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邻避风险韧性治理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环境邻避风险韧性治理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74 6.0折 78 全新

库存4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雪锋,王淼峰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46989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5823273

上书时间2024-06-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雪锋,经济学博士、博士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地方政府与城乡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城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学术兼职有:北京城市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组评议专家、中国城市出版社城市治理专家委员会专家,浙江、山东、黑龙江、江西、湖南等省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浙江省新型重点智库“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等。

主要从事城市经济与城市治理研究,在《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9部,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0项,完成杭州市城市管理十三五规划编制等地方政府咨询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及厅局级奖励4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问题提出

第二章 相关研究回顾

第一节 关于邻避风险的生成、演化与建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邻避风险治理的研究

第三节 不同学科视野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 “中国式邻避”的演进逻辑与风险谱系

第一节 “中国式邻避”的特征与演进

第二节 环境邻避风险的谱系特征

第四章 环境邻避风险生成的脆弱性逻辑

第一节 环境风险的脆弱性学理分析

第二节 邻避风险的社会脆弱性表征

第三节 社会脆弱性与邻避风险再生产

第五章 环境邻避风险再生产过程分析

第一节 环境邻避风险结构的动态分析

第二节 环境邻避风险的多主体歧义互生

第三节 环境邻避风险的多条件复合共生

第四节 环境邻避风险的多因素交互创生

第五节 环境邻避风险的多阶段循环再生

第六章 环境邻避风险再生产过程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第一节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适用性

第二节 环境邻避风险再生产影响因素的提取与分析

第三节 环境邻避风险再生产的系统流图及SD建模

第七章 环境邻避风险再生产机制模型的仿真分析

第一节 仿真案例概况

第二节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相关检验

第三节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第八章 环境邻避风险治理范式转向

第一节 邻避风险:从脆弱性修复到韧性治理

第二节 环境邻避风险韧性治理范式的理论内涵

第三节 环境邻避风险韧性治理路向

第九章 环境邻避风险治理的社会韧性培育机制

第一节 基于社区利益协定的邻避风险韧性治理

第二节 环境邻避设施选址建设的社会运营许可机制

第三节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环境邻避风险韧性疏解机制

第十章 韧性导向的环境邻避风险整合治理模式

第一节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环境邻避风险整合治理思路

第二节 环境邻避风险整合治理机制

第三节 韧性导向的环境邻避风险整合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2006年中山大学何艳玲教授发表的《“邻避冲突”及其解决:基于一次城市集体抗争的分析》一文中首次将邻避研究引入我国学术界,之后该领域的研究逐渐被学者们所关注,并成为重要的学术问题。随着学术问题的通俗化,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式邻避”运动屡屡见诸报端(辛方坤,2018)。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对环境质量和自身健康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尤其是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安全和风险更加敏感。近年来,由环境邻避设施选址、建设和运营引发的邻避事件频发,例如2013年的深圳液晶显示屏工厂空气污染事件、2014年的广东茂名事件、2014年的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以及 2016年的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厂抗议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大型的邻避设施建设背后的风险作用的结果。大型邻避设施引发的邻避风险往往具备危害程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征,而这些风险后续的不断演化将波及更广的社会层面,影响更多的社会成员,产生更严重的邻避冲突。因此,当前我国环境邻避事件频发的背后是大型环境邻避设施自身风险的外溢,而环境邻避风险的产生具有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

纵观邻避研究的发展和演化趋势,可知邻避危机的形成机理以及化解之道涉及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并且风险认知、风险沟通、决策政策、利益相关者以及政府信任成为邻避研究的热点。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邻避矛盾的产生主要源自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冲突: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公益的环境邻避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城市的“垃圾围城”问题已经迫在眉睫,需要建造更多的垃圾处置设施;另一方面,公众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度提升,出于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需要,在邻避设施选址和建设方面与政府的冲突加剧,导致邻避风险不断积聚、扩散和再生。而公众的权利、环保和参与意识的觉醒,以及政府应对风险的政策选择是邻避风险在政治层面积聚、扩散和再生的主要诱因。此外,复杂的社会主体的参与和社会环境的干预都会导致邻避风险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积聚、扩散和再生。从环境邻避风险的现状来看,其已经摆脱了原来单一的传统风险模式并逐渐转向复合型的风险模式,正是环境邻避风险自身复杂多变的特性导致其再生产的过程很难被把控,在治理不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暴力冲突事件,这类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由邻避风险失控造成的严重后果引起了政府对邻避事件的高度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10月28日发布了《关于做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邻避”问题防范和化解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邻避”设施建设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放在首位,建立“邻避”项目社会风险管理倒查机制,防范和化解各类“邻避”问题。此外,在201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简称住建部)颁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和2018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均强调要降低与化解“邻避”效应。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围绕环境邻避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引出环境邻避风险再生产这一概念,通过对环境邻避风险发展的整……



精彩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总体把握邻避风险研究的脉络和趋势。第二,描述环境邻避问题的风险谱系,揭示风险源、风险类型、多重样态、谱系特征及复合结构。第三,阐述环境邻避风险的致险因子、动力机制及动态过程,从主体、条件、因素、时间等层面论述风险再生产的作用形式和运作机制,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邻避风险再生产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第四,厘清环境邻避风险疏解的社会进程。第五,提出环境邻避风险整合治理理念与整合治理机制,遵循韧性要求,结合风险再生产内容,从主体、性质、专业、时间、条件、逻辑等维度构建包含治理要素、政策工具和治理策略在内的环境邻避风险整合治理模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