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光:21人16国域外疫情观察日记:21 diaries from 16 COVID-19 frontlines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光:21人16国域外疫情观察日记:21 diaries from 16 COVID-19 frontlines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2.37 4.3折 99 全新

库存9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磊杰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09013878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0078784

上书时间2024-06-2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这是一本记录“时间”的日记,它们时而黯淡、时而温暖、时而绝望、时而诙谐。
在一国,读一城,体世态,醒自身,他们记录的是那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光。
吕宁思汪晖贺雪峰何帆联袂推荐

作者简介
日本——周俊,早稻田大学现代中国研究所招聘研究员。意大利——杨肯,欧洲大学学院靠前法博士研究生。新加坡——翁磊,新加坡执业律师。荷兰——安宁,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神经心理学博士研究生。荷兰——陈菽芊,法律相关从业者,现居荷兰。危地马拉——李燡,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研究员。英国——骆小平,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牛津大学不错访问学者。印度——张文娟,印度金德尔优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西班牙——孙敏,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助理教授,马德里大学文学博士。马来西亚——丘碧钦,马来西亚人,华文独中教育工作者。德国——姜孝贤,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汉堡大学访问学者。德国——唐雪峰,自由职业者,现居柏林。法国——张膑心,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巴黎政治学院访问学者。阿根廷——郭达明,阿根廷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阿根廷—中国研究中心协调员。比利时——顾昱雯,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传播学博士研究生。韩国——金弘宇,韩国高丽大学本科生。俄罗斯——李坤阳,莫斯科国立大学地质系硕士研究生。俄罗斯——聂新然,俄罗斯特维尔国立大学交流生。美国——陆恭蕙,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客座教授。美国——李泉,武汉大学教授,疫情期间在美国访学。美国——丁俊华,河南大学校聘副教授,美国南亚拉巴马大学访问学者。

目录
日本——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的知日侧记 ……

周俊/早稻田大学现代中国研究所招聘研究员/

不谈时事/不会啃骨头的日本人/应对疫情的快与慢/谣言的困境/热闹的公园/学校停课的争议与苦恼/口罩的故事/“脸书” 上的论战/疫情下的对华认知/捉襟见肘的中央政府/自卫队在哪里?/权贵与英雄/大雨中的警报/所谓礼仪之邦/歧视与关怀/社会治安与义理人情/感恩型社会/官僚主义与保守传统

意大利——佛罗伦萨四十日谈 ……

杨肯/欧洲大学学院国际法博士研究生/

等待疫情降临/“紧急状态”/佛罗伦萨的孤独/菲耶索莱山下/寻医记/回归

新加坡——狮城的“药丸” ……

翁磊/新加坡执业律师/

取消行程/重视/除夕/十人团/嗤之以鼻/谣言/压力/从长计议/总理说/捐款/橙色预警/勇气/处罚/联名/影响/闭门会议/发钱/武当派/歧视/在家办公/马国封关/限制/虚惊一场/合理/熔断机制/准备/下了血本/发飙/恍然大悟/路边社/泄密/奶茶/女公务员/客工/100新币/宣誓/一视同仁/理发/一切都会好起来

荷兰——青草地上开满了小花 ……

安宁/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神经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囤货/结婚/担心/升职/一身冷汗/欣然答应/种菜养鸡/口罩/鱼排/整装待命/铁饭碗/新鲜/高烧/假装没事/取药/分诊室/家庭医生/检测/阳性/好转/中药/简单活着/活力/哈哈大笑/抽离/兔子/拜访/未来

荷兰——等待自由的荷兰小家 ……

陈菽芊/法律相关从业者,现居荷兰/

字条/压力/欣赏/傻笑/重要职业/友人/特别的回忆/小熊/争论不休/孩子/纠结/补贴/国王节/包包博物馆/海豚/鸿沟/阳光僵尸/辛波丝卡

危地马拉——安坐“危”邦,仿佛魔幻 ……

李燡/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研究员/

大业收手/“亲我”活动/贫困比肺炎更可怕/首例/类似“封城”/戏剧性/投奔更危险的国家/安心驻守/美洲抗疫思路/富贵病/志愿者/撤侨大战/派上用场/巴西总统/安静的“圣周”/维权成功/居家隔离/文化生活/荒野求生/复活节/生日蛋糕/送狗/援助同乡/二次送狗/境外输入的非法移民/消费能力的下滑/撤侨结局/解除隔离/神奇的尼加拉瓜/滞留海外/魔幻的厄瓜多尔新闻/异性相吸/亚马逊丛林/烤肉/全新的世界/切大辣椒/破产/声音

