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南西片方言音韵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闽南西片方言音韵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97 4.3折 56 全新

库存11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筱琪

出版社中西书局有限公司

ISBN9787547516041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9690826

上书时间2024-06-1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筱琪,女,台湾地区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目前为东海大学中文系专任教师。

目录

总序

序 

摘要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背景与相关回顾

1.3 研究取径与方法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闽南西片方言的共时音系

2.1 闽南西片方言

2.2 闽客混合方言——万安话

第三章 闽南西片方言的历史音变

3.1 闽南西片方言的性质——语言接触后的漳州话

3.2 创新变化的历时发展

3.3 小结:各项音变的触发因素

第四章 疾变与平衡

4.1 疾变——闽语的纵向联系

4.2 平衡——闽西汉语方言的元音变迁与区域特征

4.3 闽南西片的疾变与平衡

第五章 结  论

5.1 本书的研究成果

5.2 闽南西片方言的形成

5.3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调查语料字音对照表

后记

专家评审意见(一)

专家评审意见(二)

《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章程

内容摘要
    根据李如龙的分析,闽南方言可分为四片:北片为泉州口音;南片为漳州口音,粤东的潮汕和汕尾地区与漳州连片,也属漳州小片;东片是厦门口音,由泉腔与漳腔混合而成;西片指龙岩与漳平的闽南话,与闽西客话相连。(侯精一2002:225)①闽南话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北、南、东等片,不论是共时或历时的问题,都有许多精辟之见,但西片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待深入调查与分析语料。 以现今的行政名称来说,“闽南西片”指位于福建省地级市“龙岩市”②境内的“新罗区”(旧称龙岩县)和县级市“漳平市”的闽南话。闽南西片是闽西客语外,另一个深富研究意义的闽西汉语方言。 “闽西”一般指福建省西南,是福建与江西、广东二省的交界处,包括“龙岩市”全境,以及“三明市”西南角。闽西客语是闽西优选的方言区,分布在龙岩市管辖的长汀县、武平县、连城县、上杭县、永定县及三明市管辖的宁化县、清流县。学界已有许多针对闽西客语所做的研究,而位于闽西客语东侧的闽南西片方言,目前有张振兴(1992)《漳平方言研究》,郭启熹(1996)《龙岩方言研究》,罗超(2007)《龙岩方言语音比较研究》,以及曾德万(2012)《龙岩闽南方言音系研究》等著作,分别对漳平永福话、龙岩城关话、龙岩雁石话、龙岩白沙话有较全面的介绍及音系分析。 漳平及龙岩的闽南话有内部差异。漳平的闽南话,张振兴(1992)认为可细分为五个区块:漳平双洋、漳平新桥、漳平溪南、漳平菁城、漳平永福;而龙岩的闽南话,郭启熹(1996)也提出需分成三区:龙岩苏坂、龙岩城关、龙岩适中。