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77 6.0折 3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 简·尼尔森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8517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8752952

上书时间2024-06-2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畅销美国400万册,被翻译成16种语言畅销全球。
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之作。
自1981年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简·尼尔森著的《正面管教(修订版)》的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
简·尼尔森(Jane Nelsen )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她于2013年5月中旬至6月初展开“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了中国父母的热烈欢迎。

目录
 译者的话:我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 序言及致谢 引言 第1章正面的方法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 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 10 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 12 和善与坚定并行/ 13 相反相吸:当一个家长和善,而另一个坚定时/ 18 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心灵纽带)/ 18 是否长期有效?/ 19 教给孩子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 19 正面管教之旅/ 20 回顾/ 21 ·正面管教工具/ 21 ·问题/ 21 第2章几个基本概念 在知道“怎么做”之前,要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阿德勒的一些基本概念,有助于家长和老师们更多地了解人类的行为,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以及为什么正面管教方法能帮助孩子学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所必需的生活技能和态度…… 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 25 “赢得”孩子/ 26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 29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30 ·1孩子是社会人/ 30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30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31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31 ·5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32 ·6平等/ 35 ·7犯错误是学时机/ 35 ·8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39 回顾/ 42 ·正面管教工具/ 42 ·问题/ 43 第3章出生顺序的重要性 对出生顺序的了解,能你对孩子们基于自己在家里的出生顺序的看法而可能形成的对自己的错误观念的理解。这是你孩子的内心世界的一条途径。家里的老大、老小、独生子、排行中间的孩子会对自己有怎样的看法?你怎样帮助孩子…… 排行的孩子/ 47 排行小的孩子/ 48 排行中间的孩子/ 51 独生子/ 51 一些例外/ 52 家庭氛围/ 54 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来鼓励孩子/ 55 出生顺序和婚姻/ 58 出生顺序和执教风格/ 59 / 60 回顾/ 61 ·问题/ 61 第4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大人们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需要爱的孩子…… 责任感不等于责难或羞辱/ 64 什么是不良行为?/ 64 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72 ·条线索/ 72 ·第二条线索/ 73 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 75 ·寻求过度关注/ 76 ·寻求权力/ 77 ·报复/ 77 ·自暴自弃/ 78 目的揭示法/ 82 失望行为的不同表现/ 85 对待十几岁的孩子/ 88 回顾/ 89 ·正面管教工具/ 91 ·问题/ 91 第5章当心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只有在运用得当、正确的情况下,才能让孩子从中学到有益的东西,它不能成为伪装的“惩罚”,而自然后果在运用恰当的情况下,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自然后果/ 96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97 逻辑后果/ 100 转移孩子的行为/ 103 逻辑后果与行为的错误目的/ 105 转度的必要性/ 106 让孩子们事先参与/ 107 回顾/ 111 ·正面管教工具/ 111 ·问题/ 112 第6章关注于解决问题 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积极的“暂停”/ 