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未必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未必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9.84 6.0折 4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浩著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49771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9357894

上书时间2024-06-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浩,1963年生于四川遂宁。喜书事,以藏书、读书、写书为乐。曾在《十月》《收获》《上海文学》《随笔》等刊物发表小说、随笔二百余万字。闲得长篇小说《四川秘密》《乱世遂州》,中篇小说集《贼王》,短篇小说集《蜀中盗志》《巴蜀奇人》《三月桃花天》,历史随笔集《闲话明清小品》《蜀中旧闻》,随笔集《蜀骚》《天涯明月故乡》……偶以草作换些散碎银子,即呼朋唤友,醉花醉酒醉月,人称“浩哥”,自号涪江客。

目录
长空剑歌唱大风/ 001
怒放在晦暗天空的一朵血花/ 022
映在晚明宫墙上的佝偻背影/ 054
千古事,休说灰飞烟灭/ 118
倚天照海花无数/ 141
天地间独艳的一顶凤冠/ 200
苦风凄雨中的一朵瘦菊/ 231
杯中月影照还乡/ 245
大江东去千古风流/ 278
功名盖世知谁是/ 332
阳光普照在大唐温暖的土地上/ 347
大漠草枯鹰眼疾/ 377
凤阳花鼓,戏文中的平民调儿/ 408
记忆中,明黄色的龙旗迎风飘扬/ 436

内容摘要
    长空剑歌唱大风一十月的汉中,秋雨绵绵。远远地看,那座灰黑色的拜将坛,有些阴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如麻一般胡乱缠在心头。当初萧何追回韩信,苦口婆心说服刘邦,在此筑下拜将坛,授予大将军印。那么多人反对,那么多人不解,韩信出身卑微,且寸功未立,竟然被汉王拜为大将军!事实是从那以后,刘邦得韩信辅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军三秦,开始长达数年的楚汉之争,并很终打败西楚霸王,问鼎中原,一统天下。昔日的纷争,早已远去。拜将坛在暮色中,丝毫没有了肃杀之气。汉中友人调侃说,得韩信而得天下,时人不会相信,后人更难理解。两个活宝,愣是倒腾出一个汉天下哒!闻言沉默,终不知如何回答好。因韩信这个人,实在让人别扭,又妒又爱又恨。自从书上识得以来,就有不少话想说。但却时常如鲠于喉,每每提起笔来,又呼吸不畅,想说又说不出个子曰来。英雄豪杰,谁不受人尊敬?话得说回来,韩信既然成了英雄,就不该去管他生于何处,是否名门。可是,有人说他看不惯。英雄?为何从小不是地痞,就是无赖!查一查中国历史,这话也不无道理。想想看,一大群混混们,演绎了怎样一部中国“英雄”史?这是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当真值得中国人去深刻反思!自古至今,中国实行“羊教”。从小教育孩子,要恭谦礼让,长大后,像一个模子倒出的“迂夫子”,个个含蓄而内敛,走路都生怕踩死蚂蚁,没有丁点个性和阳刚之气。西方则实行“狼教”,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自信。长大后,人人个性张扬,个个喜斗好勇。世界发展到今天,依然适者生存。怎样的教育方式,才适应人呢?没有一位中国人,去认真研究过。中国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初期,尚有侠行其道。在那样的乱世里,产生了一大批英雄豪杰,让后人景仰膜拜。人们总爱说乱世出英雄,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理?以此推断,韩信倘若生活在今天,又当如何?很可能被当成.人渣,埋没掉了。英雄很大的悲哀,莫过于未生于乱世。说这话的人,心里多少有些酸楚。他们自认为有几刷子,偏偏又得不到社会承认,于是便酒后胡言乱语,老百姓说是酒后吐真言。