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
  •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
  •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
  •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2.73 6.0折 8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文玲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213096662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9814332

上书时间2024-06-2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叶文玲,著名作家,1942年生于浙江台州。多年来笔耕不辍,至今已有800多万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文玲文集》出版。
  叶文玲与常书鸿结识于1983年,为写作本书,作者曾六次前往敦煌,历时多年,几易其稿。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优美的文笔、翔实的史料,描绘了常书鸿与敦煌的血肉关系,揭示了常书鸿一生守护敦煌的决心和痴心。

目录
【目录】

001 出生在西湖边的少年 
009 青年常书鸿 
023 孤身前往法国 
039 求学里昂 
048 在画展崭露头角 
061 实现巴黎深造之梦 
073 画作连获大奖 
082 敦煌悄然入梦 
096 回国之初的那些日子 
113 心心念念着敦煌 
135 赶赴千里之外的敦煌 
156 初入敦煌 
176千佛洞前的“黄金带” 
194 时而欢喜,时而孤独 
210 “敦煌就是我的信仰” 
230 惊喜连连 
242 朱弦断,明镜缺 
263 无法挽回的婚姻 
287 不可追忆的从前 
304 步步维艰 
323 夜色中的孤独 
338 父女画展 
352 窗台上的花尾巴喜鹊 
380 轰动上海滩的“敦煌艺术展” 
397 愿与敦煌长相伴 
417 敦煌解放了 
430 人生啊,人生! 
450常书鸿晚年 
446459 进了莫高窟,就是敦煌人 
480 尾 声 
483 后 记

内容摘要
     出生在西湖边的少午 次睁开眼睛认识世界,他优选看见的是母亲那双瞳仁墨黑的杏仁眼。 他降生在1904年的“惊蛰”时分。他没有听见自己落生时的雷声,倒是在6岁那年,听见了满街满巷的枪炮声。伴随着惊心动魄的声音,还有一场熊熊大火,连碧绿的西湖水都映成了一片闪闪烁烁的金红色。 西湖水竟会是金红色的!“惊蛰”出生的他,对颜色自小就特别的敏感。他还记得,大火烧起来的那会儿,他们全家仓皇地分头逃离了那个叫旗下营的祖居,那天他与祖母恰巧从亲戚家串门回来,被逃难的人群裹卷,祖孙两人惊恐万分地跑到南高峰的一所破庙大殿里,躲在大殿的供桌下。 那一年,祖父早已亡故,父亲也不在杭州。母亲和两个次第出生的弟弟还有三个姑姑,没来得及与他们一起奔逃,分头躲在城里的汉人亲戚家中。 幼小的他紧紧抓着祖母的衣袖,低声说着:“奶奶,我怕,我怕。”祖母把他紧紧搂在怀里,一边不住地喊着他的小名“灵官”,一边喃喃地念着菩萨保佑。自此后,他记住了祖母为他取名灵官的含义。祖母后来逢人便说正是为他取了这个消灾祈福的好名字,菩萨发了慈悲显了灵,他们全家才逃过了一场灾难。 三天后,祖孙两人终于回到城里,回到旗下营的老宅院并和母亲、弟弟相聚。平日少言寡语的他突然问:“奶奶,为什么我们逃,邱婆婆没有逃呢?因为我们是‘鞑子’,是吗?”“小孩子家别胡说!”慈祥的母亲突然瞪了他一眼,下意识地将两岁的弟弟搂在了怀里。 祖母把他从母亲身旁牵走,高高地扬起头,轻轻地咕哝:“旗人有什么打紧?杭州城里的旗人,多了!灵官乖孙儿,你记着,你爷爷虽然吃皇粮,可没有打过仗杀过人,我们不怕的。灵官,我们有菩萨保佑呢!” 灵官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记住了:世上,原来有保佑人的“菩萨”。 灵官还记得,自打大火过后不久,家里的日子突然就过得紧了,许多许多日子,灶房的案板上没放过一刀新鲜的牛羊肉。 灵官当然很馋吃肉,可吃肉越来越少这个严峻的事实,由同样疼爱他的二姑挑明了:革命革到他们头上了,他们这些八旗子弟包括他们的男丁后代,原有的那份旱涝保收的皇恩官饷,统统取消了。而本来在外头做着一份小小差事的父亲,也被祖母叫回了家,家里生活断了主要来源,叔伯兄弟从此要各自单过,祖母要这个长子来主持分家。 常家这个本有四男三女二十几口的大户人家,分成了兄弟们各自独挑过日子的小家。 灵官很喜欢的长辈之一,是会画画的三叔。三叔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走路不行,左手萎缩得厉害,能动弹的只有右手。但三叔却很好了不得,一只手的他,能画绝妙的画。三叔的画作对象虽然都是些花儿草儿、鱼儿虾儿,但这些花草鱼虾在三叔笔下,真正是花开草摇鱼游虾跳,灵动极了。看过三叔画儿的人,总是啧啧连声。 因为父亲总在外头忙,灵官和三叔接近的机会更多。灵官真想什么也不干,什么学也不用上,就和三叔一样,拿着画笔学画画。可是,三叔不让,父亲和祖母更不肯,在他们眼里,灵官以后一定会出息成更有用的人物,当务之急自然是读书。哪怕典家产卖田地。 有天下午,灵官去看三叔画画,他看着三叔的额头渗出一颗颗汗珠,就懂事地拿来一把大芭蕉扇,要为三叔打扇。刚扇了两下,三叔就喊:“别扇别扇!”灵官一看,果然,画纸被风一扇,叔叔没法画了。 三叔看他转来转去没着没落的样子,就说:“好孩子,你真想帮三叔的忙,就给这些花瓣添添色,怎么样?”灵官咧开了嘴——三叔指点他如何在每张画片的花瓣上涂颜色,灵官也真灵,没过一会,他就对三叔说:“我知道怎么做了!”P1-3

