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6.7 6.0折 1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佟洵 王云松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9935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9326252

上书时间2024-05-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佟洵、王云松主编的《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精)》一书遴选全国各大博物馆的100件文物,以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依据,讲述国宝本身的故事,揭示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揭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将分散的国宝聚拢在一起,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国宝的魅力,便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让文物说话”,真实的国家故事,传播国家的声音,揭示国家精神,展现国家风貌!

作者简介
佟洵,女,原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学教授。从事中国近代史、北京地方史等的研究,著有《佛教与北京寺庙文化》等。
王云松,男,历史学博士,现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工作,助理研究员。

目录
 *章 中华大地上的古人类 云贵高原上的古人类 元谋人牙齿化石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人类 郧县人头骨化石 关中大地上*早的居民 蓝田人头骨化石 下落不明的国宝化石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华南地区*早的古人类 马坝人头骨化石 破解东亚人种起源之谜 山顶洞人头骨化石 中国*早的陶制品 红陶罐 东方史前考古的摇篮 水洞沟遗址骨柄石刃刀 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曙光绽放 改变饮食方式的开始 石磨盘和石磨棒 笛声从远古响起 骨笛 黄河文明的序章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稻作文化的艺术魅力 双鸟朝阳纹牙雕 白鹿原下的古村落 人面鱼纹彩陶盆 龙文化的具象表现 玉龙 探索汉字的起源 刻符陶尊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 三叉形器 中国青铜文明的肇始 铜刀 职业分工的开始 蛋壳陶高柄杯 第三章 青铜时代的壮美诗篇 夏王朝的见证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中国*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王为般卜”刻辞龟甲 镇国之宝,礼器之尊 后母戊鼎 来自昆仑山的馈赠 玉簋 一位女将军的传奇 妇好鸮尊 商文化背景下的三苗生活 四羊方尊 连接天地,沟通神人 青铜神树 武王伐纣的历史证据 天亡簋 “宅兹中国”的西周往事 何尊 礼乐征伐出 宗周钟 周王的祭祖典礼 ?簋 金文中的皇皇巨著 毛公鼎 第四章 争霸与争鸣的时代潮流 铁器时代的来临 青铜柄铁剑 晋文公复国到践土会盟 子犯和钟 来自楚国的青铜重宝 王子午鼎 冠绝天下的铸剑术 越王勾践剑 中国音乐的璀璨华章 曾侯乙编*早的建筑平面规划图 错金银铜版兆域图 青铜器上的史诗画卷 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 战国的军队是这样调动的 杜虎符 老子和他的精神世界 郭店竹简《老子》 匈奴帝国的草原狂飙 匈奴金冠 第五章 秦汉大一统的历史狂飙 秦始皇巡幸天下的见证 铜车马 度量衡的统一 铜量 解读秦代的法律 睡虎地秦简 秦汉印玺制的明证 文帝行玺 西汉高超的丝织技术 素纱襌衣 来自西域的天马形象 鎏金铜马 古滇国的社会风貌 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 汉代王侯的丧葬 金缕玉衣 汉代的节能环保灯 长信宫灯 诙谐幽默的民间娱乐 击鼓说唱俑 中国古代雕塑的 马踏飞燕 第六章 民族大融合的多彩时代 魏晋时期的农业生产 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壁画砖 一件漆器引发的热议 漆木屐 天下行书*帖 《冯摹兰亭序》卷 中国绘画的典范 顾恺之《洛神赋图》(宋摹) 草原丝路的见证 鸭形玻璃注 越窑青瓷和佛教文化 青瓷莲花尊 南朝生活的瘦骨清像 邓县画像砖 南北文化融合的佳例 北魏漆屏风画 北齐生活 高洋墓壁画 祆教在中国传播的见证 安伽墓石门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鎏金银壶 第七章 的盛世时光 来自异域的珍宝 嵌珍珠宝石金项链 粟特贵族的生活 虞弘墓石椁 