诳语也好,真言也罢,不过想想也是,什么时候思良将?还不是乱世国难之时!和平时代里,要那些英雄干吗?好端端太平盛世,未必真要像川剧中隋炀帝唱的那样,“打起仗来才好看”?于是乎,狡兔死后,风光无限的狗们(如韩信之辈),免不了弄成红烧狗肉被人吃掉,或者被主子打成落水狗,活活淹死才算了事。韩信很大的幸运,难道不是因为生于秦汉多事之秋么?当然,韩信很大的不幸,也因为生于那个只有皇权没有人权的时代。韩信何许人也?他出身农民家庭,苦大仇不深。从小刁顽,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素为邻里乡党所恶。秦末汉初,虽为乱世,入仕政府官员,制度依然十分严格。要想当官,专享途径,举荐!韩信这种德行,自然没人举荐他。加上他游手好闲惯了,又无一技之长,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了,还到处蒙人混饭吃。屡屡遭人白眼,弄得灰头灰脑,谁看他是个有出息的人?连屠猪宰狗的杀匠,也看不起他。“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拿现在的话说,韩信就是个绣花枕头。那个时候的人,真是有文化。连屠夫骂人,都说得文诌诌的。韩信在屠夫眼里,典型一个懦夫,空有一副高大威猛外表!旁人见他身佩刀剑,自然不信杀猪匠的话。屠夫就当着众人的面,拦住他说道:“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闻言,居然没有犹豫,就穿胯而过,连脸都没红一下,行若无事地走了。“胯下之辱”的故事,被史家夸赞了上千年。而这个毫无廉耻的家伙,也被渲染成忍辱负重的楷模,世代受人尊重。以至于有人说,一千多年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辱中华儿郎为东亚病夫,就是那个时候埋下的根。不知今日中国男足,屡屡败于韩国,是不是也与韩信这个人有关?许多德操高尚者,自诩名节清流,鄙视看不起韩信。但始终无法否定,在中国历目前,为什么只有他这样的人,才会很终成为英雄?韩信们能成为英雄,天生有一种潜质,对啥事都无所谓。正是这种无所谓,每每在关键时刻,使他们变得无所畏惧!人类社会初期,跟动物界一样,总是弱肉强食。相互之间,充满残酷竞争(赌博),和血腥厮杀。纵观古今历史,唯有两种人,敢于疯狂赌博和厮杀。一种人拥有万贯家产,乃豪强雄主(伟人),有赌博和厮杀的本钱,输赢都无所谓。这种无所谓,使之拥有巨大心理优势,赌起来得心应手。另一种人一无所有,是地痞流氓(小人),正因为身无分文,自然毫无顾忌。赌博和厮杀,成了他们生活中专享嗜好。赢了,是意外之财,输了,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大不了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一无所有的烂崽赌徒,比之腰缠万贯的赌徒,更有心理优势。输赢都是别人买单,他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唯有社会中间层,有几分薄田,怕摔坏了坛坛罐罐,做什么事情,都免不了畏首畏尾。政治斗争,何尝不是一种赌博?只是这种赌博,更加惨烈,也更加残酷罢了。这么说来,就有些可笑了,社会上一无所有的流氓阿飞们,成天打打杀杀,不知不觉中,就具备了当“英雄”的气质——忍、狠、黑!当然,他们要想很终成为英雄,还必须拼命跟当权者博弈(赌博),直赌得天昏地暗。有的失败了,如陈胜吴广之辈;有的成功了,如刘邦朱元璋之流。整个一部中国历史,其实就是这两种人的赌博史。流氓加无赖的韩信,从小就具备了当一个“英雄”的潜质。一旦时机成熟,他注定就会成为一个英雄。二以韩信的社会地位和人品,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英雄,谈何容易?首先,他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伯乐发现他的潜质;二是有一位与他臭味相投,甚至比他还无赖的主子赏识他。伯乐当然有,就是大名鼎鼎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萧何在刘邦面前,为韩信说了不少好话,未必有人知道。“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我的天,萧何具有怎样的慧眼?