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志全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国志全鉴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05 6.0折 3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寿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06466424

出版时间201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8元

货号6634294

上书时间2024-03-1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目录
魏书卷一 武帝纪◎第一·曹操 曹操卷二 文帝纪◎第二·曹丕 曹丕卷三 明帝纪◎第三·曹叡 曹叡卷四 三少帝纪◎第四·曹芳·曹髦 曹芳 曹髦卷五 后妃传◎第五·武宣卞皇后·文昭甄皇后 武宣卞皇后 文昭甄皇后卷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董卓·袁绍 董卓 袁绍卷七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吕布·臧洪 吕布 臧洪卷八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公孙瓒·陶谦 公孙瓒 陶谦卷九 诸夏侯曹传◎第九·夏侯悖·曹洪 夏侯悖 曹洪卷十 彧或苟攸贾诩传◎第十·苟或·贾诩 荀彧 贾诩卷十一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袁涣·田畴 袁涣 田畴卷十二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崔琰·何夔 崔琰 何夔卷十三 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钟繇·华歆 钟繇 华歆卷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郭嘉·刘晔 郭嘉 刘晔卷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刘馥·司马朗 刘馥 司马 朗卷十六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苏则 苏则卷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张辽 张辽卷十八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许褚 许褚卷十九 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曹彰·曹植 曹彰 曹植卷二十 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曹彪 曹彪卷二十一 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王粲 王粲卷二十二 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桓阶·陈群 桓阶 陈群卷二十三 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赵俨 赵俨卷二十四 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韩暨·高柔 韩暨 高柔卷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辛毗·杨阜 辛毗 杨阜卷二十六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满宠·郭淮 满宠 郭淮卷二十七 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徐邈·王基 徐邈 王基卷二十八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诸葛诞·钟会 诸葛诞 钟会卷二十九 方技传◎第二十九·华佗 华佗卷三十 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乌丸 乌丸  蜀书卷三十一 刘二牧传◎第一·刘焉·刘璋 刘焉 刘璋卷三十二 先主传◎第二·刘备 刘备卷三十三 后主传◎第三·刘禅 刘禅卷三十四 二主妃子传◎第四·甘皇后 甘皇后卷三十五 诸葛亮传◎第五·诸葛亮 诸葛亮卷三十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关羽 张飞 马超 黄忠 赵云卷三十七 庞统法正传◎第七·庞统·法正 庞统 法正卷三十八 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许靖·糜竺 许靖 糜竺卷三十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刘巴·董允 刘巴 董允卷四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魏延 魏延卷四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张裔 张裔卷四十二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郁传◎第十二·杜微 杜微卷四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黄权·马忠 黄权 马忠卷四十四 蒋琬费袆姜维传◎第十四·蒋琬·姜维 蒋琬 姜维卷四十五 邓张宗杨传◎第十五·邓芝 邓芝  吴书卷四十六 孙破虏讨逆传◎第一·孙坚·孙策 孙坚 孙策卷四十七 吴主传◎第二·孙权/235 孙权卷四十八 三嗣主传◎第三·孙亮/241 孙亮卷四十九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刘繇·太史慈 刘繇 太史慈卷五十 妃嫔传◎第五·吴夫人 吴夫人卷五十一 宗室传◎第六·孙皎 孙皎卷五十二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张昭·诸葛瑾 张昭 诸葛瑾卷五十三 张严程阚薛传◎第八·张纮 张纮卷五十四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周瑜·鲁肃·吕蒙 周瑜 鲁肃 吕蒙卷五十五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程普·黄盖 程普 黄盖卷五十六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吕范 吕范卷五十七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虞翻·陆绩 虞翻 陆绩卷五十八 传◎第十三·陆逊 陆逊卷五十九 吴主五子传◎第十四·孙和 孙和卷六十 贺全吕周钟离传◎第十五·钟离牧 钟离牧卷六十一 潘溶陆凯传◎第十六·潘溶 潘溶卷六十二 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是仪 是仪卷六十三 吴范刘悖赵达传◎第十八·吴范 吴范卷六十四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诸葛恪 诸葛恪卷六十五 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华覈 华覈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代。东汉桓帝的时候,曹腾担任中常侍大长秋一职,爵封费亭侯。曹腾死后,其养子曹嵩承袭爵位,官做到太尉,但没有人知道曹蒿过继前的身世底细。曹嵩是太祖曹操的生父。
  太祖从小机警而聪明,且非常有谋略,又善于随机应变,喜结交和帮助朋友,不受拘束,不喜修养操行从事学业,所以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颞认为他不一般。桥玄对太祖曹操说:“天下就要大乱,涔有治国安邦才能的人是不能力挽狂澜的,能拯救乱世力挽狂澜的人,大概就是您了!”太祖二十岁的时候,因举孝廉任郎官,并被任命为洛阳北部都尉,又升迁为顿丘县令,后被召入朝中任议郎。
  灵帝光和末年,黄巾军起义爆发。太祖曹操被任为骑都尉,负责征讨颍川黄巾军;后被升迁为济南国相。济南国有十多个县,各县的长官大多都讨好依附权贵,贪赃受贿,名声不好,于是,太祖上奏朝廷罢免了八个县的长官;又在国内禁止不合规定的祭祀活动,使得违法乱纪的人纷纷逃窜,国内的秩序得到安定。过了一段时间,太祖被征召为东郡太守;他没有接受任命,以养病为由回乡闲居静养。
  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入许攸、沛国人周旌等人联络各方豪杰,图谋废掉灵帝,另立合肥侯为新帝,并且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太祖曹操,太祖曹操拒绝了。王芬等人终以失败告终。
  全城郡人边章、韩遂杀害刺史和太守,起兵叛乱,聚集了十多万人,天下动荡不安,朝廷征召太祖曹操为典军校尉。恰逢这时灵帝去世,太子即位,何太后临朝主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划诛杀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便征召董卓进京,想以此来胁迫何太后同意,达到诛杀宦官的目的,董卓还没到,何进已被杀害了。董卓一到京城,废少帝,并封其为弘农王而另立献帝,京城大乱,董卓上表推荐太祖曹操为骁骑校尉,想和他共同商议大事。太祖便改名换姓,从小路向东逃回家乡。出了虎牢关,路过中牟县的时候,被亭长所怀疑,将他捉送到县里,县中有人暗中认出了他,为其求情将他释放。就在这时,董卓杀掉何太后和弘农王。太祖曹操到了陈留郡,分散家财,聚集义兵,准备以此诛讨董卓。冬季十二月,开始在己吾县起兵。这一年是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献帝初平元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伯、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勃海郡太守袁绍、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纷纷起兵,他们各自领兵数万,推举袁绍为盟主。太祖曹操以代理奋武将军的身份而入盟。
  【人物解读】
  曹操(公元155~220年),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著作有《魏武帝集》。此外,他的《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整洁。他还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曹操在北方,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精彩内容
《三国志全鉴》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史实的正史,不仅在史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对后世的社会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三国志全鉴》对三国志人物作了生动的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三国这段历史。

媒体评论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了魏、蜀、吴三国历史的纪传体国别史。但同时,它以编丰体的形式将魏文帝黄初元丰(220)到晋武帝太康元丰(280)六十丰间的三国历史进行了梳理。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以严谨的态度,选取史料的精华。如实地向后人呈现了这一时期的真面目。
  让我们阅读《三国志》,学习古人的智慧与经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