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失败到胜利:1944年夏季东线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战役:the eastern front, summer 1944 decisive and indecisive military operations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失败到胜利:1944年夏季东线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战役:the eastern front, summer 1944 decisive and indecisive military operations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9.22 1.9折 99.8 全新

库存4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C. J.迪克著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21831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8元

货号9388639

上书时间2024-01-2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C.J.迪克:英国知名军事分析家,陆军退役军官,曾任英国苏联研究所讲师,英国国防学院研究员。发表了《论苏军战役法》《苏军坦克兵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战役运用》《令北约猝不及防:苏军的突袭和欺骗技术》等多篇研究文章,主要著作有《从胜利到僵局:1944年夏季西线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战役》等。

目录

中译本序
序 
鸣 
前 
序 ?章 苏联军事术语和编制指南 
第一章 苏军 1944 年前的学说和实践
???????战前苏军学说的发展
???从灾难走向胜利:1941年至1943年的战争进程
???????不可思议的火凤凰:红军的重生
???????战役法的发展
???????第三个冬季和春季:科尔孙—舍普琴科夫斯基进攻战役
???????总结
?
第二章 1944 年夏季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统帅部大本营的战略决策
???????白俄罗斯战略性进攻战役,7月23日至7月31日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略性进攻战役,7月13日至8月29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略性进攻战役,8月20日至9月25日
???????附录:苏军1944年的战役后勤

第三章 1944年夏季,成熟的战役法
???????学说的发展
???????白俄罗斯战役中的战役法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中的战役法
???????雅西—基什尼奥夫进攻战役中的战役法
???????对1944年战役法发展的总结
???????附录:策划一场方面军攻势
第四章 一些结论
???????联合作战
???????东线和西线的战役法
???????贯彻战役法
第五章 对未来的一些思考
?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二梯队与靠前梯队同时组建,由于已做好预先计划,第二梯队可以迅速投入,投入前仅需对计划加以很后修改。第二梯队的作用如下:在主要方向发展靠前梯队的胜利,不停顿地加强突击力度并保持进攻速度;扩大并巩固登陆场;突破敌纵深阵地;掩护敞开的侧翼;通过转入防御挫败敌反冲击(反突击)集团,很好以侧翼或后方突击在遭遇交战(战斗)中歼灭对方;歼灭被绕过、威胁战役发展或对部署造成妨碍之敌。只有在指挥员的战役计算有误时,第二梯队才能接替靠前梯队――也就是说,只有在出错的情况下。理想状况下,第二梯队不应穿过靠前梯队残部,而应越过其侧翼或穿过靠前梯队部署上的缺口(这样的缺口在突破守军前沿防御从而扩大进攻正面后产生)。基本原则是总是以第二梯队发展胜利,而非挽救失利。至于投入意想不到的地段,可能需要对计划做出根本性的很后修改。

     3.发展突破梯队

     通常是集团军或方面军的一个快速集群,亦是集团军和方面军将行动转入敌防御纵深的手段,从一开始就担任进攻战役中的机动角色。因此,战役伊始便投入快速集群、加快向敌纵深的发展较为适宜。据此,一个快速集群也许不得不靠自身力量完成对敌防御战术地幅的突破,但在理想情况下,快速集群应穿过一个明确的突破口投入战斗。其作用是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集团军层面),或将战役胜利发展为战略胜利(方面军层面)。通过在敌纵深的行动,位于前方并脱离主力的发展力量应从内部粉碎敌人的防御。它们进攻敌靠前梯队的指挥控制和后勤保障,打击敌战役预备队并在敌军加以据守前夺取纵深防线,从而协助打垮敌人的防御并加快主力的推进。因此,若发展突破力量尽早投入交战(理想情况是战役首日或次日),他们的行动会让第二梯队的投入变得多余。发展突破梯队的任务是与空中突击力量、先遣支队和友邻发展突破力量协同,可能还包括合围敌集团、粉碎开进中的敌战役预备队、为后续行动夺取关键目标或有利战线等。

     预备队

     策划战役时,预备队(无论诸兵种合成、反坦克还是专业兵预备队)并不受领具体任务。他们用于加强进攻力量,必要时替换冲击梯队辖内部队或执行战役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任务,例如保障侧翼或击退敌反突击(反冲击)以及扩大或加强登陆场及其他既占地域。因此,与第二(或发展突破)梯队不同,无法预先为预备队分配任务。组建预备队的目的是在不破坏苏军计划的前提下应对敌人重新夺回主动权的企图,他们是基于克劳塞维茨的“冲突”理论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通常情况下,若建立第二梯队,就不会有诸兵种合成预备队,即便有,规模也较小。相反,若战役有可能发展为高流动性、无法预知的样式,则应组建诸兵种合成预备队,而不是第二梯队,因为无法预先下达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预备队的规模可能与第二梯队相似。

