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市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市场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74 6.0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檀

出版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ISBN9787101155556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11585886

上书时间2024-07-0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许檀,女,1953年生人,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1982—2000年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0年8月调入南开大学,为历史学院和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明清经济史、商业史、城市史,侧重于区域经济发展、商品流通与中国传统市场研究。代表作有《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河南、山东等省商人会馆碑刻资料选辑》、《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意义》、《明清时期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等。



目录



 引言: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轨迹探讨 

 第一章 明清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的沿海贸易与山东半岛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明清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 明清时期的商品流通 

 第一节 明清时期运河的商品流通 

 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东北的沿海贸易与营口的兴起 

 第三节 清代前期的九江关及其商品流通 

 第四节 明清时期芜湖关的税收与商品流通 

 第五节 清代前期的龙江、西新关与南京商业 

 第六节 清代前期流通格局的变化 

 第三章 明清时期商业城镇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临清商业 

 第二节 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的重庆商业 

 第三节 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 

 第四节 清代河南赊旗镇的商业 

 第五节 清代中叶聊城商业规模的估算 

 第六节 明清时期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第四章 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 

 第一节 清代山东牲畜市场 

 第二节 明清时期山东集市的发展 

 第三节 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 

 第五章 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意义 

 第一节 流通枢纽城市的分布与变化 

 第二节 中等商业城镇的发展 

 第三节 农村集市网的形成 

 第四节 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形成的历史意义 

 后 记



内容摘要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究竟达到一个什么水平?中国的传统经济还有没有内在的发展动力?这是多年来经济史学界一直着力探讨的重要问题,也是论争的焦点之一。不过,以往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领域,重生产、重分配,却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流通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今天,当我们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历史进程,面对二十一世纪,重新审视明清以来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市场机制的建立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主要是从市场发育、商品流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角度探讨中国传统经济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水平、发展轨迹和发展动力问题。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与特点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点。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发展背景各不相同。明清时期各区域的发展轨迹与特点也有较大差异,从而形成几个颇具特色的经济区。

1.高效农业与丝、棉纺织业并重的江南经济。以太湖平原为中心的江南,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明清时期江南的发展主要是合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进一步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经营方式是江南经济的特色之一;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丝、棉纺织业的发达是江南经济的又一特色;市场发育起步较早,以农副产品加工、集散为主的市镇密布;城镇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例较高,其都市化进程远远走在全国前列。

2.以外贸为导向迅速崛起的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大体始于宋代,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到清代中叶已跃居全国先进之列。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市场机制的初步形成,经商人口急剧增加,一个以外贸为导向、以转口贸易为中心的经济格局正逐渐形成。

3.华北平原。华北平原的冀鲁豫三省地处黄河下游,是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十二至十四世纪的数百年间,这一地区屡经战乱兵燹,经济发展遭到破坏,经济地位逆转。进入明代,政府的移民屯垦等政策使华北平原经济重新崛起,清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种植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和农村集市网的形成。

4.长江中上游地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输出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以江西开发最早,从元末起江西开始向湖广移民。两湖地区的开发正是随着江西移民的大量涌入开始的,明代中叶形成第一次高潮,清代前期为第二次高潮,并进一步推进到四川盆地。“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的移民与开发过程相伴随;到清代前期已形成“江浙粮米历来仰给湖广,湖广又仰给于四川”的粮食供求格局。长江中上游地区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粮食输出区地位的确立,不仅提高了其自身的地位,对于江南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清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清王朝建立之后对边疆地区进行了大力开发和治理。其中,经济效益较著者当属东北和台湾。经过近二百年的移民开发,到清代中叶,东北和台湾的农业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新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商业等也有了初步发展,从而为其后更大规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商品流通的发展。从明代到清代,全国商品流通的范围和规模均有大幅度的增长,流通格局也有很大的变化。商品流通的发展是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又一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



精彩内容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市场研究》约42万字,纳入《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作者为南开大学许檀教授。本书从区域经济、商品流通和城乡市场网络体系三方面展开对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市场的研究。区域经济部分从市场角度切入,围绕山东地区展开研究。商品流通部分则是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入手的考察。作者在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研究方面着力最多,包括农村集市和商业城镇两大部分。全书包含96张数据表和16张示意图,极具经济史研究特色,反映出作者对于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和特点的宏观思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