汉藏一家亲的历史画卷 阎立本《步辇图》 唐代丝绸之路上的胡人胡乐 骑驼乐舞三彩俑 精妙的科学设计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大唐王朝兴衰的见证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唐代兴起的茶文化 法门寺地宫金银茶具 九秋风露越窑开 八棱秘色瓷净水瓶 别开生面的唐代书法 颜真卿《祭侄文稿》 夜宴之后的寂寞萧条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第八章 多元一体的文程 宋代官窑创造的瓷器辉煌 汝窑青釉水仙盆 宋代文人的风流与寂寞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北宋市民社会的真实写照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东方文艺复兴”的见证 福建刻本《晦庵先生文集》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鎏金银腰链 墓葬艺术中的辽代社会生活 宣化辽墓壁画 寻找金代的上京 铜坐龙 西夏王朝的文化积淀 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鲜为人知的大理国 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 忽必烈与他的世界帝国 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 丝路寻踪青花瓷 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 饮誉中外的戏剧艺术 元杂剧壁画 元代的流通纸币 至元通行宝钞 第九章 封建王朝的*后辉煌 郑和下西洋带来的契机 青花海水纹香炉 文化事业上的创举 《永乐大典》 一个酒杯引发的故事 斗彩鸡缸杯 明代皇帝的祭祖出巡大典 无款《出警图》和《入跸图》 大的服饰 金丝翼善冠 风花雪月之外的文人生活 唐寅《事茗图》 明末农民的历史见证 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雍正皇帝即位的迷雾 清圣祖遗诏 雍正帝的日常生活 珐琅彩锦鸡富贵图碗 清朝是这样治理的 金贲巴瓶及牙签 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之作 各种釉彩大瓶 里的西方艺术 郎世宁《百骏图》 寓意吉祥的玉雕珍宝 翠玉白菜 一段屈辱的民族记忆 北洋水师“镇远”舰铁锚 封建王朝的终结 清朝宣统皇帝溥仪退位诏书 后记 

内容摘要
    001 云贵高原上的古人类 元谋人牙齿化石 年 代:距今约170 万年 尺 寸: 左侧门齿长11.4 毫米,宽8.1 毫米,高11.2 毫米 右侧门齿长11.5 毫米,宽8.6 毫米,高11.1 毫米 材 质:化石 出土地:1965 年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出土 收藏地:中国地质博物馆 【引言】当我们打开初中历史教科书,看到对中国历史的讲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关于中国人起源的探索。人猿相揖别,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中华大地上终于有了人类的出现,而教科书告诉我们的是,全国发现的近70 处古人类化石遗址,其中很早的可能是生活在距今约170 万年的元谋人。 人猿相揖别 元谋县地处云南北部,距昆明110千米。元谋盆地为南北向的断陷盆地,长约30千米,平均宽约7千米,是滇中高原海拔大力度优惠的盆地之一,平均海拔仅1050~1150米。金沙江的一级支流龙川江自南向北流过这里。元谋盆地特殊的地质构造,造就了这里的传奇,很早就吸引了靠前外学者的关注。 1965年初,为配合四川攀枝花地区和成昆铁路的建设,中国地质科学院派遣赵国光、钱方、浦庆余等学者对中国西南地区的新构造运动进行研究,选择了元谋盆地作为研究重点。4月初,学者们在上那蚌村附近开始工作,发现了不少化石和地质现象。5月1日,钱方等人前往上那蚌村西北寻找化石,该地长期受雨水冲刷,细沙黏土多被冲走,很容易挖出化石。下午5时左右,钱方发现了两颗疑似人牙的化石,相距十几厘米。一颗齿冠露出地表,牙根在土中;另一颗则全在土中。同时出土的还有云南马牙化石、啮齿类动物的下颌骨以及其他化石碎片。第二天,这些学者来到该地继续发掘,试图寻找其他的古人猿的化石材料,但没有收获。9月,学者们结束野外考察后,将牙齿化石带回北京,请相关专家鉴定。有名的古生物学与古人类学家胡承志先生鉴定,认为这两颗化石的形态和北京人同类牙齿化石基本相似,属于直立人类型,故此将其定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其特征如下:齿冠粗壮,轮廓呈三角扇形,向切缘两端扩展,除基部较凹外,唇侧大部扁平,唇侧沟和浅凹发育,舌侧齿冠基部底结节和指状突发育,舌侧表面呈明显的铲形,被中嵴分为明显的两半,在舌侧齿窝中,有较多的釉质褶皱发育,齿根颈部横切面几乎呈椭圆形,齿根的唇舌径方向较薄。 事实上, 在元谋发现人类化石绝非偶然。考古发掘足以证明这里是“人猿相揖别”的一个关键区域。在元谋及其邻县禄丰已经发现了比元谋人更为古老、在体质上与人类有较多相似性的古猿化石。1975年,科考工作者在禄丰先后进行了10次发掘,出土的大量化石证明禄丰古猿生活在800万年以前, 属于人猿超科——远古人类和猿类的共同祖先。