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1.2 4.7折 23.8 全新

库存3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图说世界名人》编委会编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ISBN9787549319565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3.8元

货号8789323

上书时间2024-05-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海明威是文坛大师,更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他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图说世界名人编委会编著的《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记录了海明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的一生,历数了其作品的创作历程,讲述了他的爱情、婚姻与家庭,透过经历还原了这位文坛巨匠丰富的内心世界。

目录
橡树园的骄子
  童年时代
  少年时代
初出茅庐
  见习记者
  初上战场
  初坠情网
初圆作家梦
  特写作家
  第一次婚姻
  巴黎学艺
迷惘的一代
  记者生涯
  婚姻的破裂
  迷惘者
扬名文坛
  第二次婚姻
  《永别了,武器》
  斗牛与狩猎
战地生涯
  第三次婚姻
  二战中的“将军”
  中国之行
  《丧钟为谁而鸣》
辉煌与苦难
  嘹望山庄
  第四次婚姻
  诺贝尔文学奖
  大难不死
晚霞渐失
  六十大寿
  哀乐为你而奏

内容摘要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图说世界名人编委会编著的《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介绍了海明威的一生。

精彩内容
 初坠情网海明威所住的基地医院是在米兰大教堂附近的阿历山德罗·曼佐尼街19号。
海明威住进医院后,很快就和护士小姐们混熟了。其中有一名中年护士埃尔西·麦克唐纳和三名年轻护士:露丝·布洛克、西施卡维和格尼丝·冯·库罗斯基。个子矮矮的麦克唐纳自海明威一来到医院的时候起,就忙着照料他,还开玩笑地称他为“打坏了的玩具娃娃”。她就像母亲一样,海明威很尊敬她,尽管经常和她开玩笑。她甚至还为他开了“后门”,对他违反院规在病房里私藏法国白兰地酒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于那三名年轻护士,海明威不大喜欢露丝·布洛克,很欣赏西施卡维,但对格尼丝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很快他就坠入了情网。
格尼丝这时候26岁,而海明威刚住进医院不久才过了19岁生日。尽管有年龄上的差异,但格尼丝超凡脱俗、欢快明朗的性格和美丽的容貌却牢牢地吸引着
海明威。格尼丝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杰曼敦,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一位美国将军的女儿。格尼丝在去纽约的贝利乌医院受训当护士以前曾在华盛顿当专业图书管理员,她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1918年1月,她申请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救护队,6月被派往欧洲。海明威入院前,她刚来到这所新开的医院,才比海明威
早了一个星期。在来意大利以前,她曾在纽约和一个医生订过婚。
医生给海明威做了两次手术,把他腿部和脚部大部分残留弹片取了出来。手术后他恢复得很快,先是坐在轮椅上,让人推着走,后来就可以自己拄着拐杖走路,然后又改换手杖。格尼丝经常陪着他散步,照料他。他们一起去参观米兰大教堂,到拉斯卡拉歌剧院听歌剧,在柯瓦咖啡馆喝咖啡,漫步在有玻璃顶篷的风雨街廊,坐敞篷车游览市区,去圣西罗看赛马。
到了8月中旬,两人已经处于热恋之中。当时格尼丝经常值夜班,常到海明威的病房里来,甚至在别的病人上床睡觉以后专门到海明威房里和他待上一会儿。后来格尼丝在10月被调往佛罗伦萨工作,12月又调到特雷维索。这段时间她几乎天天给海明威写信,信中充满深情。她说她想念他、爱他,做梦也梦见他。海明威有幸成为极少数几个能亲昵地称她为“阿格”的人之一,但她显然清楚地意识到她和他之间的年龄差异
,管他叫“娃娃”,既有调情的意思,又是对年龄差异的一种提醒。可是海明威似乎并不在乎年龄差异,高兴地称她为“娃娃夫人”。
格尼丝要调往佛罗伦萨的时候,海明威刚去马焦雷湖度了10天假回来。他穿着一件裁剪得很合身的马裤呢外套,精神抖擞,在走廊上就拥抱她,犹如久别重逢一般。可是格尼丝告诉他的是一个他一直担心有一天会到来的坏消息,他一下子像是从天上掉到了地狱。离别前的晚上,他们在医院图书馆里话别。两人像是有诉不完的衷肠,想把自己对对方的感情倾吐出来。第二天,海明威送格尼丝登上了一列南去的列车。
海明威决定重返前线,他的申请得到了批准。当时意大利军队正准备击溃奥地利军队,在维多利奥·维奈托战役中赢得战争。海明威希望自己能参加这次战役,拄着手杖上了一辆救护车开往前线。这时意大利军队的炮火正猛烈地轰击着奥军阵地,火光冲天,在晚上尤其壮观。可是这时候的海明威却感觉异样地难受,而且发现自己眼白和皮肤发黄,原来他得了急性黄疸,只好马上返回到米兰的医院。格尼丝知道后立即给他写信:“你真是可怜,得了病,我却不能在你身边照料。”这次得急性黄疸对海明威来说并不很糟。急性黄疸来势很猛,可是只要休息得好,康复起来也很快。
不到10天时间,海明威就可以到街上散步了。11月3日,他来到军官俱乐部看报。一位女招待过来兴奋地告诉他,战争结束了,意大利和奥地利两国政府已签署了停战协定。坐在他旁边的一位英国少校立即和他一起互相举杯祝贺。这位英国少校的名字叫爱德华·多尔曼·史密斯,人称钦克,从此两人成为好朋友,无话不谈。海明威因为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这位领兵打仗的少校面前,为自己只是在战场分发香烟和巧克力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而感到惭愧,所以就信口对少校吹嘘自己是在格拉帕山指挥阿尔迪蒂突击队的时候受了重伤,现在住在米兰的一所医院里。不管多尔曼-史密斯信不信海明威的话,他却没有流露出任何怀疑的表情,也没有提任何有可能戳穿海明威谎言的问题。这当然使海明威很高兴,很快就发展了同这个比他大四岁的年轻人的友谊。多尔曼·史密斯思维敏捷,谈吐幽默,很有英国绅士派头,这更使海明威十分仰慕。于是他们的交往频繁起来,经常一起在俱乐部进餐,到酒吧喝酒,或者同去观看歌剧。尤其是同这位比他年长的年轻人谈话,海明威感到很有收获。
11月中旬,格尼丝回到米兰和海明威度过了短短的一周时间。由于格尼丝是带着一个护士助手一起来的,所以和海明威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就很少。
P19-2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