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色影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难忘色影子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7.31 4.7折 58 全新

库存3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克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9660923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1604702

上书时间2024-05-2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金克木,1912年出生于江西,著名学者,时代的智者,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小学学历自学而为北大教授,与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并称“未名四老”。2000在北京病逝,临终遗言:“我是哭着来,笑着走。”

目录
一 双回门

二 真假信使

三 风雪友情

四 游学生涯

五 少年漂泊者

六 一板三眼

七 家庭大学

八 课堂巡礼

九 苦闷的象征

十 双重人格

十一 春灯谜

十二 岁寒三友

十三 幻想新村

十四 寒山绿萼

十五 数学难题

内容摘要
     十三 幻想新村 大学的门进不去,却不妨碍上另一种大学。 初到北平的一个多月里,青年 A 在火车站先得到一位“把头” 上了一课。后来老李又给他系统地讲了几个专题,“酒缸”、京戏等。 公寓掌柜永远是那样点头哈腰,面带笑容,还没露出另一种脸色。虽没来挂号信,但第二个月的钱已经要去了。伙计永远面无表情,只做照例公事。除说出自己是唐山一带人以外,什么情况也不透露。公寓住客几乎都是学生,互不招呼,陌生到底。 过不了几天,青年A便自封为“马路巡阅使”,出门去走街串巷了。他不敢走远,只在西单一带溜达。 他在石驸马大街的原先女师大的门前徘徊。看男女学生进进出出,有时还有坐包车(专用人力车)来的夹着皮包的教授。他对这些大学生不胜羡慕之至。心想着他所知道的女师大的有名教授鲁迅、钱玄同、黎锦熙、杨树达。这些人的书和文章他读过,以为教授都是这样的大文豪、大学问家。 在离师大不远的世界日报社门前,他每天看张贴在报栏里的当天的报纸。从大字标题新闻到副刊和广告都不放过。他觉得这里的报纸和上海的《申报》《新闻报》不大一样。 一条条胡同里转来转去,终于在宣武门内发现了一条头发胡同。北京的地名奇怪,有很难听的“皮库”胡同,又有并不很细长的“头发”胡同。不料这条胡同里有一大宝藏:市立图书馆。这也是大学。 他走了进去,从门房领到一个牌子,便进了门,不看文凭,也不收费。 这是两层院子。外层院子长方形。靠街一排房子是儿童阅览室。里层院子是方形。一边厢房是阅报室,一边厢房是馆长室和办公室。正面三大间大房打通成一个大厅,中间空一块,两边相对是一排排桌椅,每人一桌一椅,行间有通道,正面一个柜台,台后桌子两边对坐着两个女馆员。后面有门通书库。也许后面还有个院子。柜台两边靠墙有书柜,一边是目录卡片柜,一边是上下两层玻璃柜,上一层是“万有文库”,下一层是一些同样大小的英文书。下面光线不足,望了半天,才看出书脊上共同书名是三个词:“家庭·大学·图书馆(丛书)”。目录柜中一查,古旧书不多,洋书只有摆出的那些,几乎全是“五四”以后的新书。 这下好了。有了大学了。青年A便天天来借书看。中国的,外国的,一个个作家排队看“全集”,有几本,看几本。又去隔着玻璃看“万有文库”的书名。其中有些旧书是看过的,许多新书不曾读过。于是他用笨法子,排队从头一本本借看,想知道都说些什么。《史记》《石头记》《水浒》以及《因数分解》《轨迹与作图》之类就不借了。有的书看不明白,简直不知所云。例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引论》,都是文言译本,看来好像比柏拉图的《理想国》还难懂。他想外国人原来一定不是这样讲话的,外国书不看原文的不行,变成中文怎么这样奇怪,不像是有头脑的人在说话。于是他奋勇借阅“家庭大学丛书”,也从头一本一本借出查看是些什么,硬着头皮连看带猜,还是有懂有不懂,但觉得有的书比那几本文言译本还明白些。他认为这不是文言之过,因为严复、林纾的译文也是文言,却明白如话,看得下去,也有外国味。怎么外国哲学家的头脑特别?他因此下决**外国文,倒要看看外国人怎么说话作文,怎么思想,是不是有另一种头脑,中国人懂不了。 到哪里去学英文呢?补习学校也进不起啊。 除上图书馆以外,他仍在街巷中“巡阅”。有一天偶然看见一家大门边贴着一张红纸条,上写:“私人教授英文”。 进去一问,原来是一位三十来岁的人,说是课本自选,语法也可以教,从字母学起也行,每天下午一小时,每月学费四元。这里就是他的家。 他下决**,交了四元学费。他已接到家信,批准他留在北平上大学,过旧历年前可以再汇一笔钱来。 学什么呢?从家里带来一本破旧不堪的《英华双解辞汇》,一 本《英文典大全》和一本《英语构造法》,都是英文本,但非外国原著。《纳氏文法》等书哥哥说自己要用,不给他。这几本不合用,得去买。 去西单商场新书摊上看了看,又到一家旧书店去找,却不知买什么好。记得那位在上海大学上过学的说,他念的是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英文译本。这本书他不喜欢。忽然看到一小本世界书局出版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英文本,后面还附点词汇,很便宜。他想起一些同学和朋友迷上这本书,是郭沫若译的,他也看过,却不知好在哪里。他对那位爱朋友妻子而自杀的维特没有好感,不懂得爱上了人为什么要自杀。并没有人妨碍他去爱,要爱就爱好了。他想歌德这书在当时德国和现在中国这样风靡一时,郭沫若都肯介绍,可见其中定有奥妙,从汉译看不出来。德文的看不懂,英文译本总比中文译本更接近原文吧。于是花两角钱把这本半新不旧的书买了,当英文课本读。 第二天去那人家里学英文。老师一见要念这个,他也没看过,愣了一下,也没说什么,就从头一句一句讲。青年 A 既看过中译本,又先查过生字,一听之下,觉得英文也并不难。学

主编推荐
1.《难忘的影子》是金克木的自传体小说。这本书和《旧巢痕》一起看,可以窥得一代文化巨匠是怎样接受启蒙教育的,又是怎样靠自学实现自我教育的。 2.社会大学、家庭大学、图书馆大学;偷听、旁听、自学;青年金克木把北平的教育资源利用到了很好。从中可见金克木强大的自驱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金克木在北平求学时交往的大学教授、文艺青年等,有些日后成为学术界、文艺界知名人士,书中所写人物,虽然用的都是化名,但都有其原型,猜测故事里的人物都是谁,也是阅读本书的一大乐趣。

精彩内容
本书是金克木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他青年时期的“北漂史”,内容上可以看作是《旧巢痕》的续篇,《旧巢痕》中的“小孩子”长成了能招致少女青睐的“青年A”。1930年,19岁的青年A离开已经分崩离析的封建大家庭,独自到北平求学。 到了北平才知道,考大学须有高中文凭,青年A仅有小学文凭,又没有钱读高中,因而无法考取大学,于是他整日奔波在京城图书馆和几所大学之间,偷师,旁听,向各类学者学习外语,学习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也向社会,向人生,向各色人等学习做人的道理和谋生的本领。利用北平的教育资源,青年A开启艰苦的自学生涯和对人生的上下求索,在困境中完成自我教育,为日后成长为一代文化巨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媒体评论
真正假假寻常事 风风雨雨一代人 金克木自传体小说 一个民国青年的“北漂”纪事 一代文化巨匠的自我教育和传奇成长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