更为重要的是,在元谋还发现了距今450万—520万年的蝴蝶梁子古猿化石和距今390万—430万年的竹棚古猿化石,这足以证明在元谋从猿到人是一个连续进化的过程。 元谋人牙齿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围绕牙齿化石的出土地点,诸多专家进行了发掘和多学科研究。1973年10月至12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采用考古学方法,对元谋人化石所在的小山丘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发掘。这次发掘绘制了该地详细的地层剖面图,并在附近地层发现了人工打制的石器和炭屑、哺乳动物化石、软体动物化石和孢粉化石等,但没有发现新的人类化石。这次发掘确定了元谋人化石所处地层的沉积性质,根据地层沉积物情况和伴生动物的化石,专家们主张元谋人的年代位于早更新世。1973年到1974年,钱方等人再次去元谋盆地考察,并采集了元谋组古地磁标本。1976年7月25日,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其保证地质年代为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的历史地位 考古研究表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脉络是: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埃及猿,由此分两支演进:一支经森林古猿逐步演化到现代类人猿,另一支经过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纤细种) 到直立人。南方古猿( 纤细种)已会制作工具了。中国是发现早期人类化石的重要地区之一。在湖北建始、巴东发现过南方古猿的牙齿。研究者将元谋人的牙齿形态与类人猿、巨猿、南方古猿、北京人、智人的牙齿做了比较、研究,认为元谋人牙齿与北京人牙齿相比,差异更大。元谋人生存时代远比北京人为早,形态上与北京人的不同地方,反映了他们可能具有从纤细型南方古猿向直立人过渡的特点。这一性质说明,元谋人为早期的直立人代表,又反映出南方古猿的某些性状,说明元谋人在人类社会开创时期,从南方古猿向直立人过渡阶段上的重要意义。 元谋人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虽少,其意义也不可低估。我们从石器和用火两方面来看:元谋人的石器,具有代表性的三件刮削器,虽然比较粗糙简单,但均进行过第二步加工,它已不是“把石刀”,它是目前中国发现的与人类化石伴生的很早的石器,说明了远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已使用石制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了。元谋人的遗址中,有与人类化石、石器、动物化石等伴生的炭屑和烧骨;山西芮城西侯度的文化层中,有经火烧过的呈灰黑和灰绿色的哺乳动物筋骨、鹿角及马下颊齿;陕西蓝田公王岭人类化石的堆积中,也有炭屑存在。这些材料虽较少,但为探索人类对火的使用这一问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火的遗迹,常常是与人类化石、动物化石或石器共存,反映出使用火与人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几十年的研究认为,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目前发现的很早的人类化石,后来经过多方努力,仍未在此取得突破,仅发现了门齿和胫骨,这些材料对于认识元谋人的整体特征还是不够的。因此,我们还是寄希望于在这一地区能够发现更好的人类化石材料,为元谋人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010 笛声从远古响起 骨笛 年 代:贾湖文化,距今约7000—5800 年 尺 寸:长24.6 厘米 材 质:骨 出土地:1986 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 收藏地:河南博物院等 【引言】说到贾湖骨笛,不得不提到有名考古学家张居中。张先生是贾湖骨笛的发现者、研究者。正是他带领考古队员长达四年的发掘才使得贾湖骨笛得以重现天日,才让我们能够聆听来自远古的笛声。 贾湖骨笛横空出世 胡辣汤是河南有名的特色小吃,不同种类的食物完美地调和到一起,衍生出一种新的美味。说到胡辣汤,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逍遥镇胡辣汤,其实在河南还有一个地方的胡辣汤很出名,那就是舞阳县的北舞渡镇。举世闻名的贾湖骨笛出土地就是北舞渡镇下辖的贾湖村。贾湖遗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发现。1961年,舞阳县文化馆的文物专干朱帜被下放到今北舞渡镇贾湖村劳动,他劳动之余,在村东的沟坎、井壁上发现了陶片、人骨和红烧土颗粒,遂确认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8年后的1979年,贾湖村修筑水坝,破坏了遗址的主体。村小学师生在取土坑开荒种地时发现了石铲和陶壶,这些文物由学校的老师贾建国等上交给了县文化馆。这些文物再次引起了朱帜先生的注意,此时正值新郑裴李岗遗址发现之初,河南各地随即开展了针对新石器早期遗址的调查工作。