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仪式与社会再现:三十六载除夕舞台的传播学解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媒介仪式与社会再现:三十六载除夕舞台的传播学解读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6.37 1.9折 85 全新

库存34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娟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52902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85元

货号9634663

上书时间2024-06-1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娟,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传播研究方法。
近年来在《当代传播》《新闻界》《新闻知识》《青年记者》等核心及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问题的提出一、精神盛宴:春节联欢晚会的历史与意义二、彷徨与徘徊中的春节联欢晚会现状第二节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三节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一、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二、本研究所用方法第二章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探讨第一节春节联欢晚会本体研究一、八十年代的春晚:辉煌盛宴经典记忆二、九十年代春晚:不断创新走向成熟三、新世纪春晚:饱受争议挣扎前进四、2010年代春晚:个人风格主流价值观第二节涉及春节联欢晚会的衍生理论研究一、关键词:符号·仪式二、关键词:民俗·文化三、关键词:政治传播·意识形态四、关键词:集体记忆·记忆建构第三节受众研究视域下的春晚研究一、收视率调查结果及数据报告解读二、受众理论研究和春晚舆情分析第三章研究分析之三十六年春晚描述第一节三十六年春晚节目构成分析一、央视春晚总体结构描述二、三十六年间春晚各类型节目构成趋势第二节三十六年春晚地域特色分析一、春晚节目地域性构成描述二、春晚节目的“地域倾向”探析三、“走出去”与“请进来”:春晚地域多元化与文化包容性的探索第三节春晚表演者特征分析一、三十六年春晚中的表演者来源特征二、春晚表演者的专业身份特征三、春晚舞台上的“草根”明星本章小结第四章研究分析之三十六年春晚中的家·国·社会第一节春晚主题研究:“第一”综艺晚会的灵魂展露一、历年春晚主题汇总和归纳二、三十六年春晚主题内容的变迁第二节歌舞升平中的话语表达一、三十六年春晚歌舞类节目主题的总体描述二、从“幸福生活”到“中国梦”:歌舞主题在社会背景下的演变第三节三十六年春晚中的意识形态表征一、春晚中的“家庭”想象二、春晚中的“国家认同”建构三、“家”“国”一体,走向世界的中国梦本章小结第五章个案分析: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社会再现第一节春晚语言类节目特征描述一、相声类节目的辉煌与平淡二、小品节目的诞生与兴衰第二节春晚小品主题中的社会问题呈现一、三十六年春晚小品主题内容描述二、春晚小品中的社会问题聚焦三、春晚舞台上社会问题的关注缺失第三节春晚小品:三十余年中国社会的阶层流动与话语分析一、春晚小品角色中的阶层归属二、春晚小品中的中国社会阶层流动本章小结第六章研究结论与不足第一节本研究的结论和思考一、春晚本体研究方面的结论和思考二、对春晚意识形态表征的结论和思考三、对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社会再现的结论和思考第二节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设想附录附录1论文编码表及编码说明附录2数据表汇总参考文献后记

精彩内容
本书采用内容分析、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作为切入,探讨央视春晚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变迁、媒介变革的互动。首先,本研究通过对历年春晚上千个节目的分析,勾画出春晚发展全貌,及其在节目类型设置、表演者选择、地域传播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探讨在新的社会发展和媒介变迁中,春晚自身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其次,通过历年春晚主题,特别是歌舞类节目主题的分析,探讨春晚的意识形态特征,及其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而产生的变化,指出春晚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表达平台,既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同时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再次,本书以个案研究法分析春晚中全部语言类节目,探讨其诞生和发展,特别是考察其中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社会变迁的再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