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予知识以殿堂:国家图书馆馆舍建设(1975—1987)口述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予知识以殿堂:国家图书馆馆舍建设(1975—1987)口述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7.66 4.3折 8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克武,谭祥金,金志舜等口述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72348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666824

上书时间2024-05-2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展现了1975—1987年间国家图书馆南区(原北京图书馆新馆)建设全过程。作者对参与其中的二十多位建筑师、工程师与老馆员进行采访并整理成文。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北京图书馆新馆方案设计、12年的建设历程(1975—1987)、业务规划与搬迁、用尊重的方法去整修。这些亲切的口述故事组成了珍贵的历史记忆,让我们对以“北京图书馆新馆”为代表的我国公共文化建筑史有所了解,并对我国图书馆事业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窥见一斑。

 

作者简介
李东晔,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艺术人类学、文化遗产研究与流行文化研究等。出版专著《从租界到风情区》《消费时代的藏与玩》,译著《积极性格图解》《艺术人类学》等。

目录

前言围绕一座建筑的口述史/001

第一章北京图书馆新馆方案设计/013

我与“五老方案”吴良镛/015

与杨廷宝先生一起设计北图新馆

我的父亲杨廷宝杨士英/029

回忆杨廷宝先生 黎志涛/035

从北图方案到国图改造张锦秋/041

书库居中的方案冯钟平/050

北图工程最年轻的建筑师王贵祥李群/056

第二章12年的建设历程(1975—1987)/067

与北图相伴12年黄克武/069

我做的工程都很漂亮翟宗璠/079

做了一辈子总指挥长乐志远/088

我画了整个东立面沈三陵/102

北图工程的室内设计饶良修/110

源远流长李化吉/119

沟通与合作金志舜/128

第三章业务规划与搬迁/151

与图书馆相伴一生谭祥金赵燕群/153

认真工作每一天富平/175

业务工作的恢复与发展黄俊贵/193

大搬迁韩德昌/200

国图1987李连滨/214

突击队精神马小林姚家华/225

第四章用尊重的方法去整修崔愷/235

附录一北京图书馆新馆工程纪事(1975—1987)谭祥金/250

附录二北京图书馆新馆工程概况 黄克武翟宗璠 金志舜/262

后记/269



内容摘要

北京图书馆新馆是周总理提出来的,原来在北海公园旁边,那里太小了。周总理提出来换地方,要搬家。后来选址在白石桥,就是你们现在那个地方。

那时候①,要开始做方案,高等学校里面,东南大学、清华大学都参加了。大家做的好多图用的都是西方风格的图。当时方案出来后举办了一个展览。评完展览之后,那时候建设部②的副主任宋养初,看到那些“西方”的图之后,不满意,说那些不能用,都太“洋”了。他说应该要用传统的。

在设计方案期间,杨廷宝到西安去了一次。他认为应该用中国的传统形式,后来他单独拿出了一个传统样式的方案,铅笔画的一张草图。

宋养初肯定了杨廷宝的方案,所以这个“五老方案”是宋养初提出来的。“五老方案”的五个建筑师也是他点名的,第一个就是杨廷宝;第二个张镈,他年龄也比较大一点,辈分也高一点;还有戴念慈、我和黄远强。在我们几个人中间,黄远强年龄最轻。

当时这些人都集中到招待所①里,这里面都是老师、同学,集中搞了差不多一个月。张镈没有住在那里,他住在城里,北京市设计院那里。我们其他四个人就住在这个招待所。那时候②周总理不在了,我跟张镈两个人还伏案大哭。那个时候也不敢到天安门广场去纪念。

那个送到政治局的图(见下页图),彩色的是我渲染的。透视是傅熹年求③出来的,我昨天还打电话给他。华宜玉负责最细的部分,包括人啊什么的,她那时候是清华大学教水彩画的老师,现在人已不在了。那个图一直摆在学院我的办公室楼顶上。今天早上我把它拿出来了。本来这个事情我是不想拿出来讲的,因为这是送到政治局审批的图,跟后来的图两码事。

后来他们换一个班子,也没有找戴念慈,也没有找我。那个时候我也比较年轻,没法子争。所以后来我把我的图拿回来,因为选了别人了,那么没有我们的事了。后来还说要开一次会,找人来帮忙做东西④,找了张镈、戴念慈,不是原来上报政治局的那个方案,是另外做的,但是用原来的图改了一改。

所以现在你们要把这个图拿去展览,我心里头还是很难过的,我不想拿走。这个事情有些人知道,好比说我打电话给傅熹年,他当然知道,他就跟我讲:“这个事情过去了算了,没人追问了。”整个就是这么一回事。你们如果不问到我,那就没这个事。



主编推荐

这是中国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人的一个缩影,故事主要发生在七八十年代。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看到了这么多建筑界大咖合力建国家图书馆的过程,看到了国图前辈年轻时的样子。比如,谭祥金先生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分配到国图,由一名新人成长为年轻的副馆长……从这些口述史中我听到了很多不知道的故事,仿佛看到了他们那代图书馆人的青春岁月与奋斗的汗水。我还看到了解放军与国图年轻人组成的突击队合力完成搬迁新馆那紧张而辛苦的一幕一幕……这些记忆属于所有图书馆人,这是一笔精神财富。(邓咏秋)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本书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展现了1975—1987年间国家图书馆南区(原北京图书馆新馆)建设全过程。作者对参与其中的二十多位建筑师、工程师与老馆员进行采访并整理成文。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北京图书馆新馆方案设计、12年的建设历程(1975—1987)、业务规划与搬迁、用尊重的方法去整修。这些亲切的口述故事组成了珍贵的历史记忆,让我们对以“北京图书馆新馆”为代表的我国公共文化建筑史有所了解,并对我国图书馆事业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窥见一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