     先遣支队

     先遣支队是在主力前方独立行动的部队。进攻中,先遣支队应尽早投入,穿过在敌战斗编队打开的缺口或实施侧翼突破,迅速进入敌战术乃至战役纵深。在诸兵种合成或快速兵团前方推进15―20千米,很终为40―50千米,其任务是夺取并扼守重要战线或诸如重要路口、山口、水障碍对面的登陆场等目标,等待主力到达。若先遣支队的任务较为重要,脱离主力的距离会更远,其规模也会相应加大。一般说来,1943年的先遣支队编有1个坦克旅和1个工程兵连。1944年中期,坦克和机械化军的先遣支队增加了1个自行炮兵团、1个高射炮兵团、1个榴弹炮兵营和一些反坦克炮,更重要的是配备一名前进空军引导员。1944年,诸兵种合成兵团也开始组建先遣支队,通常编有1个摩步团并以坦克和自行火炮加强。

     快速障碍设置队

     主要和次要兵团以工程兵部队或分队组建快速障碍设置队,在战役过程中匆匆布设雷区并设置其他障碍物和以遏止敌装甲力量反冲击(反突击)的发展和威胁。这些节约兵力的队伍可以独立行动,但通常与靠前或第二梯队辖内部队、(特别是)反坦克预备队或诸兵种合成预备队协同行动。在遭遇交战(战斗)的动态和不可预测的情况下,快速障碍设置队是一种宝贵资源,关键时刻在反坦克力量支援下设置一道障碍,可能会在防御方面取得惊人的成效。(P7-8)

主编推荐

“大纵深战役理论”是广大军事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然而其内涵到底是什么,其外延又包含哪些战役,恐怕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阐述清楚的。目前,市面上可见的相关书籍,除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大纵深战役理论》一书之外,就只有极少量国内作者撰写的研究著作了。对希望深入了解苏军战略战术(以及战役法)的读者而言,这可以说是一件憾事。

《从失败到胜利:1944年夏季东线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战役》无疑是一本能满足读者对苏军战法的好奇心的书。虽然本书的核心内容是1944年夏季的战事,但是作者的眼光并没有局限于此。书中探寻了“大纵深战役理论”的来龙去脉,讲述了苏军如何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成熟、有效的战役法,并且在它的指导下浴火重生,进而锁定胜局。阅读本书之后,您会对二战中苏军如何发起一场方面军级进攻战役有一个清晰、透彻的了解。

另外,这还是一本颇具历史视野的著作。除了研究苏军战役法之外,从“巴巴罗萨”到俄乌冲突,从消灭纳粹到对抗*主义,从“闪电战”到“超限战”,二战前后到21世纪初的形势都在作者的考量范围之内。以回顾苏军的成长为契机,作者点明了与时俱进地发展战争理论对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读之发人深省。
 

精彩内容

1944年夏季,欧洲战事已进行到关键时刻,西方盟国和苏联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对纳粹德国发起了战略性进攻。在东线,战线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长度超过2400千米(盟军的仅为不足1000千米)。从规模上看,苏军及其从事的交战令西线盟军相形见绌。更重要的是,苏军秉持着一种与西线盟军截然不同的作战理念,他们擅于达成欺骗和突然性,这个概念称作“马斯基罗夫卡”,在每一场军事行动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苏军致力于发起高机动性的快速进攻,他们大量集中部队以期达成突破,从而为决定性战役机动创造条件;他们以坚强的意志歼灭敌有生力量,愿意为此付出巨大的牺牲。书中的分析告诉我们,给盟军造成严重制约的诸多问题,基本上未对苏军造成影响,因而后者得以发展出更为激进的战役理念并坚决地予以贯彻。另外,本书还强调了持续不断地探寻、发展、实施战役和战术学说的重要性,当然,这种学说应当既适用于现代技术条件,又符合当下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心理。

媒体评论
对理解军事概念很好重要,不仅需要仔细阅读,更需要详细研究。——《军事历史杂志》迪克的著作是一部充满洞察力的作品,特别是在战役研法研究方面。——《皇家军事联合研究所》双月刊说明苏联在浴火重生和提升战役策划、执行水平方面取得了何其伟大的成就的同时,迪克也为关于苏联胜利性质的辩论做出了令人欢喜鼓舞的贡献。迪克告诉人们:苏联从根本上战胜了纳粹德国,而不是仅仅将它打败了。 —— 《斯拉夫评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