英国蜗——居牛津群体免疫记 ……

骆小平/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回顾/温暖/心真大/电视执照费/历史性时刻/战时状态/这是恐慌/浮动医院/封城/5G 基站/集结号/鼓掌/贫与富/众志成城/绿化带/批评/袭击/利益优先/视死如归/骑警/女王讲话/仍然短缺/不会这么做/丘吉尔的话/结语

印度——德里不思议 ……

张文娟/印度金德尔全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挑战/焦虑/街景/生灵/能力/感受/艰难抉择

西班牙——我竟忘记自己身在何处 ……

孙敏/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助理教授,马德里大学文学博士/

飞向马德里/乐观/蓄势待发/颜面扫地/病倒/一票难求/大相径庭/以书为伴/如此相似/长寿/搬家/自谋生路/时间/口罩/互道感谢/猫与狗/词/疲惫/读诗/颁奖日/首屈一指/伤感/乌龙/策略/时间表/钱/美丽的工作/散步/遇见堂吉诃德/雨/后记

马来西亚——风雨遮住了南洋的月亮 ……

丘碧钦/马来西亚人,华文独中教育工作者/

彻夜未眠/一家之主/遥祭/斋戒月/回不去了/急, 急了/赶回去还是抓起来?/是公仆, 不是官/边缘异乡人/当病毒靠近, 当宏愿离去

德国——观疫芸芸事,善治若烹鲜 ……

姜孝贤/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汉堡大学访问学者/

咖啡与疫情/疫情防控, 谁人职责/口罩与科学/信法不信人/疫情下的华人/写在后面

德国——柏林空城记 ……

唐雪峰/自由职业者,现居柏林/

风声/遥远/代购/寻找/该来的还是来了/许愿/一脚油门到底/马照跑,舞照跳/请严肃认真对待/求助/关键一环/拐点来了/后记

法国——巴黎“散漫”记 ……

张膑心/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巴黎政治学院访问学者/

巴别塔/能否兼容/“封城日记” 与“阶级矛盾”/两难/大疫情中的小善意/出台/危机重重/病毒纠察队

阿根廷——两万公里的项城和家 ……

郭达明/阿根廷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阿根廷—中国研究中心协调员/

在项城/春节生活/朋友来陪/不是个好征兆/无法入睡/接受采访/吸引我的地方/阿根廷华裔/看电影/支持湖北/该回家了/启程/第二次隔离/首例死亡/隔离一周/不会短缺/空荡荡/家人聚会/照顾外婆/经验/试剂盒/反歧视/对中国不利/接收试剂盒/顺利到达/盖亚假说

比利时——向阳而生的布鲁塞尔:当爱情遇到疫情 ……

顾昱雯/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传播学博士研究生/

临时政府/我们都一样/封城一周/晾着/媒体/志愿者/5G谣言/论文/爱情

韩国——愿太阳照常升起 ……

金弘宇/韩国高丽大学本科生/

一切刚刚开始/冰火两重天/坐地铁/见教授/健康包/值得称赞的“韩国防疫”/后疫情时代

俄罗斯——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李坤阳/莫斯科国立大学地质系硕士研究生/

该来的终究是来了/俄式“玩笑”/我的矛盾/只要热爱生命,一切, 都在意料之中/硬核的“可爱”/野韭菜和熊/进步, 总在灾难之后/砥砺前行, 中华同心/莫斯科之伤/结语: 一个90 后的话

俄罗斯——别样的特维尔 ……

聂新然/俄罗斯特维尔国立大学交流生/

打车上学/还是停课了/期待改进/文化差异/邮件学习/高度警惕/艰难岁月/感到温暖/集会抗议/买机票/担忧/归国路漫漫/中国红

美国——有时几十年都一成不变,有时几周就地覆天翻 ……

陆恭蕙/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合作/类似流感/病毒/首例/海啸即将来临/生日周/COVID-19/拭目以待/最坏的准备/紧急状态/令人困惑的“希望”/地覆天翻/R的观点/推卸责任/平行宇宙/洛杉矶: 潮流之都/特朗普的“尽力”/戴口罩/美国的方式/没有亚洲人/反对种族主义/病毒究竟来自哪里?/美国“抗疫”