让天下都视为鱼目的人,还原变成了珍珠。既然是珍珠,肯定有人赏识。泼皮刘邦,就是这个赏识的主。说刘邦是泼皮,一点也不为过。这人表面大大咧咧,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其实心细如发,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他的性格古精日怪,与韩信颇多相似之处。二人臭味相投,自然搞到了一堆。刘邦泼皮无赖行径,比之韩信,有过之无不及。小的时候,连个名字都没得。史书上说他:“小字季,即位易名邦。”所谓伯仲叔季者,排行顺序是也。刘邦小字季,没有名字,人称四娃子,当是不假。这么个无名小卒,从小也是个游手好闲的主,吃喝嫖赌偷,五毒俱全样样精通。当朝太史公司马迁,为他立传时,都说他“好酒及色”,“不事家生产作业”。且经常偷家里的钱,拿去日嫖夜赌。说来说去,刘邦不外乎好色贪杯,流氓泼皮。邻人避之唯恐不及,肯定没人看好他的前程。英雄出于“二杆子”,或者“天棒槌”,还有人不相信。看看刘邦小时候,不论干啥,哪管过别人脸色?泼皮也好,流氓也成,反正无所谓。该吃的吃,该喝的喝,成天逍遥快活。也不知使了啥手段,泼皮刘四娃子,竟谋到了“泗水亭长”一职。“泗水亭长”,算个啥货色?秦制,十里为亭,十亭为乡。亭长这个“官”,估摸着比乡长小,又比村长大一点点。这种级别的“官”,不妨说是芝麻小吏,无权无势没得一点好处,反而会有许多麻烦。一般体面人家子弟,肯定不屑去当这个差。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又干不了这活。很适合干这种差事的人,唯刘邦这种痞儿混混了。如此看来,秦朝的干部管理制度,是很有些板眼的了。刘邦是流氓,可千万别以为,流氓什么都没有。他们有的是胆量。正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他们无所谓。无所谓的他们,就胆大妄为,无法无天!刘邦生性狡诈圆滑,胆量藏在骨子里,从不外露。阴狠也藏在骨子里,不争一城一池之得失,少有匹夫之勇的狠。从这一点来说,刘邦是真正的大英雄。项羽则不行。别看他气宇轩昂,力拔山兮气盖世,那是典型的匹夫之勇,没有丁点政治家的韬略,甚至连混混使诈的伎俩都没有。他很终败在刘邦手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刘邦和项羽,被时人并称为双雄。如果仅从英雄气概看,有些抬高刘邦。当年秦始皇游会稽山时,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英雄气概,惊世骇俗。刘邦又如何?见到秦始皇的排场,暗自里感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态度唯唯诺诺,有的只是对大富大贵的垂涎。流氓无赖嘴脸,暴露无余。有能耐就过这种日子,没能耐就算了。然而正是这种“实在”,让刘邦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一步一个脚印,很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难怪有人说,项羽是本质英雄,刘邦是流氓英雄。项羽表面残忍,其实温柔;表面勇猛,其实脆弱。刘邦表面随和,其实狠毒;表面窝囊,其实坚强。项羽易暴易怒,稍不如意,便火冒三丈,几碗迷魂汤一灌,又啥事都没有了。刘邦呢?整天嬉皮笑脸,大大咧咧,一时半会儿的气忍得下。但是,谁要是惹恼了他,当面脸上笑得稀烂,秋后肯定是要算账的。韩信荣辱的政治生涯,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韩信去投奔刘邦,难道找错了人吗?两个胸怀大志的小人,走到一起后,中国那段历史,只能按他们的运行轨迹向前推进,任谁也改变不了。三韩信这个人,特别地奇怪,很难让人理解。差不多一半是刘邦,一半是项羽。他的骨子里头,是一个铮铮铁骨伟丈夫,偏又特别能忍。当年,南昌亭长戏弄他,他忍了。河边洗丝的老妇人数落他,他忍了。市井无赖羞辱他,他也忍了。当他从别人胯下穿过,不知他想了些什么。说实在的,能忍如此之辱,并不容易。就连韩信自己,也差一点没有忍住,盯着那个屠夫看了很久。其间的思想斗争,不能说不激烈,很终他也忍住了。因他的骨子里,有一种大气魄,蔑视一切的大气魄。他可以和任何人赌命,唯独不会也不能和一个屠夫赌气。