以此为契机,1980年,赵世纲先生在许昌得知贾湖遗址的新发现后随即前往调查,经调查,确认贾湖遗址是一处裴李岗文化遗址。1983年,贾湖村民要求在遗址西侧规划宅基地,为了配合此次工作及进一步了解贾湖遗址的内涵,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派专人对贾湖遗址进行试掘。此次试掘发现窖穴、墓葬以及石、骨、陶等器物。从1983年到1987年,贾湖遗址先后经历了六次发掘。其中的第二次至第六次发掘就是由张居中主持的。在1986年3月到6月的第四次发掘中,考古队抢先发售确认了3支七孔骨笛。这是贾湖骨笛的次横空出世。此外,在贾湖遗址中还发现了具有原始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世界上很早的含酒精的饮料、中国很早的家猪和具有驯化特征的稻米等。 墓葬主人的心爱之物 截至目前,在贾湖遗址墓葬发现30多支骨笛,其中前六次出土25件,完整者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其中可以复原或大致复原者11件。在这25件骨笛中, 有22件出土于墓葬中,1支半成品发现于窖穴,2支残器在地层中发现。其中有7座墓随葬2支骨笛,其余均随葬1支。骨笛在墓葬中放置的位置是较为固定的,均放置在死者下半身,刚好是手容易拿到的 位置。 随葬骨笛的墓主人,以男性墓多见,有13座男性墓,均为成年男性,只有一座是30岁左右的成年女性墓。 收藏在河南博物院的这支骨笛出自贾湖M282,该墓是贾湖遗址中当之无愧的大墓,墓内有两个个体的人骨,甲位于墓底正中,身首异处,头骨和躯体脱离,面向西北方向,下颌骨位于骨架西0.3米处,颈椎散乱,左肱骨稍向下错位,右肱骨上端向外错位稍呈倾斜状,两小臂交叉置于骨盆上,下肢保存完好,在甲的胸部是另一个体的右边下颌骨,即乙。经鉴定,甲为35岁左右的男性,乙为45岁以上的男性。该墓共出土随葬品60件,有陶器、骨器、石器、牙器等。其中出土了两件骨笛,放置在墓主左股骨内外两侧。分别编号为M282-20和M282-21。展出的这件是M282-21,这件骨笛出土时置于墓主人左股骨外侧,出土时断为三截。经过细致观察后发现,这件骨笛并非入土后断裂,而是在墓主生前已经折断,可能是出于某次意外事故。即使已经断为三截,墓主人仍然不忍心丢弃,而是在两处断茬处钻了14个小孔,用细线精心缀合后继续使用。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想要制作出一支骨笛,并非易事。这一方面说明骨笛制作的难度之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墓主人对他生前所使用的这支骨笛的珍视程度,或许这件笛子,伴随他走过很多年,是他的心爱之物。 另外, 据发掘者研究, 该墓出土的另外一支笛子是这件笛子的“克隆”版。理由是,这支笛子在折断后继续使用;这两支笛子的保证音高只差不到两分;这件笛子较另外一件相对质朴,体现在音阶上;很后是另一支笛子上有试音孔,应该是根据这支笛子制作留下的。由此可见这支笛子的重要性,可以说这件笛子可能是所有贾湖骨笛的“祖先”。 该墓是一座合葬墓,而且经鉴定这两位墓主人均为男性,墓内又出土了两件骨笛。经过观察,考古工作者发现墓内甲的肢骨保存相对完好,虽然有一定的错乱,但不是十分严重;乙只发现下颌骨,而且鉴定的结果是乙的年龄比甲大。加上骨笛的出土位置来看,这两件骨笛的主人应该是甲。至于乙的下颌骨为何在甲的墓里发现,这其中具体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当之无愧的“中华笛” 经古生物学家鉴定,贾湖骨笛是用鹤类动物的尺骨钻孔制成的。其制作方法和过程,据研究,和现代民族管乐器很相似。研究发现,贾湖人已经有了音差的基本概念,故此,在笛子制成后会运用打小孔的方式调整个别音孔的音差,反映了当时的音律水平和计算水平。 贾湖骨笛的发现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其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年代之久远让观者无不感到惊叹,并深深地被七八千年前古人精湛的技术所折服。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骨笛的发现者张居中教授这么评价到:贾湖骨笛是中国目前出土的年代很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笛”。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很早的乐器实物,更被认为是世界上很早的可吹奏的乐器。 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变化多样的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史,刷新了我们以往的认识,其价值和意义无法比拟。贾湖骨笛自从发现以来,引起了靠前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纪念这一重要的考古发现,其发现被铭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这是对贾湖骨笛很为充分的肯定,它是我们祖先的一个伟大的发明创造。

主编推荐
