世界、发展潜力,尊重儿童未来的无限可能性……而这一切都指向儿童的幸福!

教育,说到底是要给人幸福。但我们很多教育者往往对学生说:“你们现在辛苦,是为了将来的幸福。”家长也爱这样对孩子讲。好像儿童这段经历是为未来做准备的。可无论陶行知还是苏霍姆林斯基都认为,童年有着独立价值,本身应该是幸福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幸福,享受当下的幸福,并为将来的幸福做好必要的准备。

一、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任何的教育变革,都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的独特思考和回应。教育的本质,是一个最为基本的教育问题①。教育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是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为一切社会所必需,又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也对社会整体及其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教育还受制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这充分体现了教育所具有的复杂面向,也表明理解教育本质,既要认识其个体面向,也要具有宏观视阑,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进行考察。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探索,种种探索都在不同时期的宪法文本及党代会报告中留下了痕迹。梳理其间教育本质的论述,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线索,那就是任何对教育本质单一面向的判断都会有失偏颇。对教育本质的不断探索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探索的缩影。教育首先是自身,具有知识文化事业的本质属性,但客观上对个体发展和国家经济又都具有促进作用,具有经济面向的功能;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教育的社会事业面向更为突出,不再限于过去对经济发展的功利性价值,对社会公平、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乃至国际交流的作用也得到重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感更为突出,教育的社会意义更加凸显①。

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变革,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教育本质问题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就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而言,强调教育对于生命的关注,强调教育改革中“人”的意识,强调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取向已经越来越明显。长期以来,人们以工具理性来认识教育,重视教育的功能性,忽视教育的本体性。近些年来,学术界开始重视教育本体性的研究,因此提出生本教育、生命教育、和谐教育等理念,提出教育要尊重生命、发展生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的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以下简称《反思教育》)也提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②。由此,从生命发展的视角来说,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生命的价值。教育对个体来说,提高生命的质量,就是使个体通过教育,提高生存能力,从而能够生活得有尊严和幸福;提升生命价值,就是使个体通过教育,提高思想品德和才能,从而能够为社会、为他人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人都要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就是要对社会、对人类、对自然作出一点贡献。人的价值总是体现在与他人、他事的关系中。在人类社会中孤立的自我价值是不存在的。这就又回到功能性问题了。所以教育的本体性与功能性是无法分开

……



精彩内容
     本书根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将益智学具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开发设计“益智游戏”拓展型课程,形成基于益智学具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拓展型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建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课程实施方式和凸显多元性的课程评价体系,确保课程的实施成效。本书完善了学校的课程体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让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本书可供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老师参考,也适合对游戏化课程开发感兴趣的老师阅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