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革命前后的海派京剧与中国美学现代性转型(1895—191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辛亥革命前后的海派京剧与中国美学现代性转型(1895—1919)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8.72 6.0折 98 全新

库存4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倪君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38199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4988166

上书时间2024-06-2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倪君,文学博士,湖州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理论。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主持市厅级课题2项,主持校级青年课题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商业都市的兴起与海派京剧的发展

第一节 上海开埠与城市转型

第二节 海派京剧的社会文化环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与海派京剧的发展

第一节 空间、观众与海派京剧

第二节 公共品质的形成与海派京剧

第三节 热衷公益事业与现代公民意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派京剧中的时事戏与美学转型

第一节 上海新舞台1908-1919年上演剧目类别概览

第二节 借军国政治事,表忧国忧民情

第三节 演社会新闻事,现救国救民情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派京剧中的女性戏与美学转型

第一节 女性戏的产生条件及社会基础

第二节 女性图鉴:新女性的时代印迹

第三节 现代新女性及新媒介环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派京剧中的外国戏、历史戏与美学转型

第一节 外国戏:关怀现实与现代诉求

第二节 历史戏:警醒与国民爱国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海派京剧中的上海特色戏与美学转型

第一节 上海都市与现代性

第二节 上海特色戏剧目的城市化

第三节 都市想象与视觉现代性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海派京剧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与美学转型

第一节 辛亥革命对海派京剧的作用

第二节 海派京剧对辛亥革命的作用

第三节 海派京剧艺人参与革命的意义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海派京剧与五四新文化的关联

第一节 海派京剧的新文化品质与五四新文化

第二节 海派京剧的精神原创性与五四新文化

第三节 海派京剧的文化角色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重新审视海派京剧

第一节 上海的移民、市民变迁与海派京剧的新旧兼容

第二节 重新审视辛亥革命前后海派京剧的价值

第三节 辛亥革命前后海派京剧对当下文艺建设的启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立足20世纪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语境,将海派京剧置于跨文化的背景下,结合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以现代性的视角展开研究,为这段时期上海城市转型、中国社会转型和近代中国美学现代性转型提供新的视角。以往学界多从戏曲角度来探讨海派京剧,本书力图跳出相对狭窄的京剧艺术本体论视角,将研究重点从理论层面转移到中国早期海派京剧等现代性事件来研究中国审美文化的现代转型。这一转移或可使中国美学现代性进程中大量被忽略的事实得到重视,并通过对特定历史经验的激活,深化对中国美学现代性的再思考。

精彩内容

本书立足20世纪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语境,将海派京剧置于跨文化的背景下,结合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以现代性的视角展开研究,为这段时期上海城市转型、中国社会转型和近代中国美学现代性转型提供新的视角。以往学界多从戏曲角度来探讨海派京剧,本书力图跳出相对狭窄的京剧艺术本体论视角,将研究重点从理论层面转移到中国早期海派京剧等现代性事件来研究中国审美文化的现代转型。这一转移或可使中国美学现代性进程中大量被忽略的事实得到重视,并通过对特定历史经验的激活,深化对中国美学现代性的再思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