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企业刑事法律风险典型案例解析/法官说法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营企业刑事法律风险典型案例解析/法官说法丛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8.76 6.0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桂华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21619348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1224045

上书时间2024-05-1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鲁桂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一级高级法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从事审判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基层、中、高级法院审判工作经验,先后参与审理了“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案”、“沈家本故居腾退案”等一系列社会广泛关注的大要案,先后承担《行政诉讼一并解决民事争议》等12项省部级司法研究课题,撰写的多篇论文在《法律适用》《人民司法》《人民日报》等期刊报纸刊发,作为主编编写了《经典案例分类精解》等多部法律专著,在物权、侵权、合同等民商事领域有较深的造诣。

目录
第一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案例 
企业领导监督管理过失刑事责任的认定 / 003
案情回顾 / 003
(一)“3·29”特大液氯泄漏案 / 003
(二)审理过程 / 004
法理分析 / 005
(一)监督管理过失的含义及认定 / 005
(二)监督管理过失的发展沿革 / 006
(三)处罚根据——与事故发生的间接因果关系 / 007
知识拓展 / 008
(一)监督管理过失责任在我国的司法应用 / 008
(二)监督管理过失可能涉及哪些人? / 008
(三)监督管理过失可能涉及哪些罪名? / 009
普法提示 / 009
(一)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 009
(二)认真学习业务知识 / 010
(三)深入加强企业各项制度建设 / 010
(四)切实做好企业人员管理 / 011