美国——我看着美国一步步滑向火山口 ……

李泉/武汉大学教授,疫情期间在美国访学/

风暴要来了/囤货/上行下效/这大概就是生活吧/买枪/集结在旗帜下/六个关键失误/不落下风/30 分钟/县官不如现管/亚洲还是中国/安慰号/全国哀悼日/不讲究细节了/没人下台/国家战略/毁灭性创造/选举逻辑/推特上翻车了/解封还是解放/绿卡/亚洲会进一步崛起/集体行动困境/算不算失败?/感恩/超过越战/群体免疫/漏洞百出/天知道

美国——时代的一粒沙,个人的一座山 ……

丁俊华/河南大学校聘副教授,美国南亚拉巴马大学访问学者/

请假/感动/焦虑/口罩/加油/拭目以待/过山车/免费午餐/世界第一/安慰自己/“我从未见过像这样的事”/不堪一击/冷藏卡车/裹尸袋/水深火热/枪击案/复活节/希望/天高云淡/忘乎所以/除了担心, 还是担心/难以入睡/感动/好消息/两本书/车上观景/邮局、超市/不幸/降薪/理发/没敢下车/机票/突破10万/骚乱/记忆

编后记:失衡的地球与起火的世界 ……

内容摘要
     周俊——日本,2020年2月17日,星期一:不谈时事 今天,日本国内开始正式发现确诊病例,感染者总数达46人。这并不包括早先的“钻石公主号”,而指的是日本国内社群的感染病例。目前,日本媒体主要仍在报道中国方面的疫情,日本民众对于已悄然袭来的疫情似乎并没有什么警觉性。大家的生活一切照旧。 在日本的日常生活当中,普通民众不会主动讨论时事问题,甚至会有意避开这类话题。日本年轻人常用的通讯软件是Line,我与一些日本朋友也有Line群组,有体育主题的、有野炊主题的……但他们从不在群内讨论任何时事话题。通俗地说,就是“分得清说话场合”。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而是因为日本社会是一个社会角色泾渭分明的“专家知识型”社会。各个领域的专家很好受尊重,大家对领域之外的发言都十分谨慎。普通日本民众一般会选择聆听专家的意见,而不是优先表达自己的主张,因为草率的发言被认为是无知的表现。 同时,大部分日本年轻人对于时事政治确实不感兴趣。根据2017年的统计,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参加国会议员选举的投票率只有34%。在年轻人看来,政治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一般感受不到政治给他们造成了什么不便,因此也缺乏关注的动机。有社会评论家认为,是日本过于平静和谐的生活造就了这种现象,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和平白痴”。美国有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其著作《历史的终结与很后的人》中所写的可能就是这种现象。 年轻人这种对时事问题漠不关心的态度可能也会表现在此次应对新冠疫情的问题上。我不知道日本的新冠疫情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年轻人不会有过激的言论和行动。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将使日本的政治缺乏活力。但同时,这也可能有助于避免社会意见的激烈对立。 杨肯——意大利:等待疫情降临 “一片漆黑中,我们伫立在大海的边缘,静静等待着大浪来袭,却又毫无把握即将来到的浪潮会有多么汹涌。”这是3月底疫情即将暴发之际,一位纽约市医生对自己心绪的描述。我所经历的些许挫折与困难,自然无法同医护人员的创痛相提并论。不过,我在1月与2月所经历的,也恰恰是这种令人备感无力的等待。疫情浮现之初,许多人都曾抱怨家中长辈不拿病毒当事儿,而我本就在海外,更担心父母对此注意不够;再加上网络上流传的信息泥沙俱下,我怕他们无法甄别,便也像个强迫症一般,对当时网上能找到的信息照单全收,稍作过滤之后再转告他们。因此春节前后的那两周里,我多少也被社交网络上的诸多消息所裹挟。 十分不巧的是,我恰好就在这一阶段病倒了。那时我对疫情虽然有着不小的心理包袱,却也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那时我还未对疫情发展的时间线做太多了解,即便知道病毒已经扩散至韩国、日本,却仍侥幸意大利这边还有时间。大年三十那天,我仍然去了市中心的中国超市采购年夜饭的食材,并照计划请来一些朋友到家里庆祝。佛罗伦萨是旅游城市这样的常识,似乎并未被我考虑在内。等到了大年初二时,我便开始注意到自己有生病的迹象。虽然我的症状只有头疼、体乏和喉咙肿胀,但内心仍然十分惶恐。那时有关病毒可能潜伏两周的消息已经传播开来,为了以防万一,我决定在家闭关,以免“我的很坏情况”会波及学生公寓中的其他同学。 那几周正值舍友回国过春节,寓所中便只有我一人。从1月底到2月初的那十几天,我的身体、心理状态不算理想。一方面,国内疫情仍在迅速发展。武汉封城初期的混乱,以及抗疫前线所传来的诸多噩耗,都令我担忧疫情会进一步升级。父母住在北京市郊,相对安全,但外公外婆所在的浙江,在当时看来并不算乐观。为此我仍在追踪各路消息,虽然谈不上有多影响休息,但心情总是很糟。生病后的很初一周里,我换着吃了一些从国内带来的感冒药、退烧药与抗生素——当时我手边没有体温计,也无法明确知晓自己是否发烧,只能祈祷这些药能够缓解症状。那时我的头疼还是忽好忽坏。情急之下,我便把电热水壶从厨房搬进卧室,从早到晚地烧热水喝热水,睡觉时也不忘把夏天的薄被和毛毯统统盖上,希望“捂汗”能帮上一些忙。就这么混沌地过了很初的几天后,1月30日,我还是等来了那条不可避免的新闻——两名中国游客在罗马被确诊,成为意大利很早发现的输入性病例。这是一对六十多岁的武汉夫妇,1月23日随旅游团抵达米兰,24日却被团友“抛弃”在帕尔马市。两人后来自行抵达他们在罗马订好的酒店,因为症状加重,29日才很终向宾馆求助。而在此期间,两人还于27日经过佛罗伦萨,并在市中心火车站附近的酒店下榻。这个故事本就很是糟心,对于仍在休息恢复中的我而言,读到之后更是觉得心里一沉。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靠前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次日,意大利政府宣布进入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并同时暂停了中意两国的直飞航班。 安宁——荷兰,2020年4月6日,星期一:高烧 截至今天,荷兰确诊18 803人,1867人死亡!