122 启发式问题/ 126 回顾/ 128 ·正面管教工具/ 129 ·问题/ 129 第7章有效地运用鼓励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但是,要对一个正在作出不当行为的孩行鼓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许多成年人不知道什么是鼓励…… 时机/ 133 相互尊重/ 134 改善,而不是/ 137 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 138 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139 作出弥补/ 139 避开社会压力/ 142 安排时光/ 143 鼓励与赞扬/ 146 鼓励与批评/ 149 鼓励自我评价/ 149 花一些时间训练孩子/ 150 日常惯例表/ 153 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时机/ 154 启发式问题/ 155 试试抱一抱/ 156 一个孩子的观点/ 157 回顾/ 158 ·正面管教工具/ 158 ·问题/ 160 第8章班会 班会为老师和孩子们提供了好的环境来学践合作、相互尊重以及专注于解决问题,给孩子们提供了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够消除孩子们的行为问题并学业知识的学 班会的态度和指导原则/ 163 班会的几个目的/ 166 ·教会孩子们相互尊重/ 166 ·致谢、感谢以及感激/ 167 ·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案/ 168 ·逻辑后果/ 169 班会指南/ 170 ·使用议程/ 170 ·使用冷静期/ 171 ·围成圆圈/ 172 ·班会的组织/ 172 老师的态度和技巧/ 174 ·1放弃控制,邀请孩子合作/ 174 ·2做出榜样/ 175 ·3问启发式问题(“苏格拉底法”)/ 175 ·4要为一些问题承担起责任/ 177 ·5要客观,不要评判/ 178 ·6寻找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 179 常见问题/ 179 其他建议/ 188 ·秘密好友/ 188 ·班级规则/ 189 ·如何结束班会/ 190 ·事情在变好之前,往往会变得更糟/ 190 回顾/ 191 ·班会指导原则/ 191 ·班会失败的六个原因/ 192 第9章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在培养孩子的能力和解决管教问题方面能够起到和班会同样的作用,而且也是加强家人之间的合作和亲密感的好办法,但由于家庭环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家庭会议和班会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家庭会议与班会有哪些不同/ 196 家庭会议的“构件”/ 197 / 197 ·秘书/ 197 ·致谢/ 197 ·感激/ 198 ·议程/ 198 ·解决问题/ 199 ·计划家庭活动/ 199 ·计划家庭娱乐活动/ 202 ·讨论家务事/ 202 一些特殊的挑战/ 205 ·年幼的孩子/ 205 ·十几岁的孩子/ 205 ·单亲家庭/ 207 为家庭会议增添趣味/ 208 ·家庭格言/ 208 ·感激纸/ 210 ·致谢纸/ 210 ·家庭娱乐表/ 211 家庭晚餐计划/ 213 回顾/ 214 ·正面管教工具/ 215 ·问题/ 216 第10章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正如孩子有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行为目的一样,大人也有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行为目的——生活态度取向。这是你从自己孩提时代的大量潜意识的决定积累起来的,决定了你的性格……并且直接影响着你对孩子的态度和孩子的性格。 什么是生活态度取向?/ 219 搞清楚你的基本生活态度取向/ 223 你的人生蓝图/ 223 搞清楚你的次级生活态度取向/ 225 生活态度取向和养育风格、教学风格/ 226 ·安逸型/ 226 ·控制型/ 229 ·取悦型/ 230 ·力争优秀型/ 231 互相冲突的生活态度取向/ 233 回顾/ 235 第11章综合应用 当我们把本书中的原则和正确的态度结合起来时,我们就有了一个极好的管教工具箱,可以用来帮助孩子形成让他们受益终生的品质…… 卫生间的使用技巧/ 237 小说的使用技巧/ 238 积极的“暂停”/ 240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243 情绪的撤出/ 246 避免早晨的麻烦/ 247 日常惯例表/ 248 避免就寝时的争斗/ 249 睡前分享/ 251 避免就餐时的争斗/ 252 让孩子参与/ 253 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 254 无言的信号/ 259 给孩子提供选择/ 262 “你一……我们就……”/ 263 零花钱/ 264 回顾/ 265 ·正面管教工具/ 265 ·问题/ 266 第12章家里和教室里的爱与欢乐 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要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谐、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 三个提醒/ 269 ·1我们做什么如怎么做更重要/ 270 ·2把错误当成学会/ 271 ·3有时候,我们必须同一件事情/ 274 寻找积极的方面/ 275 先假定孩子无辜/ 276 表达我们无条件的爱/ 276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281 教给孩子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做出榜样/ 282 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 284 承担起你自己的全部责任/ 285 对你自己要有同情心/ 285 加强自我学286 回顾/ 287 ·正面管教工具/ 287 ·问题/ 288 附录1发起一个正面管教学 附录2通过“同伴辅导”培养社会责任感 附录3给家长的信 

