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伤后的自我成长:化解内在冲突,重建内心稳定:overcoming internal self-alienation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创伤后的自我成长:化解内在冲突,重建内心稳定:overcoming internal self-alienation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1.34 6.0折 69 全新

库存8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雅尼娜·菲舍尔(Janina Fisher)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ISBN9787523203460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14077463

上书时间2024-05-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英]雅尼娜·菲舍尔(Janina Fisher):感觉运动心理治疗研究所的助理教育主任、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国际协会(EMDRIA)顾问,曾任巴塞尔·范德考克创立的创伤诊所与研究中心讲师、新英格兰创伤与分离治疗协会主席、哈佛医学院讲师。创伤知情稳定治疗(TIST)疗法的创始人,著有《创伤后遗症的转化》(Transforming The Living Legacy of Trauma)等。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创伤与结构性解离

 第二章 创伤性记忆与解离部分

 第三章 多重意识:咨访关系的调谐

 第四章 正常生活的自我与部分的协作

 第五章 自我理解与共情

 第六章 创伤性依恋及其治疗

 第七章 自我毁灭行为及其治疗

 第八章 解离性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第九章 依恋纽带与内在调谐

 第十章 内部依恋:加深联系与信任

 第十一章 “挣来的安全依恋”

 致谢

 附录A 五步“剥离”法

 附录B 为部分而做的冥想圈

 附录C 内部对话技术

 附录D 内部依恋修复的治疗范式

 ……

内容摘要
本书首先使读者在整体上基本了解了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出发的创伤治疗工作,阐释了关于创伤性记忆的神经科学研究及其意义,使读者初步理解“碎片化”“非我”等概念,对解离、部分、创伤反应做出了神经科学上的解释。接着作者就患者在创伤之后的神经生化遗留,论述了治疗师在治疗初期应开展的工作,治疗师一方面需要学会根据创伤和解离的症状和困难向来访者做出正确解释和应对态度,以及开展工作所需的基本技巧;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干预手段增进来访者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同情,从而使来访者痊愈。随后书中阐释了人们的创伤性依恋模式史带来的的内心冲突与挣扎,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根源、症状和应对方式,并专门从神经生物学的视角重新解释了成瘾、饮食紊乱、自杀和自残等自毁行为的成因和治疗措施;接着又单独讨论和分析了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非典型性解离障碍(DDNOS)、人格解体障碍等来访者所带来的独特问题,并给出了部分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作者提出解决创伤性经历要靠克服与生存相关的自我疏离,对于治愈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即来访者必须首先要赢得自我各个部分的信任,但并不是把“整合”作为治疗的最终目标,而是作为一个治疗过程。

主编推荐
1. 本书作者雅尼娜·菲舍尔是创伤知情稳定治疗(TIST)疗法的创始人,感觉运动心理治疗研究所的助理教育主任,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国际协会(EMDRIA)顾问,曾任哈佛医学院讲师,并与朱迪斯·赫尔曼、巴塞尔·范德考克、帕特·奥格登、迪克·施瓦茨等众多心理创伤领域先驱共事,在心理创伤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背景。 2. 本书既有通俗易懂的理论讲解,也有创新具体的技术指导,同时有大量语言细腻的温暖案例,自2017年出版以来受到了众多创伤治疗协会、治疗师和研究人员的好评,由躯体心理学先驱、感觉运动心理疗法创始人帕特·奥格登与情绪聚焦疗法创始人苏·约翰逊等诸多学者推荐,亚马逊1000余条评论,评分4.8,创伤外科学类图书畅销Top 1,心理疗法热销38名。 3. 本书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整合了感觉运动心理治疗、内在家庭系统疗法、正念疗法和临床催眠等多种前沿心理疗法,使用结构性解离模型帮助创伤者重新理解创伤,从而得到治愈。同时本书也为创伤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技巧,使治疗师能够掌握多种治疗方式,从而在临床治疗中针对具体的个例进行定制化治疗,增强创伤治疗效果。

精彩内容
本书首先使读者在整体上基本了解了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出发的创伤治疗工作,阐释了关于创伤性记忆的神经科学研究及其意义,使读者初步理解“碎片化”“非我”等概念,对解离、部分、创伤反应做出了神经科学上的解释。接着作者就患者在创伤之后的神经生化遗留,论述了治疗师在治疗初期应开展的工作,治疗师一方面需要学会根据创伤和解离的症状和困难向来访者做出正确解释和应对态度,以及开展工作所需的基本技巧;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干预手段增进来访者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同情,从而使来访者痊愈。随后书中阐释了人们的创伤性依恋模式史带来的的内心冲突与挣扎,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根源、症状和应对方式,并专门从神经生物学的视角重新解释了成瘾、饮食紊乱、自杀和自残等自毁行为的成因和治疗措施;接着又单独讨论和分析了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非典型性解离障碍(DDNOS)、人格解体障碍等来访者所带来的独特问题,并给出了部分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作者提出解决创伤性经历要靠克服与生存相关的自我疏离,对于治愈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即来访者必须首先要赢得自我各个部分的信任,但并不是把“整合”作为治疗的最终目标,而是作为一个治疗过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