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晋演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两晋演义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4.94 6.0折 7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东藩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03442124

出版时间2013-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5元

货号8142078

上书时间2024-06-1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回 祀南郊司马开基 立东宫庸雏伏祸
第二回 堕诡计储君纳妇 慰痴情少女偷香
第三回 杨皇后枕膝留言 左贵嫔摅才上颂
第四回 图东吴羊祜定谋 讨西虏马隆奏捷
第五回 捣金陵数路并举 俘孙皓二将争功
第六回 纳群娃羊车恣幸 继外孙螟子乱宗
第七回 指御座讽谏无功 侍帝榻权豪擅政
第八回 怙势招殃杨氏赤族 逞凶灭纪贾后废姑
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后援周处捐躯
第十回 讽大廷徙戎著论 诱小吏侍宴肆淫
第十一回 草逆书醉酒逼储君 传伪敕称兵废悍后
第十二回 坠名楼名姝殉难 夺御玺御驾被迁
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正除奸 杀王豹擅权拒谏
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齐王毕命 中诈降计李特败亡
第十五回 讨逆蛮力平荆土 拒君命冤杀陆机
第十六回 刘刺史抗忠尽节 皇太弟挟驾还都
第十七回 刘渊拥众称汉王 张方恃强劫惠帝
第十八回 作盟主东海起兵 诛恶贼河间失势
第十九回 伪都督败回江左 呆皇帝暴毙宫中
第二十回 战阳平苟唏破贼垒 佐琅琊王导集名流
第二十一回 北宫纯力破群盗 太傅越擅杀诸臣
第二十二回 乘内乱刘聪据国 借外援猗卢受封
第二十三回 倾国出师权相毕命 覆巢同尽太尉知非
第二十四回 执天子洛中遭巨劫 起义旅关右迓亲王
第二十五回 贻书归母难化狼心 行酒为奴终遭鸩毒
第二十六回 诏江东愍帝征兵 援灵武麴允破虏
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蓟北 毙赵染晋相保关中
第二十八回 汉刘后进表救忠臣 晋陶侃合军破乱贼
第二十九回 小儿女突围求救 大皇帝衔璧投降
第三十回 牧守联盟奉笺劝进 群臣屈辱蒙难丧生
第三十一回 晋王睿称尊嗣统 汉主聪见鬼亡身
第三十二回 诛逆登基羊后专宠 乘衅独立石勒称王
第三十三回 段匹殚受擒失河朔 王处仲抗表叛江南
第三十四回 镇湘中谯王举义 失石头元帝惊心
第三十五回 逆贼横行廷臣受戮 皇灵失驭嗣子承宗
第三十六回 扶钱凤即席用谋 遣王含出兵犯顺
第三十七回 平大憝群臣进爵 立幼主太后临朝
第三十八回 召外臣庾亮激变 入内廷苏峻纵凶
第三十九回 温峤推诚迎陶侃 毛宝负剑救桓宣
第四十回 枭首逆戡乱成功 宥元舅顾亲屈法
第四十一回 察铃音异僧献技 失军律醉汉遭擒
第四十二回 并前赵石勒称尊 防中山徐遐泣谏
第四十三回 背顾命子毁室 凛梦兆狐首归邱
第四十四回 尽愚孝适贻蜀乱 保遗孤终立代王
第四十五回 杀妻孥赵王寡恩 协君臣燕都却敌
第四十六回 议北伐蔡谟抗谏 篡西蜀李寿改元
第四十七回 饯刘翔晋臣受责 逐高钊燕主逞威
第四十八回 斩敌将进灭宇文部 违朝议徙镇襄阳城
第四十九回 擢桓温移督荆梁 降李势荡平巴蜀
第五十回 选将得人凉州破敌 筑宫渔色石氏宣淫
第五十一回 诛逆子纵火焚尸 责病主抗颜极谏
第五十二回 乘羯乱进攻反失利 弑赵主易位又遭囚
第五十三回 养子复宗冉闵复姓 孱主授首石氏垂亡
第五十四回 却桓温晋相贻书 灭冉魏燕王僭号
第五十五回 拒忠言殷浩丧师 射敌帅桓温得胜
第五十六回 逞刑戮苻生纵虐 盗淫威张祚杀身
第五十七回 具使才说下凉州 满恶贯变生秦阙
第五十八回 围广固慕容恪善谋 战东河诸葛攸败绩
第五十九回 谢安石应征变节 张天锡乘乱弑君
第 六十 回 失洛阳沈劲死义 阻石门桓温退师
第六十一回 慕容垂避祸奔秦王 景略统兵入洛
第六十二回 略燕地连摧敌将 拔邺城追掳孱王
第六十三回 海西公遭诬被废 昆仑婢产子承基
第六十四回 谒崇陵桓温见鬼 重正朔王猛留言
第六十五回 失姑臧凉主作降虏 守襄阳朱母筑斜城
第六十六回 救孤城谢玄却秦军 违众议苻坚窥晋室
第六十七回 山墅赌弈寇来不惊 淝水交锋兵多易败
第六十八回 结丁零再兴燕祚 索邺城申表秦庭
第六十九回 据渭北后秦独立人 阿房西燕称尊
第 七十 回 堕虏谋晋将逾绝涧 应童谣秦主缢新城
第七十一回 用僧言吕光还兵 依逆谋段随弑主
第七十二回 谋刺未成秦后死节 失营被获毛氏捐躯
第七十三回 拓跋硅创兴后魏 慕容垂讨灭丁零
第七十四回 智姚苌旋师惊噩梦 勇翟韫斩将扫孱宗
第七十五回 失都城西燕被灭 压山寨北魏争雄
第七十六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尽 弟陵兄晋道子专权
第七十七回 殷仲堪倒柄授桓玄 张贵人逞凶弑孝武
第七十八回 迫诛奸称戈犯北阙 僭称尊遣将伐西秦
第七十九回 吕氏肆虐凉土分崩 燕祚寝衰魏兵深入
第 八十 回 拓跋畦转败为胜 慕容宝因怯出奔
第八十一回 攻旧都逆子忘天理 陷中山娇女作人奴
第八十二回 通叛党兰汗弑君 诛贼臣燕宗复国
第八十三回 再发难王恭受戮 好惑人孙泰伏诛
第八十四回 戕内史独全谢妇 杀太守复陷会稽
第八十五回 失荆州参军殉主 弃苑川乾归逃生
第八十六回 受逆报吕纂被戕 据偏隅李鼍独立
第八十七回 扫残孽南燕定都 立奸叔东宫失位
第八十八回 吕隆累败降秦室 刘裕屡胜走孙恩
第八十九回 覆全军元显受诛 夺大位桓玄行逆
第 九十 回 贤孟妇助夫举义 勇刘军败贼入都
第九十一回 截江洲冯迁诛逆首 陷成都谯纵害疆臣
第九十二回 贪女色吞针欺僧侣 戕妇翁拥众号天主
第九十三回 葬爱妻遇变丧身 立犹子临终传位
第九十四回 得使才接眷还都 失兵机纵敌入险
第九十五回 覆孤城慕容超亡国 诛逆贼冯文起开基
第九十六回 何无忌战死豫章口 刘寄奴固守石头城
第九十七回 窜南交卢循毙命 平西蜀谯纵伏辜
第九十八回 南凉王愎谏致亡 西秦后败谋殉难
第九十九回 入荆州驱除异党 夺长安翦灭后秦
第 一回 招寇乱秦关再失 迫禅位晋祚永终

