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不起的年轻人(从顶尖学府到基层一线的扶贫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了不起的年轻人(从顶尖学府到基层一线的扶贫故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74 6.0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虹,章小龙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119128788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1353858

上书时间2024-05-2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虹,编剧,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曾为新闻媒体从业者。 
章小龙,编剧,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曾为新闻媒体从业者。

目录
苏勇力:“造导弹”的书记

 杨永冲:从会做题到会做事

 陈蒙:去基层做事是我的志愿

 路艳:做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俞伟栋:把人生故事讲得更精彩

 齐璐:走出一条人生的捷径

 刘栋明:“绿水青山带笑颜”

 韩潇:选择基层就要选择担当

 刘梅:“我有义务承担更大的责任”

 刘梅:“我有义务

 孙铁军:人生应有更大的目标

 于洋:要挑战就挑最穷村

 后记

内容摘要
请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你自己。

我是广西人,壮族,1983年出生在百色市田阳县的一个山村,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们那里的生活环境很艰苦,我从小就在父母的鼓励下拼命学习,想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大山。

我小学是在村里上的,条件很简陋,师资条件更差,但我学习认真,运气也算好,小升初时,县里最好的实验中学面向农村招收一个班的学生,我考了全乡的第一名,进了实验中学的农村班。到了中考的时候,百色市最好的百色高中在我们县只招30人,我又考上了,高考时考到了北京,最后研究生又考进了北京大学。

对我们这样的人,考试几乎就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只有考好了,才能从山村中走出来。

曾经见过很多经历和你相似的人,一般来说他们的最终理想往往是一定要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站住脚。

我开始也是这样的,想要在北京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经过努力,最终还真的实现了。我在北大读研究生的专业是开发嵌入式系统,跟芯片有关系的核心技术研发,挺热门的。2010年底,尽管还有将近一年才毕业,我就已经和一家中央企业直属的导弹研究所确定了工作意向。那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不仅能充分用上我的专业知识,而且他们开出的条件也极为优渥:工作地点在北京市中心,事业编制,落户西城区,还有机会享受政策性福利购房。我从小树立的理想就是拼命读书,凭自己的能力彻底离开贫穷的山村,现在终于读到了北大毕业,又在京城初步有了立足之地,一切简直就是梦想成真。

这样的结果不仅对你,对于其他任何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完美,但是你为什么会最终放弃了这一切?

这都源于一次热心的帮忙。

2010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第一次来北大和清华选招定向选调生。因为知道我是广西人,就希望我在宣讲的过程中多做一些协助性的工作,帮家乡的建设多延揽人才。我觉得责无旁贷,就一口答应了下来。宣讲的过程中,我一直很热心,前前后后地帮忙张罗,并开始对当选调生产生了兴趣。

我跟导弹研究所确定工作意向后,曾经回过一次老家。父母的反应很复杂,一方面他们当然高兴,为我在北京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骄傲,感到他们辛辛苦苦十几年供我上学的苦没有白受;可另一方面,他们又很惆怅,他们的年纪都大了,其实很希望我能经常在他们身边,总是说不想以后看见我的日子用天来计算。这是我心里过不去的一道坎。另外,离开故乡七八年,每次放假回家,看到家乡依然很贫困落后的样子,我心里都是酸楚的,有时候就想,我这个本地出来的、回回考第一的人,竟然没有能力为改变家乡面貌做点什么,真是挺没用的,甚至曾经无数次问自己,过去十几年发愤苦读究竟是为了什么?



主编推荐
本书聚焦在村、乡、县等扶贫一线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干部,以访谈的形式深入挖掘他们走出北大、清华等中国很好学府后,放弃高薪职业、城市户口、优越生活,深入贫困地区基层一线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的故事。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扶贫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因此本书选取了工作战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村、乡、县的11位具有代表性的年轻共产党员为主要采访和表现群体,从坚定理想信念、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各种困难、摸索工作方法与群众打成一片、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等方面,讲述了11位年轻人了不起的扶贫故事,展现了中国充满活力的年青一代是如何在扶贫事业中攻坚克难,实现自我价值与国家需要的高度统一。

精彩内容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拥有名校的硕士、博士头衔,在世人眼中已经站上了人生 ,接下来是可以想见的美好人生……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 好的年华返身向下,一头扎进中国 基层的乡镇、 贫困的村落,投身于基层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参与轰轰烈烈的乡村扶贫。从二十四五岁到三十岁出头,他们经历着同龄人不曾有过的辛苦付出、历练成长,在带领和帮助乡民找到致富道路的同时,自己也殊为难得地体验到了艰苦奋斗、倾情奉献所带来的充实、成就和满足。    当一个社会中的 青年主动选择将自己个人的命运与民生疾苦、 发展联系到一起,并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充满了希望。    本书记录的是这一群体中十几个年轻人的故事。

媒体评论
本书聚焦在村、乡、县等扶贫一线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干部,以访谈的形式深入挖掘他们走出北大、清华等中国很好学府后,放弃高薪职业、城市户口、优越生活,深入贫困地区基层一线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的故事。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扶贫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因此本书选取了工作战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村、乡、县的11位具有代表性的年轻共产党员为主要采访和表现群体,从坚定理想信念、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各种困难、摸索工作方法与群众打成一片、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等方面,讲述了11位年轻人了不起的扶贫故事,展现了中国充满活力的年青一代是如何在扶贫事业中攻坚克难,实现自我价值与国家需要的高度统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