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孩子的博物文化课:中华服饰有多美
  • 给孩子的博物文化课:中华服饰有多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给孩子的博物文化课:中华服饰有多美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7.55 5.4折 32.8 全新

库存9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后晓荣主编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18072118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8元

货号9766636

上书时间2024-05-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言 文物是什么 ——写给小朋友们博物之旅的话 文物是什么?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 文物作为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这些古人遗留至今的具体物质遗存,其基本特征是:,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 文物是历史的通道 文物是历史的通道,让我们可以顺利抵达历史记忆的深处,更是我们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每一件文物,都镌刻着中国文化的深沉记忆,都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密码,是国家的“金色名片”。从半坡彩陶到二里头青铜器,我们知道了中国先民跨越了野蛮,发展到文明;从秦始皇陵到武昌城墙上的声炮声,我们知道了帝制的终结到民主的开始。 文物是文明的勋章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枚闪闪的文明勋章,它彰显着人类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迸发出的非凡智慧,显示出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创造力量。我们从长信宫灯看到了智慧之光;从记里鼓车看到了速度的追求,从神火飞鸦看到了征服太空的梦想。博物馆中的每一件文物都展示着一个故事,一个穿越时空,将过去与现在联结在一起的故事。今天作为勋章的文物就是在传承历史,就是在承载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根本。 文物是前行的灯塔 珍藏在博物馆中的每一件文物还是前行的灯塔,照亮着今人走向未来的路。例如虎门炮台在时刻警示着那段欺辱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家博物院珍藏的秦代大铁权则体现着公平交易,统一规则;敦煌莫高窟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壁画则体现了百折不挠的家国责任。击鼓说唱陶俑在手舞足蹈中传达了乐观、通达的生命之美。文物中的历史、生命、责任、规则等理念无处不在,同时也在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文物是历史的通道,让我们有了记忆之感;文物是文明的勋章,让我们有了传承之责;文物是前行的灯塔,让我们有了创新之源。每一件文物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一个“阿里巴巴”宝藏。听懂故事的真谛,探寻宝藏的秘密是每一位小朋友的天性。期待小朋友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用心去领会文物之美,美的文物。同时更期待这套博物文化丛书将从书画、钱币、人的进化、服饰、交通、民俗、科技等主题为小朋友打开一个个“阿里巴巴”的大门,从而让更多小朋友了解历史文化、了解中华文明,终爱上博物馆,爱上历史。 后晓荣 2019年10月


【书摘与插画】

1. 远古服饰 当我们打开任何一本古代通史,首先映入眼帘的似乎都是如下的场景:一群腰围兽皮短裙、披头散发甚至赤裸上身的先民,或围坐篝火,或狩猎动物。似乎在所谓“蒙昧时代”,我们的祖先都是以这样的妆容度过每一天。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环境的变化推动了人类原始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衣着服饰作为这一改变的产物也随之产生。 早的服饰产生的原因很多。首先,应对环境变化,衣服可以作为人类的第二层皮肤,帮助抵御寒暑风霜。其次,服饰在狩猎时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色”或“伪装”,很好地迷惑猎物。总之,在初始阶段,服饰的实用性应当是为古人看重的。历史继续发展,审美观念和羞恶之心随着人类心智的不断健全而发生,人类对于服饰的关注就有另一个倾向,即装饰性,服饰已经不只是用来遮羞的物品,也是用来装饰身体,体现审美,甚至招徕异性的手段。 人类何时开始穿衣佩饰,目前仍然不能得到确切的时间数据,一些古代典籍记载了关于始作衣服的传说。据《淮南子·氾论训》记载,传说一位名叫伯余的古人初发明了衣服,他是黄帝的大臣,他用麻搓成线头,手工编织,用织渔网的方法制成了布。但是我们已经发现可靠的证据,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装饰自己了。例如著名的北 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在颈部佩戴由贝壳、石珠串连的项链了(图1-1-1),并且用骨磨制成针,缝制衣物。此时距今2万~4万年前。 考古发现的一系列文物,证明了新石器时代衣物的多样。青海大通发现的马家窑文化的一件陶盆内口沿,绘制了几组一排五人手牵手舞蹈的场景,这五人头扎发辫,上衣的下摆随着舞蹈动势飘扬(图1-1-2)。甘肃秦安发现的马家窑文化的大型房址地面绘有一幅地画,其中两个做舞蹈动作的人物同样穿着有长下摆的衣物。这些现象显示,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在特殊的场合穿着礼服。 其他衣饰在这一时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鞋履在这个时期也为人们所熟悉和应用。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了一件陶质人像,显然穿有一件靴状的鞋(图1-1-3)。一些宽松的衣物上也开始束带,在内蒙古阴山地区发现的岩画的人物形象体现了这一点。这一时期冠帽可能也开始出现。据《尚书大传》记载,周成王对古人的衣冠很好奇,询问叔叔周公:“三皇五帝中舜戴的帽子是什么样的?”周公回答:“那个时候有一种帽子,是用皮缝的,帽边还向上翘。”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华大地已进入王国时代的前夜。《易经》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学者们将史书中五帝时代与考古发现中的龙山时代相对应。这一时期,可能原始的礼制已经臻于成熟,等级制度也基本建立起来。氏族酋邦的首领已经开始重视治下人们的衣着服饰,不同身份的人,开始以衣装区分其等级贵贱了。以墓葬中的发现为例,由于 材质的限制,我们难以见到这个时期人们衣物的实物,然而墓主身上的饰物往往保存下来。例如浙江良渚文化发现的墓葬(图1-1-4),生前等级较高的墓主,下葬时身上佩戴大量的玉饰,考古学家称之为“玉殓 葬”,而更多的平民墓葬可能只有少数佩饰,甚至没有佩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在这一时期已经被打破,一部分人站在权力的高层,而大部分人则不能 拥有荣耀和富贵,至死也只能一身寒素。