第二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案例一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罪与罚 / 015
案情回顾 / 015
(一)基本案情 / 015
(二)审理过程 / 016
法理分析 / 017
(一)
同样是生产销售产品不合格,为何有的定非法经营罪,有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017
(二)本案定非法经营罪的,为何不能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 018
知识拓展 / 018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法过程 / 018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定罪条件和标准 / 019
(三)量刑标准 / 020
(四)罪数、未遂、共犯 / 022
普法提示 / 023
(一)刑法的禁止性规定 / 023
(二)预防犯罪提示 / 024
案例二 
生产、销售假药的罪与罚 / 025
案情回顾 / 025
(一)基本案情 / 025
(二)审理过程 / 025
法理分析 / 026
(一)药品 / 026
(二)假药 / 026
(三)本罪的构成要件 / 027
知识拓展 / 028
(一)本罪的历史沿革 / 028
(二)本罪的处罚 / 030
(三)本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区别 / 031
普法提示 / 032
案例三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罪与罚 / 033
案情回顾 / 033
法理分析 / 034
知识拓展 / 036
(一)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既遂、未遂标准问题 / 036
(二)贿赂与馈赠的界限 / 036
(三)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收受他人财物的处理 / 037
普法提示 / 037
(一)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范围 / 037
(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非罪的界限 / 037
(三)区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受贿罪的界限 / 038
(四)民营企业如何防止工作人员权钱交易? / 038
案例四 
骗取贷款的罪与罚 / 039
案情回顾 / 039
(一)基本案情 / 039
(二)审理过程 / 039
法理分析 / 040
知识拓展 / 041
(一)骗取贷款罪的立法沿革 / 041
(二)骗取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定性 / 041
(三)骗取贷款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关系 / 042
普法提示 / 043
(一)错误观念之一:企业骗取贷款仅需负责人承担责任 / 044
(二)错误观念之二:有银行内部人员做内应一概不构成骗取贷款罪 / 044
案例五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罪与罚 / 046
案情回顾 / 046
(一)基本案情 / 046
(二)审理过程 / 047
法理分析 / 048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 / 048
(二)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向社会公开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 049
(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 050
(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 / 051
知识拓展 / 051
(一)立法沿革 / 051
(二)向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是否计入犯罪数额? / 052
(三)案发前已归还的本金是否计入犯罪数额? / 053
(四)案发前已支付的利息是否计入犯罪数额? / 054
(五)续借行为的数额认定 / 054
普法提示 / 055
案例六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的罪与罚 / 057
案情回顾 / 057
法理分析 / 058
(一)犯罪主体 / 059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 / 059
(三)犯罪客体 / 059
(四)犯罪的客观方面 / 060
知识拓展 / 061
(一)内幕信息的认定 / 061
(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相关人员的认定 / 063
普法提示 / 064
(一)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降低内幕信息泄露的风险 / 064
(二)个人应恪守法律和道德底线,自觉抵制不法利益的侵蚀 / 065
案例七 
违法运用资金被追究刑事责任 / 066
案情回顾 / 066
法理分析 / 069
(一)情节严重是违法运用资金罪的基本犯 / 070
(二)陈某、王某的涉案行为系情节严重 / 070
(三)陈某、王某的涉案行为不宜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 071
(四)
关于对陈某、王某、胡某的刑事追诉与原保监会行政处罚之间的关系问题 / 072
知识拓展 / 072
(一)违法运用资金罪的犯罪客体 / 072
(二)违法运用资金罪的犯罪客观方面 / 072
(三)违法运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 / 073
(四)违法运用资金罪的犯罪主观方面 / 073
普法提示 / 074
(一)加强人员培训教育 / 074
(二)强化行政部门监管作用 / 074
案例八 
集资诈骗的罪与罚 / 075
案情回顾 / 075
(一)基本案情 / 075
(二)审理过程 / 076
法理分析 / 076
(一)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的区分 / 076
(二)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分 / 077
(三)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分 / 078
知识拓展 / 079
(一)集资诈骗罪犯罪数额标准和刑档修正 / 079
(二)集资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可通过共犯形式并存 / 080
(三)非法集资共同犯罪的处理中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080
普法提示 / 081
(一)不得违反诚实守信原则 / 081
(二)不得面向公众吸收资金 / 081
(三)不得将融资款用于个人及家庭支出 / 081
案例九 
骗取运费险是否构成犯罪? / 083
案情回顾 / 083
(一)基本案情 / 083
(二)审理过程 / 084
法理分析 / 085
(一)
保险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险制度和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 086
(二)
保险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规定,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 086
(三)
保险诈骗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 087
(四)
保险诈骗罪的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且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保险金的目的 / 088
知识拓展 / 088
(一)不当得利的基本含义 / 089
(二)不当得利在民事与刑事之间的重合与交叉 / 090
(三)不当得利在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并存时的处理原则 / 091
普法提示 / 091
案例十 
逃税的罪与罚 / 093
案情回顾 / 093
(一)基本案情 / 093
(二)审理过程 / 093
法理分析 / 094
知识拓展 / 095
(一)逃税罪的立法过程 / 095
(二)逃税罪的定罪条件和标准 / 096
(三)量刑标准 / 098
(四)追缴税款问题 / 099
(五)逃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区别 / 099
普法提示 / 100
(一)刑法的禁止性规定 / 100
(二)预防犯罪提示 / 100
案例十一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需承担刑事责任 / 101
案情回顾 / 101
法理分析 / 102
(一)行为界定 / 102
(二)数额认定 / 103
知识拓展 / 104
(一)立法沿革 / 104
(二)理论辨析 / 105
普法提示 / 106
(一)企业提高防范意识 / 106
(二)强化监督职能 / 106
(三)加强税法宣传 / 107
案例十二 
侵犯商业秘密的罪与罚 / 108
案情回顾 / 108
(一)基本案情 / 108
(二)审理过程 / 108
法理分析 / 109
知识拓展 / 110
(一)立法沿革 / 110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造成损失的计算方法 / 111
(三)侵犯商业秘密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关系 / 113
普法提示 / 114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常见抗辩 / 114
(二)被侵害人的救济手段 / 115
(三)预防犯罪提示 / 116
案例十三 
虚假广告的罪与罚 / 118
案情回顾 / 118
法理分析 / 119
(一)犯罪主体 / 119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 / 120
(三)犯罪客体 / 120
(四)犯罪的客观方面 / 120
知识拓展 / 121
(一)虚假广告罪的立法沿革 / 121
(二)关于虚假广告的规定 / 121
(三)关于情节严重的规定 / 122
普法提示 / 122
案例十四 
单位犯合同诈骗罪的定罪量刑与预防 / 124
案情回顾 / 124
法理分析 / 126
(一)犯罪主体 / 127
(二)犯罪主观要件 / 127
(三)犯罪客体 / 127
(四)犯罪客观要件 / 127
知识拓展 / 128
(一)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的区别 / 128
(二)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范围 / 129
(三)单位犯合同诈骗罪的处罚 / 129
普法提示 / 130
案例十五 
非法经营的罪与罚 / 132
案情回顾 / 132
(一)基本案情 / 132
(二)审理过程 / 132
法理分析 / 132
知识拓展 / 133
(一)违反国家规定 / 133
(二)非法经营的类型 / 134
普法提示 / 138

第三章 侵犯财产罪
案例一 
诈骗的罪与罚 / 141
案情回顾 / 141
(一)基本案情 / 141
(二)审理过程 / 142
法理分析 / 142
(一)诈骗罪之主客观要件 / 142
(二)犯罪情节是诈骗罪重要的量刑标准 / 143
(三)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竞合的处理 / 144
知识拓展 / 144
普法提示 / 146
案例二 
职务侵占的罪与罚 / 149
案情回顾 / 149
法理分析 / 150
知识拓展 / 151
(一)职务侵占罪的既遂未遂标准问题 / 151
(二)职务侵占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关系 / 152
普法提示 / 153
(一)职务侵占罪的常见抗辩 / 153
(二)被侵害公司的救济手段 / 153
案例三 
挪用资金的罪与罚 / 155
案情回顾 / 155
(一)基本案情 / 155
(二)审理结果 / 155
法理分析 / 155
知识拓展 / 158
(一)挪用资金罪的既遂未遂标准问题 / 158
(二)挪用资金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关系 / 158
普法提示 / 159
(一)挪用资金犯罪中的主要抗辩理由 / 159
(二)被侵害公司的救济手段 / 160
案例四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罪与罚 / 162
案情回顾 / 162
(一)基本案情 / 162
(二)审理过程 / 162
法理分析 / 163
知识拓展 / 164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过程 / 164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定罪条件和标准 / 164
(三)量刑标准 / 166
普法提示 / 168
(一)刑法的禁止性规定 / 168
(二)预防犯罪提示 / 169