闽西汉语方言的分布及主要乡镇的地理位置,请见图1 1,西侧为客语区,东方则是闽南语区:经过简单的音系比较即可发现,闽西客语大异于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闽南西片也与厦、漳、泉闽南话有诸多不同,而闽西客语与闽南西片,却形成相似的音韵特色。闽西的闽南与客家除了各自纵向的方言承继外,闽、客之间又出现“闽西的区域音韵特征”,紧邻闽南西片西北部的万安话,正是闽西闽、客方言纵向承继与横向接触两种语言变化交错下的缩影。万安话是闽客混合方言,同时具有闽南及客家的特征,除了体现闽语的层次与闽南西片的语音特色外,也拥有闽西客语的音变方式,正好说明闽西地区闽南与客家的系统在此处交会。闽西地区的汉语系统如此错综,但完整比较当地汉语的专著,目前尚未见。 …… 闽南西片除了闽南话的音系架构外,系统中有许多客语特点,可说是受过客语“调整”的闽南话。闽南西片的形成与客语关系密切,这与闽西复杂的人文背景有关。 闽南西片位于现今漳平及龙岩地区,该区域从唐宋以来便是客、畲、闽三方势力的更迭处。闽西在唐宋时期主要是客家、畲族先民的居住地,宋元以后,漳州民系逐步深入内陆山区,一波波的漳州移民是使漳平、龙岩一带成为闽南语区的重要原因。 闽西一带,历目前先后出现过“客畲接触”与“畲闽接触”,“客畲接触”在前,“畲闽接触”在后。据蓝小玲(1999:6—10)研究,唐末黄巢之乱后,客家的北方先民大举南迁,大部分到了宁化以及汀江流域。客家北方先民与畲族先民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客家先民至闽西时,与畲族错居并通婚,形成客畲融合的局面”(游文良2002:15)。吕嵩雁(1999:287)指出,闽西境内“畲”字地名大量分布,反映出早期曾有许多畲族聚落存在。漳平及龙岩地区,目前还有许多由“畲”字组合而成的地名,例如漳平的新桥罗畲、灵地谢畲、官田南家畲,龙岩的白沙罗畲、白沙郭畲、江山坪畲、新罗区洋畲、岩山丹畲、适中东家畲、万安下畲等等。漳平、龙岩这些由“畲”字组合而成的地名,充分说明了该地区过去曾有畲族人存在。 据谢重光(2002:187—190)对客、畲、闽的民系关系研究,两宋时期畲族与客家虽然有着近乎共生的关系,但畲族与客家的分布区域并不接近重叠。南宋客家的中心区域是汀、赣,而畲族则除了汀、赣 外,漳州、潮州、循州等地也是重要的分布区。南宋时福佬人的领域大致是紧挨着闽粤沿海,而在沿海与汀、赣的中间地带,约当今天的龙岩(新罗区)、漳平、南靖、平和、云霄、诏安、饶平、揭扬、陆丰等地,那时是畲族的领域,宋元之际畲族如李志甫、陈吊眼、潮州陈氏五虎等,都在此区域活动。 李如龙、姚荣松等(2008:48—49)提出,闽南漳州府的扩建从一开始就带着与畲族争夺土地的色彩,漳州内陆多山,农业不易发展,因此以农业为生的闽南人更愿意迁徙至邻近的潮汕平原,一直到明代中后期,闽南方言才真正延伸至漳州内陆山区,接近“覆盖”原来畲族居住的地方。                  根据李如龙的分析,闽南方言可分为四片:北片为泉州口音;南片为漳州口音,粤东的潮汕和汕尾地区与漳州连片,也属漳州小片;东片是厦门口音,由泉腔与漳腔混合而成;西片指龙岩与漳平的闽南话,与闽西客话相连。(侯精一2002:225)①闽南话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北、南、东等片,不论是共时或历时的问题,都有许多精辟之见,但西片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待深入调查与分析语料。 以现今的行政名称来说,“闽南西片”指位于福建省地级市“龙岩市”②境内的“新罗区”(旧称龙岩县)和县级市“漳平市”的闽南话。闽南西片是闽西客语外,另一个深富研究意义的闽西汉语方言。 “闽西”一般指福建省西南,是福建与江西、广东二省的交界处,包括“龙岩市”全境,以及“三明市”西南角。闽西客语是闽西优选的方言区,分布在龙岩市管辖的长汀县、武平县、连城县、上杭县、永定县及三明市管辖的宁化县、清流县。学界已有许多针对闽西客语所做的研究,而位于闽西客语东侧的闽南西片方言,目前有张振兴(1992)《漳平方言研究》,郭启熹(1996)《龙岩方言研究》,罗超(2007)《龙岩方言语音比较研究》,以及曾德万(2012)《龙岩闽南方言音系研究》等著作,分别对漳平永福话、龙岩城关话、龙岩雁石话、龙岩白沙话有较全面的介绍及音系分析。 