 
 
 
 

商品简介

 中华服饰之美,美在何处?美在一丝一线,一经一纬。服饰不仅是生活之物,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 
 本书以考古发掘和博物馆馆藏文物为背景资料,从远古至近现代,对几千年间的服饰文化进行具体生动的描述,既有对古人的穿衣打扮、中国服饰的发展史等宏观主题的概述,也有对各时期的民服、官服、饰品等工艺、用料、色彩的细致解读,比如汉朝的长袍、清朝的马褂等,同时还对各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每一历史时期的衣、冠、袍、履和每一件衣物的质地、款式和工艺,都承载着国人的匠心和气度。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向时光隧道深处,去揭开服饰文化的神秘面纱吧!



作者简介
后晓荣,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田野考古领队,伯明翰大学、剑桥大学和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学科知识结构较为完整,具有历史、古文献、考古、文物、历史地理等多学科教育背景和研究能力,同时具有多年一线田野考古工作经验和文物鉴定能力。近年来主要利用考古文物资料从事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研究方法。出版作品有《科学发现历史——科技考古的故事》《中国文物小百科》《世界考古谜案》《悠悠集——考古文物中的战国秦汉史地》等。

 王子煜,曾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期间参与四川、湖北、宁夏、陕西等多省区的考古发掘工作,参与实地调查、钻探、布方发掘、出土资料整理、绘图等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发表文章《浅析云波路北魏墓房形葬具的相关问题》《大同地区龙山时代初识》《国家博物馆藏房形石葬具的几个问题》等。

目录
第一章 揭开服饰的神秘面纱 
1. 远古服饰 002 
2. 夏商周服饰 006 
3. 秦汉服饰 010 
4. 魏晋南北朝服饰 012 
5. 隋唐服饰 016 
6. 五代、宋代服饰 019 
7. 元代服饰 023 
8. 明代服饰 025 
9. 清代服饰 029 
10. 近现代服饰 034 
第二章 各时期服饰风格千变万化 
1. 汉式服饰的形制发展 038 
2. 异族风情的碰撞交融 051 
中华服饰有多美20200316.indd 1 2020/4/3 14:40:17 
给孩子的博物文化课——中华服饰有多美 
第三章 中国服饰的用料与色彩 
第四章 特殊的服饰 
1. 古代的军人穿什么? 082 
2. 古代的贵族穿什么? 086 
3. 古代官员穿什么? 096 
4. 古代小孩穿什么? 105 
5. 少数民族穿什么? 120 
参考文献 129

内容摘要
中华服饰之美,美在何处?美在一丝一线,一经一纬。服饰不仅是生活之物,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本书以考古发掘和博物馆馆藏文物为背景资料,从远古至近现代,对几千年间的服饰文化进行具体生动的描述,既有对古人的穿衣打扮、中国服饰的发展史等宏观主题的概述,也有对各时期的民服、官服、饰品等工艺、用料、色彩的细致解读,比如汉朝的长袍、清朝的马褂等,同时还对各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了生动的描绘。每一历史时期的衣、冠、袍、履和每一件衣物的质地、款式和工艺,都承载着国人的匠心和气度。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向时光隧道深处,去揭开服饰文化的神秘面纱吧!

主编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1.走向时光隧道深处,揭开服饰文化的神秘面纱,通过服饰走进灿烂辉煌的五千年文明,专家团队精心打造,送给孩子的博物文化启蒙课。 
2.知识点丰富,脉络清晰,从远古至近现代,既有对古人的穿衣打扮、中国服饰的发展史等宏观主题的介绍,也有对民服、官服的生动解读,同时还对各少数名族的服饰进行了生动描绘。拍摄近百张图片,采集几十家博物馆的资料,图文结合,生动有趣。 
3.书中知识小档案的设置,延伸历史的知识点,让孩子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知识小提示的设置,提出问题,启发孩子去思考。 
4.四色印刷,知名文博专家、教育家周晓陆,考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后晓荣,博物馆研究员朱思红倾力。

精彩内容
中华服饰之美,美在何处?美在一丝一线,一经一纬。服饰不仅是生活之物,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
  本书以考古发掘和博物馆馆藏文物为背景资料,从远古至近现代,对几千年间的服饰文化进行具体生动的描述,既有对古人的穿衣打扮、中国服饰的发展史等宏观主题的概述,也有对各时期的民服、官服、饰品等工艺、用料、色彩的细致解读,比如汉朝的长袍、清朝的马褂等,同时还对各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每一历史时期的衣、冠、袍、履和每一件衣物的质地、款式和工艺,都承载着国人的匠心和气度。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向时光隧道深处,去揭开服饰文化的神秘面纱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