内容摘要
     第1章 正面的方法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已经教了很多年的书,你是否还记得孩子们会整整齐齐地坐好,规规矩矩地听老师的话?如果你是一位家长,你是否还记得孩子不敢和父母顶嘴?也许你不记得有这样的事,但你的爷爷奶奶却可能会记得。 现在的许多家长和老师倍感沮丧,因为孩子们的行为已不再像他们自已在当年“过去的好时光”中那样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在以前的孩子们中普遍存在的那种责任感和上进心呢? 可能的解释有很多,比如家庭破裂、电视泛滥、电子游戏、妈妈全职工作等等。可这些因素在当今社会中是如此普遍,假如它们真的能够解释孩子给我们造成的挑战的话,那我们简直就该绝望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许多单亲家庭和双职工家庭,因为采用了有效的养育技巧,他们在孩子的管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对此,鲁道夫·德雷克斯有不同的见解。 他认为,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化是造成孩子们的变化的直接原因。这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希望。因为一旦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些社会变化以及所造成的影响,我们就能够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弥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还可以消除很多人认为的因为家庭破裂、电视泛滥、电子游戏以及妈妈全职工作等原因所造成的一些问题。 个重大社会变化是,今天的成年人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成年人忘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再像“过去的好时光”那样了。还记得以前不论爸爸说什么妈妈都很顺从,或者至少表面上顺从吗?因为那是当时的文化所要求的。在那“过去的好时光”,很少有人会质疑“爸爸说了算”的观念。 但是,由于人权运动的发展,这一传统成为了历史。德雷克斯指出:“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的控制权时,父母双方也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这就意味着妈妈不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这是社会的进步。“过去的好时光”中有很多事情其实并不真就那么好。 那时,顺从的样板随处可见。爸爸顺从不认同自己观点的上司,以免丢掉饭碗。少数族群以牺牲人格尊严为代价,屈居于顺从的角色。而今天,所有的少数族群都在积极地争取自己的权利,谋求接近的平等和尊严。我们很难再看到有谁愿意继续扮演卑下和顺从的角色。孩子们只是在追随他们周围的榜样。他们也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 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平等并不意味着接近相同。四个25分硬币和一张一元纸币接近不一样,但却等值。孩子显然不能拥有那些基于更丰富的经验、更熟练的技能和更充分的成熟之上的全部权利。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 另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我们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相反,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而无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太多的母亲和父亲相信,好爸爸好妈妈就应该保护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们会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因而剥夺了孩子发展出对自己的信念——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起伏——的机会。因为忙于生计,或者不懂得让孩子对家庭有所贡献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父母们常常忽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 当父母和老师太严格和控制过多时,孩子们培养不出责任感;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娇纵时,孩子也培养不出责任感。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时,才能培养出来。 必须要强调的是,停止惩罚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为所欲为。我们需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体验与其享受到的特权直接相关的责任。否则,孩子就会成为只会依赖和接受的人,认为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仅有方法就是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有些孩子会认为“他们不照顾我就是不爱我”。还有些孩子则因为做任何事都会招来羞辱和痛苦,而认定自己不该再努力。最悲哀的是,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这些孩子会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为上。 P1-3

