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善之法:道德虚构与道德教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养善之法:道德虚构与道德教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4.75 6.0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国栋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89752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1315345

上书时间2024-07-0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国栋,中共党员,山西平遥人,教育学博士,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德育原理、科学哲学伦理学、高等教育学。全国德育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会理事、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基本理论与德育学科组成员、西南大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发展中心兼职研究员、海南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一项,省级项目两项,参研国家级、省级课题十余项;在《光明日报》《山西大学学报》《自然辩证法通讯》《重庆大学学报》等媒体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被拆除的“脚手架

二、什么是道德虚构

第一章大数据时代与道德教育生态

一、大数据时代的德育挑战

二、道德教育的生态

三、传统德育的现代遭遇

第二章道德虚构系谱

一、人性与目的善

二、中西方道德虚构的基本问题

三、传统道德虚构及其结构

四、传统道德虚构对现代道德虚构的影响

第三章价值意义上的道德虚构

一、道德虚构的价值向度

二、道德虚构的功能

第四章道德虚构的变革与实践

一、道德虚构的实践限度

二、反思: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的现代价值

三、诠释:道德虚构的现代路向

第五章寻找道德典范建构的新时代逻辑

一、道德权威的认识论危机

二、道德典范知识的历史

三、道德典范建构的新时代逻辑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境下道德虚构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一、被拆除的“脚手架

虚构被称为“脚手架,而且是被拆除的脚手架。从我们的日常经验就可以得出显而易见的结论:无论怎样的脚手架,其功能都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时至今日,虽然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却依然难以被替代。而从它基本的使用方法而言,无非是在建筑前装配、建筑后拆除而已,与虚构又有什么关系呢?将虚构比作被拆除的脚手架,又有何用意呢?事实上,我们辨别清晰虚构与实在、道德虚无主义与道德虚构主义、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等之间的关系,就能发现虚构不过是叙事的话语方式。就像我们沉浸在金庸先生的武侠情节中,是否还有人计较武侠世界的真假呢?因为它是指向善,同时让人们拥有不真切却充满情感的体验。

正如卡西尔指出,神话等并不是按照逻辑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事物的,而是有其独特的“神话思维方式,卡西尔称之为:隐喻思维(metaphorical thinking,这种思维同样具有形成概念的功能,只是与逻辑思维靠抽象的方法形成抽象概念不同,而是遵循部分代全体的原则,从而形成具体概念,这是人类最原初和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先于逻辑的东西,甚至为后来的语言逻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虚构与实在

提到虚构,人们通常想到的或许就是: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并由此联想到小说、影视剧等虚构的产物。总之,虚构与实在应当是对立的,也许甚至会牵扯到虚构意味着虚假。从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大学生对于虚构的根本含义不甚了解,有的人意识到虚构与虚假存在不同,但是到底怎样不同,并没有确切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解如:

虚构就是用一些手段构造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

虚构大多都是依靠想象而实现的,也是不真实的,是虚幻的存在虚构的主观性强、人为操纵

虚构是指没有来源、没有依据的、凭空捏造的某些事物虚构可能存在于人的意识

构建现实中不具体存在的主观或客观的事物、理念等

虚构是与现实对应的一种存在,是不真实的、臆测的

虚构在实践中无法检验其真理性

虚构是个人主观的体现,是人根据自己的历史经验在大脑中想象的、非实

体的东西

从虚构的相关研究来看,虚构的种类“的确不止于此,至少存在几种情形:虚构对象是真实而非存在(nonexistent)的:虚构对象是真实而非现实的:虚构对象是真实而非具体的。一个简单的事例可以理清楚这三个概念中的头绪,比如神话,神话在产生的时候并不是神话故事,而是一开始被当作事实而提出和接受,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或认知局限,它们的确是被人们接受而得以传播和流传,最后演变成为我们令天所言说的神话故事,从文化的延续、民族的文明等意义的角度而被人所推崇。

我们习惯于将事实和虚构相区分,但这并不容易,我们可以说出他们各自的……



精彩内容

本书通过分析道德虚构的发展历史,归纳出道德虚构发生效用的适合语境和基础条件,通过与现实语境之下道德虚构应用的分析比较,得出造成道德虚构困境的原因,提出解决之法,为基于社会主义道德语境下的道德典范教育实践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