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渑池县文物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渑池县文物志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08.16 6.4折 48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渑池县文物局编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71494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0元

货号11905757

上书时间2024-06-2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总序

序言

编纂说明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古遗址与古墓葬

第一节 古遗址/02

一、化石点与旧石器遗址/02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08三、青铜、铁器时代遗址/30四、古道/37

五、古城遗址/54

六、其他遗址/64

第二节 古墓葬/71一、史前墓葬/71

二、古代墓葬/73

第三节 其他葛葬/124

第二章历史建筑纪念建筑古树/127

第一节历史建筑/128

一、新石器时期/128

二、城垣古寨/130

三、寺庙祠堂建筑/141

四、桥涵/157

第二节 纪念建筑/164一、古代纪念建筑/164二、家祠/182

三、近现代纪念建筑/190

第三节 其他建筑/204一、军事设施/204二、学校/206

三、舞楼/210

第四节历史民居/213一、明代民居/213二、清代民居/215三、民国建筑/240四、古井 古泉/242

第五节古树名木/247

一、古柏树/247

二、古槐树/252

……

第二节仰韶文化研究/425一、发掘报告摘录/425二、纪念活动及研讨会/427三、文选/470

第三节 古道研究/481一、崤函古道/481二、北山高道/494三、阳壶古道/501

第四节其他古迹研究/504

人 物/530

附录/535

附录/536

编后记/544



内容摘要

概述

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部,辖6镇6乡,236个村,总面积14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95万人。渑池县地处崤山分水岭上,位于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是秦、晋、豫三省之结合地带。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1°33’-112°01’和北纬34°36’—35°05’之间。北滨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等县隔河相望,南连熊耳与洛宁、宜阳等县接壤,东裹义马市与新安县为邻,西界崤函连接三门峡市陕州区。东西宽43.5公里,南北长52.8公里,国土总面积14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667公顷。县政府驻地东距省会郑州170公里、距洛阳市74公里,西距三门峡市58公里。

渑池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郦道元《水经注·洛水》:“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山际有池,池水东南流,水侧有一池,池中生黾,世谓之渑池矣。”“黾是蛙的象形字,渑池之名源于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对蛙神的生殖崇拜”。渑池秦时置县,延续至今,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4500万年前,人类远祖“上河曙猿”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年前,仰韶文化在这里氤氲积淀;2000年前,秦赵会盟在这里讴歌英雄。

渑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今县城西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

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西汉黾池亦名彭池,属弘农郡。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属恒农郡。晋代属弘农郡。北魏置渑池郡,辖俱利、北渑池和西新安3县。

置恒农郡,辖崤县,领有今县西部一部分。后置宜阳郡,以西新安县归属之,也领有今县东部。东魏置金门郡(后改宜阳郡),辖南渑池县,领有今县南一部分。西魏恒农都下,复置淹池县。北周时,渑池县先后属同轨郡、河南郡,改南渑池县为昌洛县(后改洛水县),沿革为今宜阳县。

隋初渑池县属熊州,大业二年(606年)改属河南郡。义宁元年(617年),又改属宜阳都。唐初在渑池境内置谷州,辖渑池等3县。贞观三年(629年)更县名为“天池”,移治双桥镇(即今县治)。显庆二年(657年)废谷州,天池改属洛州(后为河南府)。

五代时复渑池之名,属京西河南府。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金初属河南府(后改中京金昌府)、兴定元年(1217年),渑池改置韶州,辖永宁、宜阳、沔池、利津4县,其中后2县均在今县境内。元代废韶州,复为渑池县,属河南府,后改属陕州。

明、清属河南府。明代县名亦称“沔池”。民国时期渑池先后隶属河洛道、豫西第三行署、河南省第十一行政公署。1945年2月,成立渑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豫西二专区。1947年8月,成立渑池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太岳区第五专区。1948年3月,渑池改属豫西一专区,又改属七专区、三专区。1949年3月,属河南省陕州行政公署。1952年归洛阳行政专员公署。1986年4月归三门峡市管辖。

渑池是历史名城,中州古县,名胜古迹遍布,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62处。其中国家级两处(仰韶村遗址、不召寨遗址),省级11处,市级18处,县级131处。

渑池是仰韶文化的命名地,史前文化遗址40余处,仰韶村遗址、不召寨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河南、丁村、班村、关家、鹿寺等遗址的发掘都出土了丰富的陶器、石器、骨器等生产生活物品,为研究新石器时期的社会面貌提供了实物资料。早在7000年前,渑池人就形成了稳定的丧葬习俗。1921年,安特生、袁复礼在渑池仰韶村首次发现了新石器晚期的二次直肢合葬墓,并且委托当时的人类学专家加以鉴定和研究。在后来对各处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都发现了墓葬区。得到了当时社会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珍贵信息。位于渑池北部黄河南岸的东周桓王陵,所在的山风凰被人们称为桓王山,有渑池古八景之“桓陵秋草”,山之阳坡有运陵沟,并形成村名,此陵墓也成为周边地域的地理标志。秦末楚军坑秦卒20万之“楚坑”,2000多年来向世人述说着战争的残酷,“警告人们不可轻易挑起战事;……



精彩内容

本选题以文物为载体,充分注意文物与人文历史关系的处理。“文物研究”主要精选与所载文物相关的专业著述,兼顾地方文物爱好者对个别文物的探究性论述。2021年是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和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这本书为配套丛书中的一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