在他的世界观里,忍并不等于怕,只有肝胆俱裂而屈服,才是可笑可耻的懦夫。大丈夫能伸能曲,暂时微曲双膝,是为了跳跃得更远更高。韩信能忍,因为他“其志不小”。以当时的情形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穿裆,要么杀人。杀人注定要偿命,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远大抱负?所以他忍了。这一点,特别像刘邦。刘邦这厮也能忍,在项羽威胁活煮刘父时,还笑着说要讨一勺羹喝。韩信与刘邦,生逢其时,又互为君臣,真是天下少有的绝配!韩信胸怀大志,当然想做大事。陈胜吴广起事后,项梁渡河北上,他看到机会仿佛在招手了,便跑去投奔项梁,但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项梁死后,他又归顺了项羽,也只做了一个小小的郎中,虽然多次献计献策,但项羽就是不予采纳。韩信感到实在没有出头之日,偏偏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哈。不是他没才干,也并非其情商低。实乃出身卑微之故,处处被人瞧不起。项梁和项羽,皆豪门之后,是受人尊重的贵族。满身痞气的韩信,出身贫寒,人家压根儿没放在眼里。既然这样,韩信只有另投明主了。然而,当韩信来到刘邦阵营时,还是没有受到重视,只做了个仓库保管员,地位还不如项羽给的郎中。唉,这下子,韩信算是真正绝望了。儿时的痞气,便充分暴露出来。既便是工作的时候,也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恐怕连网都懒得晒了。这样的工作态度,免不了要出差错,果然就犯了杀头的大罪。同案犯中,其他十三个人,都已经人头落地。韩信抱着很后一丝希望,对监斩官滕公夏侯婴高声喊道:“上不欲就天下乎,何谓斩壮士?”夏侯婴骁勇善战,是刘邦手下数一数二的战将。他觉得很奇怪,一个临刑囚徒,居然敢说这样的大话。认定韩信是个人才,就起了爱惜之心。不仅当场免了他的死罪,还跑到刘邦面前,说了一大堆好话。顺带为他捞顶官帽,督办并管理部队粮饷。死罪不予追究,反而升官晋级,这样的好事情,居然就让韩信给遇上了。嘿嘿,硬是运气来了,棒棒都敲不脱哈。说句眼红的话,如果不是秦末那样的乱世,谁也休想遇到这种“馅饼”。韩信素有大志,胸藏百万雄兵。别看他想当官都快想疯了,可他并不稀罕这块“馅饼”,更不在乎一个小不拉叽的后勤官。工作中照旧开小差,没一点正经模样。上下左右之人,怕跟着韩信惹麻烦,都远远地躲着他。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韩信这么做的结果,间接有了“木秀于林”的感觉。因为这样的感觉,很终扯住了萧何的眼球。萧何在暗中观察韩信,已经很久了,随时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韩信既被萧何“奇之”,为什么还会偷偷地溜走呢?在韩信心里头,始终有一块大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忧郁不得志”。太史公著史也讲策略,为韩信逃跑找了个理由。“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韩信一定不是猜测,而是确信萧何已向刘邦推荐过他了。刘邦既然不用自己,与其在这儿憋死,还不如到别的地方碰碰运气。世上总有识珠之人。萧何岂止识珠?他已多次将珠捧到刘邦面前,并大加赞赏。因他长时间观察,发现韩信这个大个子,平时沉默寡言,每当开口说话时,却常常语出惊人,思辩能力极强。故“奇之”。韩信溜号开了小差,萧何心里既惋惜又好笑,立即拨转马头,连夜追赶他的“珍珠”去了。我们实在不知道,韩信逃跑是不是作秀,但萧何识人的本事,真的让人很佩服。一个寸功未立的人,却认定他能安邦定国,并坚持举荐启用他,这份胆与识,不是谁都能够具备。难怪后世之人,要将他奉为“衙神”了!现今很多地方,还有“衙神祠”或“衙神庙”,就是专为纪念萧何所建。笔者在家乡遂宁“衙神庙”,读到过明人李培峘这样的碑记:“衙神者何?汉相萧曹者是也。汉相亦多矣,独称萧曹者何?……尝考高祖为人,豁达大度,初入关时,举大将军信而兴汉室……”尊萧何为衙神,可谓实至名归。然更让人钦佩者,还是刘邦。作为三军主帅,他能听进萧何之言,并筑高坛拜韩信为大将,真的很了不起。