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美术研究:第1、2合辑: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专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美术研究:第1、2合辑: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专题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74 6.0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阮荣春主编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37038

出版时间2012-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7736867

上书时间2023-12-2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摘要
    画像砖、画像石,是指汉代建筑壁面上、棺椁表面上镌刻及窑烧的画面。这些画面主要包括线刻和浮雕。汉代建筑遗存至今,地面除石阙、石兽、祠堂及一些城垣、宫室的残留部分外,基本是各地出土的墓葬。因此,画像砖、画像石的材料来源,主要以各地出土的墓葬为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今天所说的画像砖、画像石大都属于陵墓图饰艺术。
    “画像”一词,源于宋代兴起的金石学,如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隶续》等书中,屡用画像一词。以后明、清学人沿用,直至今天的文物考古界、美术界中,也普遍使用这一用语。宋以前,“画像”一词并不很流行。汉代有“画像”一词,主要指一种刑法——“象刑”。当然,汉代“画像”一词,也有我们今天理解的作为美术的一义,但往往是“图画其形象”的省语。作为一种专用名词,还是指“象刑”一义。汉以后至宋以前,对墓石壁画或石刻,都直书“图其像”、“镌刻”、“制作”等语,而不用“画像”一词。如晋人戴延之《西征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等书中,便是如此。就是在宋人的记载中,也可看出,凡对原砖原石的图像,他们也往往不用“画像”一词。
    “画像”就其本意来说,是指拓片上的图像,即平面上的画,并不是指原砖原石。而中国对汉代的这些原砖原石的研究,几百年来基本上是根据拓片来开展。而且,画像的研究往往附属于文字的研究。作为专门的画像研究,并不多见。
    1787年,黄易重新发现武氏祠,引起金石学界极大兴趣,如翁方纲等人均投入对武氏祠的画像的研究。由于黄易在挖掘这些被埋没的石刻时,按出土时的位置在各块石头上编了号,出土后重新组装也就基本恢复原状。这对研究来说,无疑是往前大大进了一步。对画像的研究,就不完全是瞎子摸象式的研究,可以根据图画的位置,与前后、左右、上下的关系来进一步探求这些图画的含义。可以说,武氏祠的重新发现,是汉画像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图1)它主要表现在:1.汉画像的研究摆脱了孤立的、离开具体文化氛围的状态。从武氏祠画像的分布位置,可以探求到汉人祭祀、追念场所的内容和空间结构。2.汉画像的研究由附属于文字的研究转向图像本身的研究。由于武氏祠有众多的榜题,对确定画面内容极为有利,而武氏祠的画面内容认定,无疑有标尺的作用,对解释更多别地出土的汉画像和壁画,有直接参考功能。正是因为武氏祠的重新被发现,汉画像的真正内容和含义,才逐渐为今人所知。3.汉画像研究的国际化。武氏祠画像以其庞杂的内容和研究上定向性强的特点,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的注意并投入了对武氏祠画像的研究,使汉画像的研究走向了世界。外国学者的研究,反过来又促进了国内的研究。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