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四前后的中国知识界(精)/通古察今系列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五四前后的中国知识界(精)/通古察今系列丛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4.75 6.0折 5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师渠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215122581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0982143

上书时间2024-06-2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郑师渠,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教研室主任、历史系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现为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规划办课题评审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等。

目录
前言
一、“五四”前后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
变动
(一)中国进步思想界的共同客人
(二)名哲讲学与“东方文化派”的崛起
(三)名哲讲学与国人的“以俄为师”
(四)名哲讲学与中共建立“思想革命上的联合战线”
思想的提出
(五)结语
二、从“五卅”到“三一八”:中国的知识界
——以北京、上海为中心
(一)引子
(二)从陈独秀的愤激到孙伏园。苦痛中的快乐”:新
闻界的奋起
(三)知识界的独特作用与影响
(四)三一八运动继起与“时移势异”
(五)余论
三、“五四”后知识阶级的自我体认(1920一1926)
——以五卅运动和三一八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一)“五四”前后:知识阶级的自觉
(二)超越思想解放的范畴:投入国民革命的大潮
(三)浪漫的情怀:以社会精神领袖自居
(四)余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一、“五四’’前后外国名哲来华

   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解

    19191924年,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重要阶段,先后有5位国际著名学者应邀来华讲学:杜威、罗素、孟禄、杜里舒和泰戈尔。他们来自美、英、德、印4个国家。每人讲学时间不等,长者两年多,短则数月。主办者为此进行了精心的组织与宣传:每位开讲之前,都安排中国学者介绍其学说梗概,预为铺垫;组织大江南北巡回演讲,配以高手翻译,场场爆满;媒体全程报道,许多报刊都辟有专栏与专号;讲演中译稿不仅全文刊发,且迅速结集出版,广为热销。因之,讲学一时风行海内,盛况空前。负责接待的张君劢曾兴奋地写道:杜威来而去矣,罗素来而去矣,杜里舒之来亦不远矣。一美人也,一英人也,今叉继之以德人。吾思想界之周谘博访,殆鲜有如今日之盛者也。””’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每年都有一位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在华讲学,每年都在学界与思想界形成了一个热点;每位学者的影响自有不同,但作为整体,却构成了欧战后西学东渐的文化壮举,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一个影响深远的重要历史景观。

  新文化运动既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受欧战前后西方现代思潮变动影响的结果。名哲讲学不仅在其时中国的语境下,传达了西方现代思潮变动的信息,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积极热情地回应充满新知渴望的中国思想界,故其讲学实际上已超越了单纯学术交流的层面,而形成了与后者的互动。由于国人见智见仁,各取所需,名哲讲学在助益思想深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思想界的分化与演进,终至为其归趋服膺马克思主义和“以俄为师,打上了自己的印记。明白了这一点,便不难理解,何以围绕他们讲学,中国思想界会波澜迭起,乃至于引发了诸如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和科玄之争这样轰动一时的思......

 



精彩内容
该书通过探讨五四前后外国人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分析近代知识阶级这个“新起的阶级”在五卅运动和三一八运动中发挥的独到和重要作用、透视五四以后近代知识阶级对责任与使命的自我体认,深入解读了在20世纪20~30年代,近代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动,尤其是国民大革命勃然兴起的重要时期,近代知识阶级的形成以及该阶级取代传统士大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