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绎《金楼子》及其思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萧绎《金楼子》及其思想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37 6.0折 39 全新

库存9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鸿博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9182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9142315

上书时间2024-05-1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孙鸿博,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复旦大学文学硕士、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大连大学人文学部文学院,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金楼子》概述
  第一节  《金楼子》的版本与流传
  第二节  《金楼子》的存佚状况
  第三节  《金楼子》的编撰体例
  第四节  《金楼子》的成书时间
第二章  后妃之德性
  第一节  残破的《后妃》
    一、清辑本《后妃》的基本面貌
    二、《后妃》的编撰体例
  第二节  《后妃》的内容
    一、未嫁之先
    二、出嫁从夫
    三、母以子贵,子以母贵
  第三节  后妃观与女性观成立的背景
    一、后妃书写的成熟
    二、后妃观念的变化与影响
    三、社会风气的变化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第四节  萧绎的后妃观与女性观
    一、对以色事君的批评
    二、辅政之功
    三、教养子女
第三章  身后的想象
  第一节  《终制》的存佚与编修
    一、《终制》的篇名与存佚情况
    二、《终制》的编撰特点
  第二节  《终制》的内容
    一、篇端序述
    二、由来已久的薄葬思想及实践
    三、萧绎的终制要求
  第三节  从薄葬与厚葬说开去
    一、薄葬与厚葬
    二、汉魏以来生死观念的变化
    三、终制作品的发展
  第四节  萧绎想象的身后世界
    一、薄葬思想中透出的杂家观念
    二、终制要求中体现的儒家思想
    三、先君后父
    四、关于祭祀
第四章  血脉的维系
  第一节  《戒子》的编修、整理与《金楼子》的性质
    一、《戒子》的编修
    二、《戒子》的整理
    三、具有家训性质的《金楼子》及其《戒子》
  第二节  从《孝经》看《戒子》
    一、篇端序述
    二、避祸保身之道
    三、立身行己之道
  第三节  家训发达的时代与兰陵萧氏的家风家学
    一、家训发达的时代
    二、兰陵萧氏的家风家学
  第四节  萧绎教育思想的特点与性质
    一、萧绎教育思想的特点
    二、诸侯的家训
结语  理想与现实
附表一  《戒子》材料来源备录
附表二  《著书》与《隋志》著录篇目对比表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主编推荐

1. 文史哲一体,偏重史哲。书中既有对萧绎《金楼子》文学价值的肯定,又有对萧绎一生行止的追蹑,还有对南朝以前历朝女性观、丧葬观、生死观、身后世界、终制作品、家训等的哲理解读。
2. 学者皇帝萧绎为文与为人*相悖。千古少见的学者皇帝——梁元帝萧绎著书不少,流传下来的凤毛麟角,《金楼子》即是其中一种。萧绎自言,“获麟于《金楼》之制”,视《金楼子》为立言之作。笔下是对儒家君子人格的理想追求,现实却是篡位、焚书的丑态毕现,终致留下千古骂名。怎样的双重性格造就了如此矛盾的选择?本书有客观的视角。
3. 逻辑清晰,语言浅白,既可作为思想类学术著作,又可作为人物传记来读。萧绎以儒家为范式,孜孜以求“三不朽”,欲立德而难以企及,欲立功而诸多掣肘,欲萧散怀抱而心有不甘,唯有著书以立名节。其笔下广阔的南朝社会图景,显示了李泽厚先生所说的“人的觉醒”,以及鲁迅先生所说的“文的自觉”。 

精彩内容
梁元帝萧绎是梁武帝的第七个儿子,他的人生本来仅须承担湘东王这一角色,连建功立业之途都很难行得通,所以他只得求诸著述以立言,《金楼子》也因此应运而生。《金楼子》一书不但反映了萧绎个人的思想,更是研究南朝社会及士族文化的一部重要著作,尤其涉及南朝士族如何在一个思想多元的时代立身处世乃至训诫子孙,这对于生活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的人来说,显然是有借鉴意义的。本书将重点分析萧绎在书中所表达的女性观念、对子孙的训诫乃至对身后世界的想象,来探讨其寄寓在书中的理想人格,其与作者的实际人格尤其是为了争得地位所做的一切其实颇相矛盾,而其成败足供今人参详。

媒体评论
1. 文史哲一体,偏重史哲。书中既有对萧绎《金楼子》文学价值的肯定,又有对萧绎一生行止的追蹑,还有对南朝以前历朝女性观、丧葬观、生死观、身后世界、终制作品、家训等的哲理解读。
2. 学者皇帝萧绎为文与为人极端相悖。千古少见的学者皇帝——梁元帝萧绎著书不少,流传下来的凤毛麟角,《金楼子》即是其中一种。萧绎自言,“获麟于《金楼》之制”,视《金楼子》为立言之作。笔下是对儒家君子人格的理想追求,现实却是篡位、焚书的丑态毕现,终致留下千古骂名。怎样的双重性格造就了如此矛盾的选择?本书有客观的视角。
3. 逻辑清晰,语言浅白,既可作为思想类学术著作,又可作为人物传记来读。萧绎以儒家为范式,孜孜以求“三不朽”,欲立德而难以企及,欲立功而诸多掣肘,欲萧散怀抱而心有不甘,唯有著书以立名节。其笔下广阔的南朝社会图景,显示了李泽厚先生所说的“人的觉醒”,以及鲁迅先生所说的“文的自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