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与创业文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创新与创业文化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4.3 6.4折 6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垂宙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618041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11971940

上书时间2024-06-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林垂宙教授在1997年春出任新创立之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及工业工程及工程管理学教授,主管香港科大之研究及发展。他致力发展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及加强大学与企业的合作。 他在1988至94年间任台湾地区新竹工业技术研究院 (工研院)院长,从事台湾高科技工业之发展及传统(中小)企业之升级。若干重要的技术,包括集成电路、笔记本计算机、光电器件、通用引擎、复合材料等多项,由工研院移转到产业界,为台湾地区的技术工业经济建立了基础。 多年来他受聘为新加坡国家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及西南交通大学等校的 (客座/顾问/名誉) 教授。 他当选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太平洋材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院院士。他获颁第三国际科学院技术奖、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杰出成就奖、美国德守大学企业领袖奖、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奖章、陆志鸿材料奖、侯金堆材料科技奖等。 他的研究兴趣为科研创新管理,国家创新机制,科技政策,高分子材料等。

目录

第一章

创新与创业:两宗事情一样情怀

一、经济文明发展的轨迹

二、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三、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差异

四、世纪性的三场科学知识革命

[案例一]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案例二]莱特兄弟与飞行器

[案例三]索尔克和小儿麻痹症疫苗

[案例四]蒂姆·伯纳斯·李与万维网

第二章

创业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人才

一、科技产业化的过程

二、科技产业化的才能需求

[案例一]早期半导体产业化的曲折过程

[案例二]硅谷半导体产业的兴起

三、创新创业的启示

四、摩尔定律

第三章

创新机制与区域发展:政府搭台产业演出

一、科学研究与经济价值

二、宏观创新机制

三、硅谷和新竹的创新

四、美国国家创新机制的评述

五、中国国家创新机制的体现:中国高铁

第四章

商业模式与商业计划:实现梦想创造价值

一、商业模式

二、商业计划

三、常见的商业模式

[实例一]麦当劳:以商业模式创造国际速食文化

[实例二]柯达:成在商业模式,败也在商业模式

[实例三]欣铨科技:以商业模式为竞争优势

四、商业计划与企业运营

第五章

掌握时机: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实例一]雷神公司的微波炉:时机过早

【实例二]杜邦公司人造皮革:时机不巧

[实例三]新竹工研院笔记本电脑联盟:时机将到

[实例四]苹果手机(iPhone):善用优势,时机大好

第六章

策略与执行:预置蓝图机敏调适

一、策略规划与中华经典

二、战术性竞争

三、战略性竞争

四、SWOT分析

[实例一]新竹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策略规划

五、企业竞争力的五要素

[实例二]通用电气公司从创新领导宝座溃退的反思

第七章

老子与创新:用无守柔 知反回真

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与工业产品使用价值

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带来云计算社会

三、“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与公用分享平台

四、“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与创新之持续

[实例]惠普公司创新创业传承之瓶颈

五、“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与卓越品质

六、祸福相倚与变化处理

第十章

变化之管理:祸福相依慎终如始

一、成功创业的因素

二、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

三、企业危机管理及文化之错失

[实例一]施乐公司错失技术变化的时机

[实例二]波音737MAX的陨落

[实例三]戈恩与雷诺—日产—三菱汽车联盟的恩仇

[实例四]乔布斯12年的放逐与觉醒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从主要面向青年创业家及企业家。
作者在过去多年中,有幸结识了许多青年创业家及企业家。这一群朋友中,成功的不少,但没成功的更多。许多成功的创业者已著书立说,或有他人为他写传奇、记逸事。不成功的大多保持静默。他们的遭遇,实在很具启发性,让人感触良深。
一些创业者在科研中略有所得,便急着从实验室跑向巿场—有的在公司还没开成便知难而退;有的在公司营业后,领略到创业者的自由度甚大但安全度极小,一两年内便关门大吉; 有的硬撑了五六年,最后资金“烧”尽,无以为继;有的最可惜, 苦撑了十多年光景,然而基础未固,仍在风雨飘摇中,其后或因董事意见分歧,或因市场逆流横袭,而鞠躬下台、黯然出局。
作者分析,这些创业者的遭遇,有许多相似的原因,这些因素甚多相互影响。在本书的十讲中,作者尝试针对这些课题,提供一些从实践而得的知识,以供读者参考。每讲中都有理念的陈述,然后引证以实例。
作者认为老子所提出的虚实软硬关系实在可称为“有无相对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已经得到 2500 年的验证。老子尊重知识,认为再重大的知识不外自然运作的规范, 就是“道”,就是人文物理所遵行的准则。作者个人因此有所感悟,所以在书中把它更做引申。希望新一代青年们,能够对老子和孔子的知识,多加浸润,这必然增加对创新创业文化内涵的体悟,亦可使创新创业更具胜算。

主编推荐
本书运用中西方文化,分析提炼重量公司兴衰背后的必然规律,揭示知识经济社会的知识创新

精彩内容

本书从主要面向青年创业家及企业家。作者在过去多年中,有幸结识了许多青年创业家及企业家。这一群朋友中,成功的不少,但没成功的更多。许多成功的创业者已著书立说,或有他人为他写传奇、记逸事。不成功的大多保持静默。他们的遭遇,实在很具启发性,让人感触良深。一些创业者在科研中略有所得,便急着从实验室跑向市场一有的在公司还没开成便知难而退;有的在公司营业后,领略到创业者的自由度甚大但安全度极小,一两年内便关门大吉;有的硬撑了五六年,最后资金“烧”尽,无以为继;有的最可惜,苦撑了十多年光景,然而基础未固,仍在风雨飘摇中,其后或因董事意见分歧,或因市场逆流橫袭,而鞠躬下台、黯然出局。作者分析,这些创业者的遭遇,有许多相似的原因,这些因素甚多相互影响。在本书的十讲中,作者尝试针对这些课题,提供一些从实践而得的知识,以供读者参考。每讲中都有理念的陈述,然后引证以实例。作者认为老子所提出的虚实软硬关系实在可称为“有无相对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已经得到2500年的验证。老子尊重知识,认为再重大的知识不外自然运作的规范,就是“道”,就是人文物理所遵行的准则。作者个人因此有所感悟,所以在书中把它更做引申。希望新一代青年们,能够对老子和孔子的知识,多加浸润,这必然增加对创新创业文化内涵的体悟,亦可使创新创业更具胜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