主编推荐
 1、 畅销美国400多万册,被翻译成16种语言畅销全球; 2、 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 3、 自1981年本书*版出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4、 简·尼尔森——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在本书中告诉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 惩罚和娇纵为什么对孩子都不好,并且不管用? 怎样用既不惩罚又不娇纵的正面管教方法培养孩子受益终生的良好品质? 如何用正面管教方法自动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如何赢得孩子与父母和老师的合作? 如何消解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父母”对孩子会有什么危害? 各种性格的父母对孩子会有什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父母如何发挥自己性格中的优点,避免缺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老师们如何避免对孩子造成管教问题? 从3岁到青春期的十几岁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将因为本书而改变家里和学校的气氛,改变自己的人生。 

精彩内容
 引言 (第三次修订版) 让我激动不已的是,《正面管教》已经出版发行了25年,并且现在已经被公认为是一部经典。更让我激动的是,我从那么多父母和老师那里听到《正面管教》怎样让他们的家庭和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善。这两条评论是其中的代表:“执教25年之后的今天,我就要退休了。孩子们在这25年中的变化多大啊。然而,《正面管教》帮助我适应了这种变化,从而更好地与孩子们相处,我真想再当25年老师。”“我的孩子并不,我也不,但我现在真正能够享受到为人父母的快乐了。” 所以,你可能会奇怪,既然这么,为什么还要对这本行修订呢?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这25年中,我又学到了很多东西。25年来,我有幸在各种研讨会和讲座上和成千上万的父母和老师一起探讨,分享他们的,倾听他们的苦恼。我因此知道了哪些方式很有效,哪些需要做些调整,哪些需要强调,而且有一些新的想法也需来。 在第1章,你会看到“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父母和老师们发现,这些标准有助于理解管教方式之间的区别,以及什么能够给孩子带来长期的积极效果。这4个标准帮助他们消除了对孩子不尊重的、没有长期效果的错误管教方法。 我有时会疑惑惩罚和娇纵之间的较量是否会停止。似乎很多人都从这两个考虑问题。那些认为惩罚有效的人,通常就会惩罚孩子,因为他们认为不惩罚就只能娇纵。那些不相信惩罚的人,常常走向另一个,并对孩子过于娇纵。正面管教能够帮助大人们找到一条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中间路线。正面管教倡导的是和善而坚定,并且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教给孩子。 在这个修订版里,你会发现我们对和善而坚定有更多的强调。父母和老师们似乎对这一概念理解得仍然不到位。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把和善与坚定看成了非此即彼的两个词。我发现用呼吸来做比喻也许能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我们只吸气而不吐气——或者只呼出而不吸入,会怎样?答案显而易见。和善还是坚定,不是什么性命攸关的事情;但和善而坚定却能决定我们对孩子管教的与失败。还要知道,当你既和善又坚定时,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所有问题(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而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所有问题(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淘气鬼、对自尊的挫伤)。 我还更多地介绍了将“积极的暂停”作为一个对大人和孩子都非常有效的生活技能来运用。父母和孩子们发现,用“爬行动物脑”的说法既容易记住,又生动有趣:在发生冲突时,我们会转向受“爬行动物脑”的控制(爬行动物会吃掉自己的幼仔),此时的选择是“战”(权力争夺)或者是“逃”(放弃努力,无法沟通)。所以,我们需要用“积极的暂停”让自己的感觉好起来,并且在亲密和信任(而不是疏远和敌意)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有时候,在我们冷静下来、道歉之后,再运用一个正面管教工具,就更容易做到和善而坚定。因此,在这个修订版中,我更加强调了能帮助孩子们和大人感觉好起来从而能做得更好的一些“积极的暂停”的重要性。 说到“积极的暂停”,很多大人都很难接受将“暂停”Timeout,原意为体育比赛中的暂停,或工作中的暂停,引申为管教孩子的一种方法。——译者注作为一个积极体验的想法。他们错误地认为这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奖赏”。然而,当他们真正理解惩罚和“爬行动物脑”所造成的长期效果时,他们就能看到“积极的暂停”的好处。 专注于解决问题是这个修订版的一个主旨。多年来,我因为一直听到人们关注逻辑后果而深感失望。父母和老师们似乎认为只有两种管教方式可用:逻辑后果和“暂停”。他们的“暂停”是惩罚性的,而逻辑后果往往是经过拙劣伪装的惩罚。大人们要改掉惩罚的积颇费挣扎。 我受欢迎的一句话是:“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在面对这个观念时,父母和老师们能够明白这的确很荒诞;然而,当他们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他们仍然会滑入惩罚的旧关注于解决问题来自于我的一次灵感。