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历史之路:基于社会和经济的阐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的历史之路:基于社会和经济的阐释::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8.72 6.0折 9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伊懋可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33125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2254510

上书时间2024-06-2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伊懋可(Mark Elvin,1938— ),剑桥大学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当代 历史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史、文化史、环境史。代表作有:《中国的历史之路》(另译《中国历史的模式》)、《大象的退却》等。



目录

图表目录…

上编世界上最大最持久的国家的形成第一章帝国及其幅员第二章早期中华帝国…

第三章公元3世纪的危机

第四章中国北方的民族融合第五章 中期中华帝国……第六章 非封建的庄园制…第七章铁、火药与蒙古人第八章明朝的后勤优势

中编 中世纪经济革命

第九章农业革命…

第十章 水运革命

第十一章货币与信用革命

第十二章 市场结构革命与城市化

第十三章科学与技术革命

下编没有技术变化的经济发展第十四章14世纪的转折第十五章佃仆制的消亡

第十六章农村市场与农村工业第十七章量的增长与质的停滞第十八章结论

译校参考文献…

译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帝国及其幅员

政治单位的幅员问题,似乎从来没有引起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应有的注意。(1)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一个国家或者帝国的版图会扩大到其历史极限?在什么条件下它才能维持其边疆?为什么一个较大的政治单位经过一定时期大多会解体?如此种种,作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而非分析某些国家瓦解的具体原因,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人探索的领域。

至少对于研究中国的历史学家来说,这个问题意义尤为重大。从最广泛的视野来看,中华帝国在“前近代”(pre-modern)的世界里是一个例外,其他一些领土和人口与中国相仿的政治单位都没有像中国这样长时期的稳定。弄清其原因显然很有意义。中华帝国的兴和亡总是连接得很紧密,尤其值得玩味。中国于公元前3世纪就已经形成,一直持续到4世纪初方因少数民族征服而暂时分裂。换言之,此时它还没有罗马帝国那样的持久力: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罗马帝国仍在东部坚持下来。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却能够在6世纪下半叶重新统一;并且自此以后,除了10世纪上半叶以外,中原地区(即除今东北、内蒙古、新疆和西藏之外的中国领土)同时并立的政权从未超过两个。1275年以后,长期统治中原地区的政权,只有一个。而与此相反,东罗马(亦即拜占庭)帝国却走向衰败,最终崩溃。我们是否能够从中分辨出是哪些变量造成两者命运的不同?

我相信可以就三个主要因素及其关系找出初步的答案。这三个因18素是:(1)一个政治单位的幅员大小(下面会做更准确的定义);(2)该政治单位的经济生产力;(3)用于国防和行政的开支在总产出中所占比例。与此三项紧密相关的还有技术状况(这里指的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技术,包括组织、经济、军事各方面的状况)。一个政治单位最初的扩张,通常至少要上述三个因素中有一个比其邻国优越,方可实现。这有可能是该政治单位将其人民组织得更有效,而其原因可能在于普遍的识字率或者是某种独特的观念;也有可能是单一劳动力能生产出更为庞大的剩余,因此能维持较大的非生产性的军事和行政建制。或者是其士兵有更精良的武器、更严格的纪律或更灵活的战术,能够打败比他们人数更多的敌人。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其中哪个因素的优势都会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一个国家若有素质较高的士兵,就可以减少士兵的人数,并由此减轻对生产资料的压力。例如,在军事后勤能力方面的组织才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顶替军事上的专门技术。其余均可依此类推。

如果政治单位的幅员在很大程度上由以上各因素决定,那么这种幅员显然是不稳定的。如果帝国周边地区取得任何一项技术进步,无论是政治上的联合(如成吉思汗将原先互不统属的蒙古部落统一起来)、生产力提高还是武器装备改良,都会影响到领土的完整。而且从……



精彩内容

伊懋可在《中国之路》(或译《中国过去的模式》,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1973)一书中提出了“高水平平衡陷阱”理论,用以解释为何中国没有像西方一样发生工业革命。他认为在前现代社会(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中国拥有先进的现代制度,包括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制度以及私有产权等等,由此导致较快的技术发明和传播。但是由于中国人受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增长非常迅速。人口膨胀的结果是人均耕地的下降,这导致经济中的剩余越来越少,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已经没有足够多的剩余来购买新技术。另外,人口多耕地少还导致劳动力价格越来越低,从而对新技术的需求也会降低。伊懋可的理论是解释“李约瑟难题”的一种代表性理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