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世纪文学的日常生活诗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新世纪文学的日常生活诗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74 6.0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洪治纲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692773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1274371

上书时间2024-06-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洪治纲,1965年生,安徽东至人。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首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出版有《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十五讲》《余华评传》《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等专著十余部,以及《国学大师经典文存》《年度中国短篇小说选》等编著三十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一般项目多项。曾获第四届全国鲁迅文学奖、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绪论 何谓"日常生活诗学"
 节 "日常生活"释义
 第二节 "诗学"概念的内涵
 第三节 "日常生活诗学"的界定
 章 日常生活诗学的传统流变
 节 "言志"文学的精神流变
 第二节 启蒙语境中的日常生活书写
 第三节 集体意志中的日常生活表达
 第四节 重塑日常生活的生命本色
 第二章 新世纪作家的日常生活观
 节 辩证而多元的价值观
 第二节 平等而质朴的生命观
 第三节 丰富而自足的消费观
 第四节 鲜活而琐碎的现实观
 第五节 自由而精细的文本观
 ……

内容摘要
随着“70”“80等青年作家群体不断涌入文坛,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发展,已经越来越突出个体日常生活的审美表达。很多中国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都自觉地立足于普通个体的生存经验和存在境遇,注重物质性、身体性和体验性的审美经验,突出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对于个体生存的重要意义,并致力于建构一种日常生活诗学的内在价值。

这种诗学追求,表面上似乎带有某种世俗化的意味,但在本质上,却体现了中国当代作家对人类“完整生活的审美建构,对变动不居而又繁复驳杂的现代生活的密切关注,以及对人的生命本体的全面理解和尊重,折射了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因为人类的完整生活应该既包括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的非日常生活,也包括个人化、碎片化甚至是非理性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诗学追求,在呈现日常生活中极为丰盈的生命质感和人生意绪的同时,还确立了身与心、人与物之间的统一,凸现了对日常生活的诗学肯定就是对人性与生命的自觉肯定这一哲学思想。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人类日常生活的急速扩容和不断丰富,尤其是一代代青年作家逐渐成为当代文学创作主力,有关日常生活的审美表达,展现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学思潮,而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正是基于这一缘由,本书将立足于日常生活诗学的内在价值,试图系统性地梳理中国新世纪文学中日常生活书写的审美肌理,探讨这一诗学追求的文化成因、内在特质,以及它与作家主体精神建构之间的深层关系,辨析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局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某种前瞻性的思考。

第一节“日常生活释义

日常生活是一种看似简单、人人都烂熟于心的生活模态。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它无非就是我们每人每天都在进行的程式化的生活,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充满了琐碎化、庸常化和重复性的特征。所以,列斐伏尔说,在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思想史上,日常生活通常被视为烦琐无奇、微不足道、无关紧要的生存模式,具有重复性、情绪性和自然生成性等特征,与哲学等研究目标完全不相融。“哲学家把日常生活挤出了知识和智慧的殿堂。日常生活是本质的和平凡的,不值得去思考。思维首先把自己与日常生活分割开来,日常生活是非哲学家的世界和栖息地。1)英国学者戴维·英格利斯也不无感慨地说道:没有什么比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更清楚明了的了。所有人都把每一天过得如此程序化和平庸世俗,以至于这样的生活似乎根本不值一提——起床、刷牙、洗澡、泡杯茶或咖啡、遛狗、送孩子上学、跟邻居打招呼、乘车上班、看日间电视、在工作时间去复印文件、赶着吃午餐、回家、看晚间电视、睡前喝杯饮料、上床睡觉。所有这些,再加上其他不计其数的平凡琐碎……



精彩内容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结项成果。本书在丰沛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日常生活诗学概念的主要内涵及传统流变,通过分析新世纪文学在日常生活诗学追求上的表达策略和文本形态,着重探讨并阐述了中国新世纪文学中日常生活诗学的主要特征以及中国当代作家主体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日常生活诗学观念。本书确立了中国新世纪文学在“日常生活诗学”建构中的发生肌理及其具体的审美特征,提出从个体的日常生存出发,在多元繁复的日常生活境域中,探讨文学对于人本主义的现代思考。这既是“文学即人学”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当代作家书写“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审美策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