第四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案例 
污染环境的罪与罚 / 173
案情回顾 / 173
(一)基本案情 / 173
(二)审理过程 / 174
法理分析 / 175
(一)
恒创公司将属于危险废物的铁块销售给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国明分公司的行为构成污染环境罪 / 175
(二)国明分公司的犯罪行为构成单位犯罪 / 176
知识拓展 / 177
(一)污染环境罪的立法过程 / 177
(二)污染环境罪的定罪条件和标准 / 178
(三)量刑标准 / 183
(四)罪数、共犯及与他罪的区别 / 186
普法提示 / 187
(一)刑法的禁止性规定 / 187
(二)预防犯罪提示 / 187

第五章 贪污贿赂罪
案例一 
如何区分“人情往来”“感情投资”与行贿 / 191
案情回顾 / 191
(一)“算命”商人的长线投资 / 191
(二)审理过程 / 192
法理分析 / 192
(一)争议焦点——王某伟是否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利 / 192
(二)法律沿革——利用职权谋利行为认定标准的变化 / 193
(三)理论辨析 / 194
知识拓展 / 195
(一)正当人情往来的认定标准 / 195
(二)民营企业要敢于拒绝变相索贿 / 196
普法提示 / 197
(一)严格依法经营,不谋求不合法、不合理利益 / 198
(二)面对“吃拿卡要”的索贿官员,善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198
(三)家属亲友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财物往来应注意避嫌 / 198
(四)发挥法务部门职能,全面评估法律风险 / 198
案例二 
单位行贿的罪与罚 / 200
案情回顾 / 200
(一)基本案情 / 200
(二)审理过程 / 201
法理分析 / 201
(一)虹口支公司的行为构成单位行贿罪 / 201
(二)吴某的行为构成单位行贿罪 / 204
(三)虹口支公司及吴某应承担刑事责任 / 205
知识拓展 / 205
(一)单位行贿罪中不正当利益的认定 / 205
(二)单位行贿罪的表现形式 / 206
(三)单位行贿罪与行贿罪的区别 / 206
(四)单位行贿罪的刑事责任及处罚 / 207
普法提示 / 207

内容摘要
《民营企业刑事法律风险典型案例解析·法官说法丛书(第二辑)(“八五”普法用书)》选择常见多发的23个罪名进行介绍。包括:1.危险物品肇事罪;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3.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4.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5.骗取贷款罪;6.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7.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8.违法运用资金罪;9.集资诈骗罪;10.保险诈骗罪;11.逃税罪;12.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13.侵犯商业秘密罪;14.虚假广告罪;15.合同诈骗罪;16.非法经营罪;17.诈骗罪,18.职务侵占罪;19.挪用资金罪;20.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21.污染环境罪;22.行贿罪;23.单位行贿罪。每个罪名以一个案例展开,每个案例依次按案情回顾、法理分析、知识拓展、普法提示四部分逐一展开阐述。

精彩内容
本书选择常见多发的23个罪名进行介绍。包括:1.危险物品肇事罪;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3.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4.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5.骗取贷款罪;6.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7.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8.违法运用资金罪;9.集资诈骗罪;10.保险诈骗罪;11.逃税罪;12.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13.侵犯商业秘密罪;14.虚假广告罪;15.合同诈骗罪;16.非法经营罪;17.诈骗罪,18.职务侵占罪;19.挪用资金罪;20.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21.污染环境罪;22.行贿罪;23.单位行贿罪。每个罪名列依次按案情回顾、法理分析、知识拓展、普法提示四部分逐一展开阐述。本书在语言风格上通俗易懂,同时,本书也讲究专业性,不仅作者均选择专业知识扎实和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审判人员,而且用语注意准确规范,知识内容讲究准确严谨。因此,本书不仅适用于民营企业人员阅读,也适用于从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的人员等专业人员阅读。

媒体评论
【案情回顾】生动有趣的案例揭示生活中隐藏的法律纠纷及隐患【法理分析】深入剖析法律问题,条分缕析释明法律依据【知识拓展】触类旁通,延伸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普法提示】一针见血指出应对方案,提升读者法治素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