 《国家宝藏》入选百道好书榜! 让国宝说话,是我们的宗旨,是我们编辑出版这本书的指路明灯! 让国宝说话,讲述中华文化、中华智慧、民族精神、文明发展的伟大历程! 让国宝说话,让国宝走出博物馆,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书斋,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 让国宝说话,感受历史,放眼未来,让我们为的从未断裂的中华文明而骄傲而自豪! 

精彩内容
打开高中历史课本,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成就霸业,而商鞅变法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商鞅在变法时将秦国量器容量定为一升,并以此为标准统一了秦国的量器。为什么秦国能从战国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历*个统一的帝国?答案就藏在小小的铜量里。 混乱的战国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日趋衰微,各诸侯国有实力自己长时间割据一方,并执行自己的一套度量衡标准。但是,各国的度量衡制度是非常混乱的,各国度量衡的长短、大小、轻重不同,单位不同位也不同,计量单位很不一致。例如量,秦国以升、斗、桶(斛)为单位,齐国以升、豆、区、釜、钟为单位。又如衡的斤以下单位,秦国有两和铢,楚和魏则有锊(锾),魏国又有大于斤的镒。同时,还有公制和私制的不同。度量衡的诸多不同严重桎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这种状况,一些政治理论者提出了要制定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这样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秦国的商鞅在《商君书·修权篇》说:“故法者,国之权衡也。”为此商鞅在秦的变法实践中,实行了“平斗桶、权衡、丈尺”,这就是统一度量衡,具体即对长度、重量、容积、面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商鞅在秦孝公十八年(前344),监制了标准量器商鞅方升,以大良造的名义颁发了一个法律条文:“爱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即规定16.2立方寸为升。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沿用商鞅制定的度量衡器并以此为标准在全国范围推行。他推行标准的度量衡器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颁布诏书确定统一的度量衡。二是确定了度量衡的标准。第三是制造了大量的标准度量衡器,并分发各地。秦量大多为椭圆、广口、瓢状、有柄,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所藏的秦铜量即是秦朝时期全国通行的标准度量衡器之一。量器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系列,有斛、一斗、三分之一斗、四分之一斗铜量和一升铜量、陶量。现存出土的秦权、秦量均铸或刻有秦始皇诏书,有的还加刻了秦二世的诏书。四是严格的校准制度。每年对全国度量衡行定期鉴定,以保证计量器具的和统一。 秦度量衡的统一及发展 秦的度量衡改革开始于秦孝公六年(前356)的“商鞅变法”。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商鞅开始第二次变法,“平斗桶、权衡、丈尺”是其重要改革内容。与此同时,商鞅制作了一批制造精良的度量衡标准器颁行各地。如今出土或传世的诸多两诏铜器,在同一件标准度量衡标准器上分别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和秦二世元年诏,说明秦二世即位后,延续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制度。由此可见,秦自孝公十二年商鞅“平斗桶、权衡、丈尺”,至秦始皇二十六年颁布诏令,再至秦二世元年重申诏令,秦之度量衡制度可谓一贯如故。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旧制,制定了各自的度量工具和度量标准,如齐国的铜权、楚国的铜环权、邹国的廪陶量,等等。当时齐国的一位士大夫,在贷给贫民粮食时用自家的大斗称量,而在回收或者征税时则用公用的小斗。用这样的方式让农民获得余粮,减轻赋税,以笼络人心。度量衡成为掌权行政治斗争的工具。国家分裂导致的结果是,每个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世家,度量工具的单位和名称都不相同。 这样一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可能会发生这样有趣的景象,秦国人和楚国人同时拿出十釜粮,结果就可能相差数倍。对战国时期的诸子来说,他们要周游列国,至少也要记住七种不同的计量方法。这样就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货物交易极为不便阻碍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 当时,多已意识到了度量衡混乱对于经济发展的阻碍。尤其是秦国,在商鞅第二次变法时,将土地国有变为私有,统一交税。