内容摘要
    靠前回 祀南郊司马开基 立东宫庸雏伏祸

    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秩序少见混乱,这在我国历目前一向都是可悲可痛的乱事。其实汉族人并不是特别优越,少数民族也不是特别低劣,如果统治者清明,治理有方,再加上文臣武将和各州郡长官精明能干,清正廉洁,那么就是把世界上千万个国家联合到一起,凑成一个少见的大邦,也并不太困难,反而恰好可以变成一个大同盛治的社会了。而不像我国老百姓想的那样,只守定上古传下来的九州的范围,不许外人掺入。又因为圣明的帝王寥寥无几,保卫国家缺少良将明相,治理百姓没有贤臣能官,仅仅局限在本土,尚且治少乱多,所以旧儒学说主张小康,时刻把汉人和少数民族间的界限牢记心中,一点儿也不肯通融,好像这个界限一崩溃,中国就有乱无治,从此再没有宁日了。我们搜罗历史,遍览古今,哪一个朝代不注重边防?而哪一个朝代能尽除外患了?天天排斥外族,而外族反而得进就进,不可收拾。究竟是防御不严还是另有原因?古人说得好:“人必自侮,然后人侮;家必自毁,然后人毁;国必自伐,然后人伐。”又说:“木朽虫生,墙罅蚁入。”这确实是千古不变的名言。历代外患,往往是由内乱引入的,内乱越多,外患也就越深。照这样看来,明明是咎由自取,应验了前人的遗训,怎么能单单埋怨外族入侵和边防不善呢?