主编推荐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精彩内容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是著名作家叶文玲历时多年,精心创作的常书鸿传,可谓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为写作此书,叶文玲六次前往敦煌,与常书鸿先生及其家人、友人建立了非常好友谊,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著名艺术家常书鸿,与张大千、徐悲鸿同时代的著名画家。本书讲述了常书鸿在时局动荡的政治背景下,守护敦煌的坎坷一生。全书30章,从常书鸿的少年开始讲述,娓娓道来,直至常书鸿病榻前的人生回顾。
   常书鸿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是为敦煌献身的一生。1936年,常书鸿毅然放弃了安定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回到面临抗日战争严峻局势的祖国。1943年,常书鸿几经转折抵达敦煌莫高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有此开始了对莫高窟有组织、有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此后近半个世纪的风雨人生中,他虽然承受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遭遇迫害等种种磨难与打击,却仍以苦行僧般的坚忍与执着,为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做出了无以替代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常书鸿决定了今天敦煌的这般模样。
  常书鸿(1904—1994年),满族,浙江杭州人。1923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前身)染织科。
  1927年远赴法国学习西画,留法10年,他的作品屡获大奖,并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为20世纪早期中国油画的拓荒之旅写下了难得的篇章。与敦煌艺术的邂逅,成为常书鸿人生道路的转折。
  1936年,常书鸿毅然放弃了安定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回到面临抗日战争严峻局势的祖国。
  1943年,常书鸿几经转折抵达敦煌莫高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有此开始了对莫高窟有组织、有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此后近半个世纪的风雨人生中,他虽然承受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遭遇迫害等种种磨难与打击,却仍以苦行僧般的坚忍与执着,为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做出了无以替代的贡献。

媒体评论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自从在巴黎见到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 ,我的命运便与敦煌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从那以后的半个世纪,我尝尽了一家离散、横遭迫害的苦酒。可我深切认识到:敦煌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舍命也得保护它。不管有多少困难都必须克服——就是这种使命感,使我渡过了所有的艰难困苦。
——常书鸿我们走了,你还要在这里无穷无尽行使研究和保护之责,书鸿,这可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无期的徒刑呀! ——张大千
油画之入中国,不佞曾与其劳。而其争盟艺坛,蔚为大观,尤在近七八年来,盖其间英才辈出。在留学国,目睹艺事之衰微;在祖国,则复兴之期待迫切。于是素有抱负、而身怀异秉之士,莫不挺身而起,共襄大业。常书鸿先生亦其中之一,而艺坛之雄也。
——徐悲鸿【编辑推荐】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