有史家言,韩信生逢乱世,刘邦急于用人,赌一把用了韩信,造就了这一对冤家君臣,实在是一场儿戏,没什么了不起。就算这种观点成立,以刘邦当时手中的人才,无论如何挑捡,也轮不到韩信来当大将军吧?可他偏偏就当上了,后来的事实不仅证明了萧何的眼力,也证明了刘邦的英明。一句话,敢用流氓无赖为国之栋梁者,保证了不起!古往今来,唯刘邦一人而矣。公正地说,韩信确实有大将之才。如果真是个草包混球蛋,就算刘邦要提拔重用他,还不是敷不上墙的烂泥!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多如牛毛。当然,不是说韩信得到了萧何的赏识,或得到了刘邦的重用,就把他们捧上了天。刘邦也好,萧何也罢,只是做了他们本该做的事。韩信还是那个韩信。当了大将军乃至齐王,他的骨子里面,依旧有自身无法克服的人性弱点。虽然他不会像项羽一样逞匹夫之勇,却有着与项羽一样的妇人之仁。因之故,韩信和项羽,很终都是失败者。韩信被萧何追回来后,汉王刘邦不再犹豫,即筑高台拜他为大将军。为感激知遇之恩,韩信尽其所能,助刘邦在“楚汉”争斗中,由保证的弱势,逐渐取得了保证优势。他自己的势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少见发展,强大到了足以问鼎天下。楚汉争斗很紧要关头,韩信不再是当年那位落泊少年,而是拥兵百万的大将军了。项羽要拉拢他,派武涉当说客。“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齐国辩士蒯通,说得更加直接了当。“二主之命悬于足下,当坐山观虎斗,以待天时。”仅就当时而言,韩信确已成为楚汉之外第三大力量。倘若采纳蒯通建议,谁也不帮,与刘邦、项羽二人分庭抗礼,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历史又将如何?《三国演义》这出大戏,恐怕就轮不到曹操、刘备、孙权他们来演了。可惜那个时候,《厚黑学》还没问世。韩信对于黑厚学,也只懂得皮毛。他狠辣不如项羽(项羽曾一次坑杀过二十万降军),黑厚不如刘邦。故韩信对武涉说,当初我事奉项王时,官不过郎中,位不过保镖,言不听,计不从,我知道项王骨子里看不起我,所以我离开了他。汉王呢?他授我大将军印,交给我数万大军,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省下饭菜给我吃,我韩信能够有今天,全是汉王给我的啊。你说我该咋办呢?武涉由此判定,韩信绝不会背叛刘邦,只好摇着头悻悻地离去。韩信是泼皮无懒不假,但他骨子里头,却是真正的君子。他始终觉得汉王予之有恩,从未想过要背叛刘邦。就是后来被吕雉陷害入狱时,也没有起过反叛之心。在这一点上,韩信与项羽特别相似,都有一颗“仁慈之心”。政治斗争是什么?就是两面三刀的权谋诡计。韩信不懂。你死我活的残酷无情,不需要妇人之仁。鸿门宴放走刘邦,让项羽自刎乌江;韩信的愚忠,也让他很终死于吕后之手。

精彩内容
这是一部严肃考据、站在笔下人物所处的时代,来审视、把握和解读中国古代历16位风流人物的历史随笔集,独辟蹊径地重塑了这些显赫人物的精神画像。以人物身份划分、据年代顺序编排,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名臣(韩信、岳飞、张居正、肃顺、曾国藩);诗人(李白、苏轼、李清照);(汉武帝、曹操、李世民、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武则天)。着重从生平事迹、人格特点、命运得失、历史评价、魅力所在等诸多方面点评其人,旁征博引,公正客观,语言文白相间,颇有古典风范,端肃文雅又不乏趣味笑料。

媒体评论
如果说我们所了解的这些历史人物的往事,乃是官方正史的宏大叙事,乃是历史这座深宅大院的前厅的话,那么李浩已然另辟蹊径,为我们开辟了另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历史后花园的隐秘小径。它先要求作者站在笔下人物所处的时代,从那个时代的角度来审视、把握和解读历史,同时必须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打捞出符合史情史理的部分,并以高蹈悲悯的人文精神,烛幽探微地为这些业已远去的风流人物画出一幅幅令人信服的精神肖像。
——作家 聂作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