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7.15 6.0折 6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学法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

ISBN9787519242671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2元

货号9213190

上书时间2024-06-1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理论

第三节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国内外实践

第四节 户籍与土地制度改革的国内外实践


第二章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影响与挑战——以江苏为例

第一节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第二节 从分项收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第三节 江苏城乡居民总体及分项收入的基尼系数测算

第四节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与问题

第五节 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六节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所采取的举措和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

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


第四章 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农业生产力水平低

第二节 实际城镇化水平比较低

第三节 土地要素缺乏流动性


第五章 深化户籍和土地等制度改革

第一节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

第二节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节 统筹户籍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第四节 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促进要素向农村流动


第六章 深化制度变革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第一节 深化制度变革对城镇化变动趋势的影响

第二节 深化制度变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深化制度变革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陈学法著的《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运用了生产决定分配的经济学原理对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之间关系展开理论研究,选题新颖、
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所研究的内容充实,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问题、原因、变动趋势以江苏为例给予了细致的描述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研究视角独特、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方法得当并有所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中国改革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并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书的创新性观点主要有:第一,认为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并不相悖,农民凭借土地产权获得财产性收入是合情合理的;第二,首次提出农民承包地物质上的物权和级差收益应归国家所有、
土地资本上的财权和经营收益应归农民所有;第三,首次提出应将农民宅基地指标随人口流动改革作为户籍和土地制度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改革的突破口。

主编推荐

本书运用了生产决定分配的经济学原理对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之间关系展开理论研究,选题新颖、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所研究的内容充实,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问题、原因、变动趋势以江苏为例给予了细致的描述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研究视角独特、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方法得当并有所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中国改革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并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书的创新性观点主要有:*,认为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并不相悖,农民凭借土地产权获得财产性收入是合情合理的;第二,提出农民承地物质上的物权和级差收益应归国家所有、土地资本上的财权和经营收益应归农民所有;第三,提出应将农民宅基地指标随人口流动改革作为户籍和土地制度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改革的突破口。



精彩内容
本书运用了生产决定分配的经济学原理对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之间关系展开理论研究,选题新颖、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所研究的内容充实,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问题、原因、变动趋势以江苏为例给予了细致的描述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研究视角独特、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方法得当并有所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中国改革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并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书的创新性观点主要有:靠前,认为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并不相悖,农民凭借土地产权获得财产性收入是合情合理的;第二,抢先发售提出农民承包地物质上的物权和级差收益应归国家所有、土地资本上的财权和经营收益应归农民所有;第三,抢先发售提出应将农民宅基地指标随人口流动改革作为户籍和土地制度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改革的突破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