漳平及龙岩的闽南话有内部差异。漳平的闽南话,张振兴(1992)认为可细分为五个区块:漳平双洋、漳平新桥、漳平溪南、漳平菁城、漳平永福;而龙岩的闽南话,郭启熹(1996)也提出需分成三区:龙岩苏坂、龙岩城关、龙岩适中。闽西汉语方言的分布及主要乡镇的地理位置,请见图1 1,西侧为客语区,东方则是闽南语区:经过简单的音系比较即可发现,闽西客语大异于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闽南西片也与厦、漳、泉闽南话有诸多不同,而闽西客语与闽南西片,却形成相似的音韵特色。闽西的闽南与客家除了各自纵向的方言承继外,闽、客之间又出现“闽西的区域音韵特征”,紧邻闽南西片西北部的万安话,正是闽西闽、客方言纵向承继与横向接触两种语言变化交错下的缩影。万安话是闽客混合方言,同时具有闽南及客家的特征,除了体现闽语的层次与闽南西片的语音特色外,也拥有闽西客语的音变方式,正好说明闽西地区闽南与客家的系统在此处交会。闽西地区的汉语系统如此错综,但完整比较当地汉语的专著,目前尚未见。 …… 闽南西片除了闽南话的音系架构外,系统中有许多客语特点,可说是受过客语“调整”的闽南话。闽南西片的形成与客语关系密切,这与闽西复杂的人文背景有关。 闽南西片位于现今漳平及龙岩地区,该区域从唐宋以来便是客、畲、闽三方势力的更迭处。闽西在唐宋时期主要是客家、畲族先民的居住地,宋元以后,漳州民系逐步深入内陆山区,一波波的漳州移民是使漳平、龙岩一带成为闽南语区的重要原因。 闽西一带,历目前先后出现过“客畲接触”与“畲闽接触”,“客畲接触”在前,“畲闽接触”在后。据蓝小玲(1999:6—10)研究,唐末黄巢之乱后,客家的北方先民大举南迁,大部分到了宁化以及汀江流域。客家北方先民与畲族先民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客家先民至闽西时,与畲族错居并通婚,形成客畲融合的局面”(游文良2002:15)。吕嵩雁(1999:287)指出,闽西境内“畲”字地名大量分布,反映出早期曾有许多畲族聚落存在。漳平及龙岩地区,目前还有许多由“畲”字组合而成的地名,例如漳平的新桥罗畲、灵地谢畲、官田南家畲,龙岩的白沙罗畲、白沙郭畲、江山坪畲、新罗区洋畲、岩山丹畲、适中东家畲、万安下畲等等。漳平、龙岩这些由“畲”字组合而成的地名,充分说明了该地区过去曾有畲族人存在。 据谢重光(2002:187—190)对客、畲、闽的民系关系研究,两宋时期畲族与客家虽然有着近乎共生的关系,但畲族与客家的分布区域并不接近重叠。南宋客家的中心区域是汀、赣,而畲族则除了汀、赣 外,漳州、潮州、循州等地也是重要的分布区。南宋时福佬人的领域大致是紧挨着闽粤沿海,而在沿海与汀、赣的中间地带,约当今天的龙岩(新罗区)、漳平、南靖、平和、云霄、诏安、饶平、揭扬、陆丰等地,那时是畲族的领域,宋元之际畲族如李志甫、陈吊眼、潮州陈氏五虎等,都在此区域活动。 李如龙、姚荣松等(2008:48—49)提出,闽南漳州府的扩建从一开始就带着与畲族争夺土地的色彩,漳州内陆多山,农业不易发展,因此以农业为生的闽南人更愿意迁徙至邻近的潮汕平原,一直到明代中后期,闽南方言才真正延伸至漳州内陆山区,接近“覆盖”原来畲族居住的地方。                 

主编推荐
适读人群 :供广大读者阅读

该书善于结合当下方言音韵研究理论议题和田野调查的结果,提出作者创新的见解,并勇于检讨甚至挑战前人研究不足之处,对于待决的理论议题也能掌握到未来能发挥的线索和契机。

精彩内容
“闽南西片”是漳平及龙岩的闽南话,紧邻闽西客语区。闽南西片内部可分为八个区块,本书针对闽南西片方言,做详细的共时音系描述以及历时的音韵比较。并以闽南西片的形成为借镜,思考汉语方言的发展模式。

媒体评论
1.学术质量较高,字迹清晰,价格也合理。 2.本书是对闽南西片方言音韵的全面研究,内容丰富,学术价值较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