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会变老:Intern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 & symposium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每个人都会变老:Intern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 & symposium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26.69 4.3折 296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冰主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37884

出版时间2012-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6元

货号8031468

上书时间2024-06-2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言

 寻找未来幸福的阶梯

 大赛介绍

 参赛作品

 研讨论文

 跋

内容摘要
“kampung”等等。这份名单令人印象深刻,名称的差异为城区区域作为独立的国家提供了充分的理由:世界上七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民区——对于每个经济学家而言,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潜力。世界各地生活在贫民区的10亿居民代表的人口与中国人口相差无几。据联合国人居署的统计资料,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23.5%的城市人口和东南亚地区31%的城市人口都生活在贫民区。雅加达、孟买、圣保罗、墨西哥城、拉各斯和上海等大都市内的贫民区代表了未来全球能源和基础设施需求的主要驱动力。在本次讨论中,次级城市也同等重要。大多数次级城市的居民在50万到300万之间,但是在它们的国家或区域范围之外,这些城市通常都是不知名的。与欧洲和北美一两百年之前的城市发展相比,南半球的次级城市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将会经历大规模的扩张。由于城市及其人口增长,一切事物都会随着它们的增长而增长:财富和创造力,同时还有交通、犯罪行为、疾病和污染。“正式”和“非正式”的城市建造程序已经相互交流并相互影响,每一种代表了同样恰当的城市现状。因此,我们必须提出一些基本但是撼动了我们偏见的问题:北欧的高科技基础设施如何能提升南半球的非正式生活水平?在过去十年间,交际广泛的社会活动家如何能提升北欧人的居住条件?我们怎样来解释南北双边对事实认知的不匹配,以便我们能将我们的调查结果转换为有成效的建设实践和可传递的知识?我们作为建筑师,如何能从以形式为导向的设计转而进入面向过程的设计?忘却拉斯维加斯1972年,丹尼斯.斯科特,布朗、岁布特,儿图理和史蒂文.艾泽努尔合著的颇具影响力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被遗忘的建筑象征与寓意》出版。书中的第一章就清楚地阐述了一个有趣观点:“向现存的景观学习对于建筑师来说是一种革命方式。正如勒·柯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所说的那样,并不是要拆了巴黎重新建设一个新的巴黎,而是以一种更加宽容的方式来进行;即质疑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斯科特,布朗、凡图理和艾泽努尔特别着眼于拉斯维加斯大道——他们称其为“最卓越的示范”——那些不习惯“不含偏见地看待环境”建筑师,以及那些“宁愿改变现有环境,而不愿对现有的环境进行改善”的建筑师叫板。《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成书于那个现代主义、极简主义、功能高于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让建筑师群体以一种新的视角融入老城区。在成都的大街上闲逛时,《向拉斯维加斯学习》首次出版已经过了30年,我们偶然发现可比作臭名昭著的拉斯维加斯原型的天府广场延伸出了一条20公里长道路。在霓虹闪烁、贴满标牌的建筑中,我们回想起了斯科特,布朗、凡图理和艾泽努尔的话来,在混乱的冥想中寻找一些有用的指示。《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提倡暂停判断,但是却不能无限期地暂停判断。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标志性的建筑为中国文化所固有,但是在这个背景下,标志性建筑走向了极端。我们长期对亚洲新城市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得出一个结沦:必须减少使用拉斯维加斯模式。
  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成为过去,中国的关注转移到了挽救老城区遗迹上。在全球经济衰退带来影响时,密集的大型购物中心、商业大厦和庞大的公寓住宅区还在持续增长。中国已经有了非常多的经验,但仍需努力去保留住这些经验。预计在未来十年间将有S亿人口转移到城市,中国必须要重新考虑现行的有关社会住房的政策。与其运用西方有缺陷的城市化模式,为什么不参照中国建筑和城市组织的丰富遗产呢?中国必须保留住它的城中村,保护它的胡同、远离机动车回到有轨电车时代,并保留自行车、复兴街道的文化。城市化和发展往往被以错误的角度来衡量——特别是在新兴的亚洲城市中更是如此。世界把太多目光集中在了财富的增长和楼层的高度上。我们还应以自主的幸福、社区稳定性、活跃的街道生活,以及与社会服务成功的融合来衡量发展状况。亚洲的大规模城市化项目存在巨大的潜力,但是我们必须利用一套新的理念和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为了为21世纪的新兴城市建设做好准备,本议题中提出的一些研究和项目试图从这些思维和行动中找到我们需要的工具。
  ……

精彩内容

     如今,亚洲正在经历着激动人心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一场由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移民正持续不休地进行着。与此同时,亚洲城市变得越来越密集,越来越高,其范围和强度可谓是少有的。现有的城市建筑与规划模式难以容纳增加的人口,如果继续使用这些这种模式将会对土地、基础设施和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面对这一严峻的事实,世界未来基金会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于2011年发起了名为“亚洲垂直城市”的靠前设计竞赛及研讨会,旨在为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搭建一个专享的舞台,鼓励他们针对全新的未来城市模式展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积极应对亚洲飞速发展的、高密度城市化现状,同时也为亚洲地区高人口密度的不错大城市制订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作为该靠前竞赛为期5年系列丛书报道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变老》以第二届“亚洲垂直城市”靠前设计大赛为载体,围绕着“人人终将老去”的竞赛主题层层展开。通过重点分析8个获奖参赛方案的特点,梳理来自优选10大知名院校的14位专业学者在相关研讨会上关于城市背景下的老龄化问题的主题发言,以及对中国未来“城市养老”可行性的模式的深层探究,旨在为广大读者全景剖析老龄化社会将对城市产生的复杂影响,清晰勾勒出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应有的形象,从而引发人们对城市发展以及未来养老问题的深切共鸣,激发有识之士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