我有一次旁听一个班会,孩子们在会上对一个课间休息迟到了的学生提出了很多“后果”。我注意到,孩子们建议的“后果”都是惩罚性的。我叫了一个暂停,并且问道:“如果你们关注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后果,你们认为会出现什么情况?”孩子们立即就“明白”了。随后,他们提出的所有建议都是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从此,我开始把“关注于解决问题”的给父母和老师们,他们不久就纷纷惊喜地告诉我,家里和班里的权力之减少了。 你在这个修订版中将会看到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我对大人们在孩子的很多行为问题中应该承担的责任的强调。在继续说下去之前,我想告诉大家,在写到这一点时,我的顾虑是,我不希望这听上去像是指责——我只是希望大家意识到这一点,并承担起责任。也就是说,我一直注意到,让父母和老师们感到沮丧的很多行为难题,是能够改变的,关键是大人要首先改变自己。坦率地说,我已经听腻了大人对孩子们的行为喋喋不休的抱怨。 我开始尽可能温和地问,大人做了什么导致了孩子行为上的问题。在我看来,有些“不良行为”是大人“建立”起来的。例如,当父母和老师们发号施令时,有多少孩子“反叛”啊。同样是这些孩子,如果大人换种做法,他们就会非常愿意合作,比如让孩子们在家庭会议或班会上参与解决问题;或者帮助这些孩子建立起自己的日常惯例,然后问他们:“咱们达成一致的是什么?”或者“你现在该做什么了?”当然,这不会对每一种情形都管用;这就是为什么要有那么多正面管教工具的原因。 “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是的一章,有助于大人们理解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许多人意识不到,以自己孩童时代所作出的决定为基础形成的性格,此时正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这一章的内容能让我们了解,在孩子形成其性格的过程中,如何克服那些使孩子做出错误决定的行为。我要再说一次,这不是用来给人贴标签、作评价的,也不是用来责备人的。意识到问题所在,才能做出改变。 在过去的25年里,孩子的养育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个大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父亲参加我的讲座和学—并且更多地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有些变化(比如物质以及“父母”)能够得到纠正,如果父母们注意我们在《正面管教》中一贯提倡的一些建议的话,比如的做法会对孩子造成多么大的伤害——替孩子做本该他们自己做的事、对孩子过度保护、给孩子买太多东西揽孩子遇到的困难、不花足够的时间陪孩子、替孩子做作业、对孩子唠叨、发号施令,以及对孩子高声叫嚷,然后又赶快解救。 健康的自尊,是孩子培养出“我能行”的信念的基础。当父母对孩子做出上述任何行为时,孩子就不会培养出这种信念。当孩子们总是由别人告诉他们去做什么,而没有自己受尊重地参与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练希望他们拥有的技能时,他们就无法发展那些有助于感到自己能行的技能。 家庭会议和班会越来越普及了,但我们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正是在这些会议上,孩子们才有机会培养本书第1章提到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但仍然有太多的父母和老师好像以为孩子们不需要任何体验或练能拥有这些能力和技能。 近,我接受了一家杂志的采访,采访我的编辑认为现在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了惩罚对孩子不管用。我真希望这是事实!在实现这一理想之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通过在家里和教室里实现和平来建立一个和平的世界,仍然是我的梦想。当我们能以尊重和尊严对待孩子,并教给孩子为了形成好品格而应该掌握的有价值的人生技能时,他们就会在世界上传播和平。 在对孩行管教的书中,有些是写给父母的,有些是写给老师的。这本书既是写给父母的,也是写给老师的,因为: ·不论对父母还是对老师,概念是一样的。的区别是应用的场合不同。而且,许多老师自己也同时是父母,他们愿意在家里和学校里都运用这些概念。 ·当父母和老师能用同样的方法积极地携手帮助孩子时,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正面管教的原理可以比作一幅由很多概念(拼板)组成的拼图。在你把这些拼板全部或大部分拼到一起之前,很难看到整个画面。有时候,如果你没有把一个概念和另一个概念或态度结合起来,这个概念对你来说就没有意义。 拼图中的几块拼板 ·理解孩子的四种错误行为目的 ·和善与坚定并行 ·相互尊重 ·错误是学机会 ·社会责任感 ·家庭会议和班会 ·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 ·给予鼓励 当有些事情不管用时,你应该检查一下是否漏掉了上面哪块“拼板”。例如,如果大人或孩子不理解错误是学机会,解决问题可能就不会很有效。在学会相互尊重和社会责任感之前,家庭会议或班会也许会无效。过于和善而不坚定可能会变成娇纵孩子,过于坚定而不和善则可能变成过度严厉。有时候,我们必须停止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而首先修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这种修复括的鼓励往往能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的动机,而无需再直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在大人能够通过理解孩子的错误目的,从而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之前,鼓励似乎也不会起作用。 这本书中有很多实例,说明如何在家里和学校里有效地运用正面管教的原理。一旦你理解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