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户生产核算体系设计与方法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住户生产核算体系设计与方法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9.69 4.3折 46 全新

库存10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中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4175592

出版时间2016-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6元

货号8934558

上书时间2024-05-1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韩中,男,198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流动站博士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很好青年骨干教师。一直从事住户生产核算、居民时间分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财经问题研究》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研项目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各一项,并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住户生产核算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二章 住户生产核算基本范畴与原则
第一节 住户生产核算主体的界定
第二节 住户生产核算范围的界定
第三节 住户生产活动外其他经济活动的界定
第四节 住户生产核算的核算原则

第三章 住户生产核算方法的设计
第一节 住户生产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第二节 住户非SNA生产不同投入的核算方法
第三节 住户生产核算账户的设计
第四节 住户生产核算矩阵的设计
第五节 住户生产核算数据采集方法的设计

第四章 住户SNA生产核算
第一节 住户SNA生产核算范围
第二节 住户SNA生产核算指标
第三节 住户SNA生产核算账户和核算矩阵
第四节 住户SNA生产的定量分析

第五章 住户非SNA生产核算
第一节 住户非SNA生产核算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住户非sNA生产核算主体和范围的界定
第三节 住户非SNA生产核算方法的设计
第四节 住户非SNA生产投入产出范式的构建
第五节 住户非SNA生产水平差异分析
第六节 住户非SNA生产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六章 住户生产核算循环账户的构建
第一节 住户生产核算循环账户经济交易项目的界定
第二节 住户生产核算循环账户的构建

第七章 住户卫星账户的构建与理论阐述
第一节 住户卫星账户构建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住户卫星账户生产核算与SNA生产核算
第三节 住户部门卫星账户中交易项目的形成
第四节 住户部门卫星账户范式的设计
第五节 住户部门卫星账户范式的检验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住户生产核算体系设计与方法研究》:
  在收入再次分配阶段,主要考虑的是社会公平及社会发展,通过各种经常转移适当缩小在初次分配阶段上造成的过大的收入差距,以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政府部门和为住户部门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在该阶段中起主导作用。转移是交易的一种形式,是单方面的交易,指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而同时不从后一个机构单位获得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的一种交易。经常转移主要有三种形式:所得、财产等经常税;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住户部门的所得、财产税等经常税是住户部门针对当期所得应向政府部门支付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收益税及其他经常收入税,如彩票赌博税等。社会缴款是住户部门为保证在未来某个时期能获取社会福利金,而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险计划或各个单位建立的基金所缴纳的款项,如对失业保险、退休保险计划的缴款。社会福利是居民从政府和其他机构部门所受到的经常转移,分为社会保险福利和社会援助福利,前者如失业金、退休金、养恤金、医疗保险金,这种社会福利的获得是以住户部门在此前支付社会缴款为前提的;后者如生活困难补助、人民助学金、政府对灾民发放的救灾物资等,这种社会福利并没有被纳入到社会保险计划.不受以前支付缴款的限制。从形态上看,住户部门在收入再分配阶段所获得社会福利既包括现金社会福利,同时也包括实物形态的社会福利。对于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社会福利,需要加以区分,主要是因为住户部门对于现金形式的社会福利的使用具有自主决定权,即可以自由决定该收入是用于最终消费还是进行资本投资或金融交易,而实物形态的社会福利则不能,如政府或为住户部门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向灾民免费发放的救灾物资,住户部门在接受该救灾物资的同时也决定了其将最终消费该福利。考虑到这两种社会福利仅仅是形式上的差异,对于住户部门来说本质上是一样的,实际上都形成了住户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为此,在操作层面上,需要对实物形态的社会福利进行虚拟核算,将虚拟的货币价值首先作为住户部门的可支配收入进行核算,在后续收入使用阶段,再将同等数值的可支配收入用于住户部门的最终消费,以达到收入与使用的平衡。
  通过收入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阶段,住户部门通过各种收入来源形成了自身的可支配收入,紧接着就进入了如何使用和分配自身可支配收入的阶段,即收入使用阶段。在收入使用阶段,住户部门的主要活动是进行最终消费,即利用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阶段所获得的货币性收入和非货币性收入来获得满足自身需要的各种货物和服务,此处的非货币性收入是与货币性收入相对应的,如住户部门所获得的来自于政府部门和为住户部门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的实物社会转移,为了保持账户之间的平衡、收入与支出的对等。在实际操作层面上,需要先按照市场上同等类型产品的价格对住户部门所获得的实物形态的社会转移进行价值虚拟,并作为住户部门在收入分配阶段所获得的虚拟收入,然后在收入使用阶段将虚拟记录住户部门利用该收入获得同等数量和质量的产品,记录为最终消费。对于住户部门自产自用部分的产出核算(如农户自产自用的粮食、住户自有住房服务的产出、住户成员自身照料小孩等服务产出),与住户部门获得的实物社会转移类似,住户部门最终消费该部分的产出并不是通过市场进行货币交易。为了完整、准确地反映整个交易过程,同样需要对其进行虚拟核算,利用市场上同类型产品的价格或生产产品的成本费用来对产出的价值进行虚拟核算并记录为住户收入分配阶段的收入,在收入使用阶段,将同等数量的货币价值记录为最终消费,以保持收入与支出的均衡。住户部门收入分配阶段所获得的可支配收入可能并没有全部用于最终消费支出,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后的可支配收入结余形成了住户部门的“储蓄”。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储蓄并非日常生活中的储蓄(如住户存于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而是一平衡项,用于反映住户可支配收入在收入使用阶段的结余,是住户部门进行资本形成的资金来源。
  ……




精彩内容

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住户部门的生产活动并未全部被纳入到生产核算范围中去,中心框架下住户部门的账户体系中也未能够对住户非SNA生产活动及其流量进行准确刻画,从而无法准确核算住户部门生产总值及其福利水平。《住户生产核算体系设计与方法研究》拟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全面的生产观以及SNA2008的新理论和方法,界定出住户生产核算体系中的核算主体、核算范围等基本范畴,并设计出用于住户生产核算的矩阵、账户和分析方法,试图构建出相对完整的住户部门生产核算体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