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强国之路研究: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标准实现路径和监测指标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等教育强国之路研究: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标准实现路径和监测指标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37 6.0折 3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等教育强国之路研究——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标准、实现路径和监测指标研究课题组著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6171435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11729670

上书时间2024-05-2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篇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及标准研究

一、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研究

(一)我国高等教育强国概念的独特意蕴

(二)竞争力是高等教育强国概念内涵的核心

(三)高等教育强国概念内涵的维度

二、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特征

(一)自身发展能力维度

(二)满足需求能力维度·

(三)创新引领能力维度

三、我国高等教育强国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

(一)高等教育强国内涵、特征、标准及指标体系的逻辑关系

(二)我国高等教育强国评价标准体系·

第二篇高等教育强国的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一、构建高等教育强国监测指标体系的思路和要求

(一)高等教育强国监测的基本思路·

(二)构建高等教育强国监测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高等教育强国监测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二、高等教育强国监测指标体系的整体构架与标准

(一)高等教育强国监测指标体系整体构架·

(二)高等教育强国监测指标标准的制定

(三)高等教育强国监测指标标准的设定

三、高等教育强国监测指标权重的确定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二)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监测指标体系

(一)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监测指标体系表

(二)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监测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内涵解读

五、高等教育强国监测结果计算与分析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

(二)高等教育强国监测总体结果

(三)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成效与问题分析

第三篇高等教育强国的实现路径研究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

强国最根本最强大的领导力、组织力和保障力,也是我国建设

高等教育强国所具有的最大竞争力优势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灵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组织力和保障力是高等教育

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二、动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系统加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提升

高等教育系统自身发展能力

(一)动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二)系统加强和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三、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深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提升高等教育

系统满足需要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

(一)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二)深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

四、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助力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提升中国

高等教育系统国际影响力

(一)增强语言服务能力,助力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中国高等教育

走出去

(二)促进多元文化相互理解及最大程度认同,助力高等教育国际化

和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

(三)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建设高等教育共同体,助力高等教育国际化

和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

附件




内容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而“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2019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人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实现“竞争力明显提升”的主要发展目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这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紧紧抓住“竞争力”核心概念,对高等教育强国有清晰的理论认识,只有真正把握高等教育强国的深刻内涵及标准,才能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才能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开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

一、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研究“高等教育强国”概念提出至今已有20余年,它对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概念提出的背景和发展的过程来分析这一概念本身的特征,这也是我们研究高等教育强国内涵的基础。(一)我国高等教育强国概念的独特意蕴课题组研究人员认为,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中国所独有的本土概念,是一种原始创新。由于这一概念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相契合,因此它从一个学术概念演变发展为政策目标概念,并因承载着多重内涵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1.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中国本土概念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社会科学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学者在研究非西方社会时发现,原有在西方社会科学中使用的术语和概念不能充分表达这些非西方社会的情况和特征,于是就出现了“本土概念和术语”①。可见,本土概念是研究者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的概念”,它所蕴含的是研究者群体或者自身看待世界的视角和价值观。“高等教育强国”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末不断崛起的中国社会,因此,不管是意指高等教育系统本身是否强大,还是意指高等教育能否促进国家的强大,从其产生之日起,它就被赋予了强烈的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人们希望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做强我国高等教育,提升其整体实力;而且希望高等教育应在提升国家整体实力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等教育强国这一概念体现着强烈的本土化倾向,它源于在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中我国的赶超要求和强烈发展意愿,其目的是想要寻找并确立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它体现的是中国看待自身高等教育的出发点、价值观以及所蕴含的期望。如果把这一概念和其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就更容易理解其本土性。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研究是关于高等教育中心的研究。日本科学史学者汤浅光朝曾对各国重大科学成果数量进行过统计,并据此总结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即从意大利开始,经英国、法国、德国转移至美国。之后,一些……



精彩内容

《高等教育强国之路研究——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标准、实现路径和监测指标研究》一书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终大招标课题“高等教育强国之路研究——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标准、实现路径和监测指标研究”的研究成果。全书立足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研究制定了高教强国的评估标准体系和检测指标体系,提出了高教强国的实现路径:党的领导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灵魂,动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条件;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深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承诺;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抉择;系统加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