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属冶炼企业重大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属冶炼企业重大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2.73 6.0折 88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彪[等]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419774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4486644

上书时间2024-06-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彪,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一级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风险防控与保险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应急管理专家库专家、湖北省安全生产技术协会专家、武汉市应急管理专家。主要从事工业企业安全风险防控、环境安全研究与实践。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企业项目3项,参与省部级项目7项,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EI论文2篇,主持或参与起草标准17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11件,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钢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企业区域网格化安全风险智慧管控技术、危险废物环境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等。

徐厚友,东北大学冶金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湖北省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风险识别、安全技术研究及企业安全顾问咨询等相关工作,主持及参与“基于遏制重特大事故的企业重大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与管控体系研究”、“湖北省工贸行业试点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项目”等多个国家、省部级安全领域重点科研项目。具有丰富的冶金企业生产现场安全咨询服务经验,参与完成了国内多家大型冶金企业的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系统安全会诊,参与制修订国家、地方标准5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9项。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一、研究目标

二、关键技术问题

三、研究内容

四、技术路线

第三节研究成果及未来展望一、研究成果

二、研究意义

三、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冶金行业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与管控体系

第二章

研究现状

第一节国内外风险辨识评估技术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国内外风险管控体系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典型案例与分析

一、冶金企业伤亡事故统计

二、冶金企业事故原因分析

三、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五高”风险辨识与评估技术研究

第一节金属冶炼行业风险辨识与评估

一、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

二、风险辨识与评估程序

三、评估单元确定的原则

四、评估单元的划分结果

五、金属冶炼行业风险辨识与评估清单

第二节“五高”风险辨识与评估程序

第三节“5+1+N”风险指标体系

一、风险点固有风险指标(“5”

二、单元风险频率指标(“1”)

三、风险动态调整指标(“N”)

第四节固有风险指标计量模型

一、风险点风险严重度(固有风险)指标(h)---

二、单元固有危险指数(H)

第五节风险动态调整指标方案

一、高危风险监测特征指标(Kg)

二、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动态指标(Bg)

三、特殊时期指标修正

四、高危风险物联网指标修正

五、自然环境指标修正

第六节单元现实风险评估模型

一、风险点固有风险指标动态修正

二、单元固有危险指数动态修正值(H)

三、单元风险频率指标(“1”)

四、单元初始高危安全风险(R。)

……

二、风险智慧监测监控三、风险精准管控参考文献

附录一金属冶炼企业通用风险辨识清单

咐录二金属冶炼“五高”风险辨识清单



内容摘要

第一节概述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过程中,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并存,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监管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依然突出,生产事故易发多发,尤其是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重特大事故具有后果严重、预防艰巨的特点,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影响深远。为了遏制重特大事故,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持续不断的开展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冶金煤气、人员密集场所、涉氨制冷、涉尘爆场所等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等,对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举措的出台往往是以事故为代价的。上海冷藏实业液氨泄漏事故后,国务院安委会出台《关于深人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的通知》(安委 [2013] 6号);江苏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4] 68号),这种管理模式很难保证今后不再发生“涉氯”“涉氧”等重特大事故。新业态和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涌现,使安全生产事故诱因多样化、类型复合化、范围扩大化和影响持久化,想不到和管不到的行业、领域、环节、部位普遍存在,事故发生呈现由高危行业领域向其他行业领域蔓延的趋势。2010--2016年8月以来的事故统计数据表明,非传统重点监管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数量、比例都处于较高水平。国内近年发生的重特大事故表明,以行业为重点预防重特大事故的管理思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如何针对预防重特大事故建立具有精准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防控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为了遏制重特大事故,2016年国家提出推行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 2016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安委[2016]1号)要求深人分析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及关键环节,在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铁路及高铁、城市轨道、民航、港口、油气输送管道、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等高风险行业领域,推行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安防工程、防控技术和管理制度的综合作用,构建两道防线。《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 11号),指出遏制重特大事故一定要坚持关口前移、风险预控、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推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推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模式,努力构建理念先进、方法科学、控制有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逐步把双重预防性工作引人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轨道,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重特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工作目标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安委[2017]1号)要求贯彻落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制定并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规范,指导、推动地方和企业加强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断完善预防工作机制。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的规定,2016年,湖北省在推进“两化”1]体系建设过程中,重点要求企业开展重大风险(指高风险设备、高风险工艺、高风险场所、高风险物品、高风险岗位等“五高”[2]风险)辨识,建立重大风险清单并制定控制措施,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重大风险辨识方法,导致部分企业的重大风险辨识不全,同类型企业的重大风险清单有较大差别,同时,由于没有重大风险评估分级方法,未能对重大风险实施分级管控,这些都影响了该项工作的实施效果。

重大风险管控是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关键。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險辨识程序和方法,系统性识别某个单元所面临的重大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运用安全科学原理构建重大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据信息管控模式,全面实施和推进重大风险管理,对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3]



主编推荐
金属冶炼企业存在工艺、设备复杂多祥,设备体积大(如各种冶炼设备、运输设备),冶炼生产温度高,涉及高温熔融金属、煤气、爆炸性粉尘等危险性大的物料,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烫等事故,一旦防控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设备损坏。如遵化"12?24"重大煤气泄漏事故,铁岭"4?18"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山东"8?19"铝液外溢重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影响深远。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出台金属冶炼企业安全生产规定、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开展金属冶炼、冶金煤气等领域的专项隐患排查治理,对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彩内容

本书为“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管控体系研究丛书”的一个分册。本书通过对国内外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与管控体系的研究及冶金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提出基于遏制重特大事故的“五高”(高风险物品、高风险工艺、高风险设备、高风险场所、高风险作业)风险管控理论。本书重点阐述了“五高”风险辨识与评估技术,包括金属冶炼行业风险辨识与评估、“五高”风险辨识与评估程序、“5+1+N”指标体系、单元“5+1+N”指标计量模型、风险聚合方法。本书还介绍了风险分级管控模型及政府监管和企业风险管控的工作方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