主编推荐
 这是一本记录“时间”的日记,它们时而黯淡、时而温暖、时而绝望、时而诙谐。 在一国,读一城,体世态,醒自身,他们记录的是那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光。 吕宁思 汪晖 贺雪峰 何帆 联袂 

精彩内容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整个世界陷入“至暗时刻”。
 身处16个国家的21位普通人,他们或是长期生活在域外,或是因疫情被滞留于域外。他们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所在国家或城市的“众生相”。
 或许他们是从未被“看见”的,平凡得就像人群中擦肩而过的你我,但疫情却让他们“看见”与经历的美好和艰难,甚至生死抉择,通过一点一滴的记录,共同描绘了全球疫情时代的真实画卷。在这些时而诙谐、时而温暖、时而黯淡的文字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疫情故事”,更能体会到那些跨越时空的感悟与永恒瞬间。
 他们的记录,是一国、一城、一人的独白,是那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光。

媒体评论
新冠疫情大流行,注定使2020年成为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碑文的撰写者就包括此书的作者们:在全球16个国家记录同一个大事件,以非官方的平民视角,为历史留下痕迹,为未来提供佐证。
——吕宁思 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二手时间》译者
作为全球公共事件的新冠疫情在时空分布上并不均匀。本书21位身处世界各地的作者提供了难得的在地化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沟壑纵横的复杂世界本相,也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带我们感受了域外特殊时期的世态人心。后疫情时代,如何理解世界、如何重新出发,他们的故事已然埋下线索。
——贺雪峰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最后一公里村庄》作者
这是一部浴火重生的日记,同时也是一国、一城、一人的内心独白。作者们平凡如你我,却因时光、机缘使他们的记录具有了历史的意义。这些记录,必将发出光芒,成为历史的一个注脚。
——何帆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变量》作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