税的形式是粮食,交税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需要有统一的量器。于是商鞅就利用国家机器的力量,统一了度量衡制,并颁布了度量衡的标准器,就是这种商鞅量,在它底部有明确的铭文标注容积,现在实测结果为202.15毫升。这种度量制定的初衷,是为了保证秦国赋税的收入、生产活动的,也有助于秦国跟中原地区贸易往来。正是因为这样的改革,使地处西陲的秦国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统一后的秦始皇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何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法度、文字、度量衡就是其中之一。铜量上面篆刻的铭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度量衡的史实。铭文上写道:“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一诏书,以皇帝的身份要求全国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而这段铭文,在秦朝所有计量工具上都有篆刻。这些计量器具是官方统一督造并分发各地的,以彰显度量衡的性。秦朝还有专门的法律,维护监督计量标准的执行,任何人不得违抗。而对于度量器具的误差,秦朝也有行规范,并定期检查。 秦始皇制定制的引、丈、尺、寸、分来计量长度,制的斛、斗、升来计算容量,用石、钧、斤、两、铢来计量重量。度量衡的统一,为秦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社会活动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秦度量衡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的度量衡制度一直沿袭到民国。即使在现代的计量法律制度中,括了类似秦朝度量衡法制的单位制度和器具制造制度等内容。可见,秦朝度量衡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首先,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例如《芈月传》第十六集芈月拿着楚国医生的在秦国抓药一节,不仅提到了秦、楚两国文字和货币各异,而且还具体论及两国之间的度量衡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还招致秦国药铺掌柜的误解,拒绝按照剂量取药,怕害人性命。幸运的是,药铺主人庸芮博学多识,自称早年曾游学楚国,知悉“楚国的计量方法”,*后亲自帮助芈月解决了困难。秦的标准化建设在经济上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秦的标准度量衡制打破了贸易壁垒,结束了内耗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各地物资交流,加强了全国经济联系,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与国家的稳定,了社步,为西汉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度量衡的统一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并不统一。因此,赋税标准不能统一,每个县上交的粮食数量不一致,给秦国的赋税统计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等到商鞅变法时,变土地公有为私有,为了赋税的统一,制作了秦铜量,统一度量衡,使得秦国的赋税便于统计,各县交上来的赋税单位数量能够统一。 再次,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维护秦朝大一统的局面。秦的一切制度,始于商鞅,总其成于始皇。秦从商鞅开始依法治国,在社会方方面面制定律令,律令制定都非常的具体化、细节化、生活化,使各阶层的社会行为各按其律令实施,使其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由于这种律令的保证,使秦的标准化得到迅速发展。标准化的实施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秦始皇吞并六国,这些事物的标准和规范也扩大到了整个庞大的秦王全部的国土上。秦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建设,建立一定的标准化,改变了各国分裂割据形成的不同的标准,社会各领域形成了一定规范,利于消除各国割据余毒,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稳定。 *后,度量衡的统一为现在度量衡标准奠定了基础。直至两晋南北朝以前都大体沿袭秦制。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是中国古代历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媒体评论
●让国宝说话,是我们的宗旨,是我们编辑出版这本书的指路明灯!
●让国宝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