    我曾想把自己这一家之言倾吐于众,让大家评判是非曲直,但又考虑无凭无据,只是把五千年来的往事,笼笼统统地说了一番,有人就会讥讽我空谈,甚至把我当成汉奸,这岂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吗?近些日子,笔墨事务稍少一些,闲暇下来,暂且搜寻一下证据,正巧案左有一部《晋书》,是唐太宗会集词臣撰录的,一共有一百三十卷,当下顺手一翻,看了一篇《序言》,是概括论述五胡十六国祸乱的。这猛然触动了我的心绪,灵感顿发。我想,外患很严重的,莫过于晋朝了。晋朝自从晋武帝全面占有中原,仅仅往下传了一代,就外患迭起,当时也有大臣提出过防患于未然,有的说解散军队,遗害深重,有的说武装转移,事不宜迟,言者词切切,听者神藐藐,于是导致后来外祸无穷,后人追思过去,没有不为此而叹息的。可是这些人哪里知道,母鸡不打鸣,公鸡们也就安静了;人王不祸乱,五胡又怎么能来?并且达官贵人们个个花天酒地,貂蝉满座,清议玄谈,麈尾挥尘,大部分是肮脏龌龊之徒、庸碌无为之辈,没一个文经武纬,没一个坐言起行。试想这种伤风败俗、世风日下的时局,难道还能支持下去吗?假使军队不解散,武装早转移,难道就真的能够提高警惕、严守边疆、杜绝一切狡猾的侵略者吗?所以一个国家到了国土沦丧的地步,无非就是内政紊乱导致的。接着是牛传马后,血统变迁,表面仍是原来的名号,实际上早已更名易姓,乱臣贼子,内讧不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仅仅剩下江表六州这一点儿地盘,尚且朝不保夕,还有什么余力要想恢复中原呢?幸亏有几个智士谋臣,力持危局,淝水一战,大破苻秦,半壁江山,侥幸保全。可黄河南北,长江上游,仍然被少数民族占据,虽然时而收复时而沦丧,很终仍然是名存实亡,期间虽然不无一两个汉人率领部众,夺得尺寸之地,与少数民族争衡西北,但毕竟势单力薄,收效甚微,无关大局;而且这一两个人也是仇视晋室,如同仇视敌国一般。东晋君臣,稍有一点儿胜利就骄傲了,由骄傲而生出惰性,所以国家衰败,毫无起色,因此也不断发生篡守事件,祸乱迭起,既不能安内,又怎么对外?大好中原,反而被拓跋氏逐渐吞并,成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结果是枭雄执政,窥窃皇位,不费一兵一卒,把东晋所有的区域都占夺了去。咳!东西两晋,看似与外患相终始,但毕竟先是自己鹬蚌相夺,才有外族的渔翁得利。西晋尚且如此,东晋就更不必说了。有人说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所以它的后代继承人也被刘裕所篡夺,这是从因果报应方面考虑的,应该有这种说法;但添了这一番议论,更看出晋朝廷的颠覆灭亡,并不全是由外患所导致。风衰俗怨,骨肉寻仇,是亡国的靠前祸根;信义沦亡,豪权争斗,是亡国的第二祸根。外人不过是乘虚而人,能进则进,既然已经见到我中原祸乱连绵、危局难持,他外族乐得趁此下手,分得一块肥肉。汉族人虽然多,却多是无拳无勇的,怎能抵挡得住胡人兵马、杀得过外族番兵呢!眼睁睁看着男人当了人家的奴仆,女人当了人家的妾室,一同做了那少数民族粗鲁野蛮人的仆隶了。从古至今,大致情况都是这样的,不仅仅是两晋时代遭此变乱,只不过从内忧外患方面来讲,两晋是达到极点了。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正好把两晋的史事作为榜样。怎奈后人不识时务,仍然要争权夺利,扰扰不休,恐怕四面八方的列强是同时入室,比那五胡十六国入主中原更加不堪设想,一塌糊涂。到那时,国也亡,家也亡,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统统都要去做人家外族人菜板上的鱼、刀上的肉,任人宰割,无人幸免,却还在那儿徒然埋怨外族人厉害,试问人家外族人肯接受这恶名吗?

    闲话少说,姑且把那两晋的兴亡历史,一一讲述下来,作为未来的明鉴。晋朝是从司马懿在河内起家的。司马懿曾经在汉朝丞相曹操的部下,充当掾吏,一直到曹丕篡汉,司马懿方出掌兵权,与吴蜀交战,战功累积,显赫卓著。司马懿死后,他的长子司马师继承父业,后担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统率朝内外各路军队,废了魏主曹芳和曹芳的皇后张氏,权焰逼人。不久,司马师又病死了,他的弟弟司马昭得以承继兄长的职位,比他的兄长还要飞扬跋扈,居然穿上了皇帝的礼服,戴上了皇冠,蹬上了大红官靴。魏主曹髦忍无可忍。曾经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号召殿中的一些警卫执勤的兵士和一些老幼官僚奴仆作为前驱,自己也拔剑升辇,在后督领,亲自前往讨伐司马昭。刚走到南城门楼下,正撞着一个中护军,横眉立目,面带狰狞,手下有二三百人,竟然拦挡住皇帝坐的车。这人是谁?就是平阳人贾充。魏主曹髦喝令让他退去,贾充不但不听从,反而和卫士们交锋,战了一两个时辰。贾充人马寡不敌众,刚要败逃,正巧太子舍人成济也带兵进来,问为什么事相争。贾充厉声说:“司马公豢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天知恩图报,何必再多问!”成济于是抽戈上前,径直向皇上的车驾冲去。魏主曹髦猝不及防,竟被他手起戈落,刺死在车中,剩下的人当即逃散。

    P1-2

精彩内容
新编白话中国通俗历史演义丛书。一生喜欢的书,中国人一生该读的书。这套书包括《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共12部,相对完整地囊括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它既是文学名著,又是历史名著。在这里,文学使历史生动,历史使文学坚实。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经过对异体字和生涩文言词语的处理,新编的白话版文字,更适合当今的读者阅读。本册《两晋演义》,描写了公元265年—420年间的中国历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