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英译与文化传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语》英译与文化传播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1.49 6.0折 136 全新

库存26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宏伟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11911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6元

货号12228553

上书时间2023-08-2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问题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历史回眸:《论语》英译历程与研究述评

《论语》英译历程回溯

《论语》英译概况

二《论语》英译历程

《论语》英译特点

四《论语》英译问题

五《论语》英译启示

第二节《论语》英译研究述评

一国内《论语》英译研究回溯

二国外《论语》英译研究审视

三《论语》英译研究问题考辨

第三章文本定位:《论语》的定位与现代价值

《论语》的地位与定位

《论语》的重要地位

二道德与传统道德文化

三《论语》的道德文化定位

第二节《论语》的传统道德文化思想

一仁者爱人

二忠恕之道

三克已复礼

四孝悌为本

五为政以德

第三节《论语》的传统道德文化思想之价值

一对促进中国建设之价值

二对推动人类发展之作用

三对丰富世界文明之意义

第四章实证研究:《论语)核心思想的跨文化比较

——以“孝道”思想为例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文献探讨

第三节研究假设

第四节概念架构

第五节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问卷编制

三施测程序

四统计处理

第六节研究结果分析

一 项目分析

二因素分析

三信度效度研究

四中国传统孝道现状与特点

五西方传统孝道现状与特点

六中西孝道文化之比较

第七节研究结论

第八节研究局限性

第五章译本分析:(论语》文化核心概念的英译

第一节《论语》文化核心概念英译实例分析

一“仁”之英译

二“孝”之英译

三“礼”之英译

四“君子”之英译

第二节文化核心概念英译特点与启示

一文化核心概念英译特点

二文化核心概念英译启示

第六章译本比较:《论语》核心思想的英译

第一节《论语》核心思想英译实例分析

“孝道”思想之英译.

二“仁爱”思想之英译

三“忠恕”思想之英译

四“德政”思想之英译

第二节《论语》核心思想英译特点与策略

一理雅各英译特点与策略

二辜鸿铭英译特点与策略

三韦利英译特点与策略

四刘殿爵英译特点与策略

第三节《论语》核心思想英译启示

一求同存异——彰显儒家文化之共性与特性

……

第九章研究结论

第一节本书的主要发现

第二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三节未来拓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附录1中文测量问卷

附录2 英文测量问卷(Questionnaire)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中国传统文化受到高度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圣贤与思想家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对文化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它不仅对铸造中国人特有的品质和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促进人类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精髓,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下为公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宽厚精神等,具有超地域与超时代性,不仅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价值,而且对“人被金钱所腐蚀,被工业所压榨,被欲望所支配,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所驱赶,被自由博爱的漂亮口号所陶醉”①的西方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启示价值。

西方学者或思想家莱布尼兹(Leibniz)、笛卡儿(Descartes)、卢梭(Rousseau)、伍尔芙(Wolf)、孟德斯鸠(Montesquieu)、伏尔泰(Voltaire)、狄德罗(Diderot)、汤因比(Toyabee)、洛克(Locke)、魁奈(Quesnay)、庞德(Pound)等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道德文化十分推崇,都不同程度地从中汲取了思想精华。莱布尼兹(Leibniz)认为在人类生活及日常风俗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学说方面,中国远胜于西方,中国传统思想可为欧洲许多道德和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①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Needham)曾提出全世界通过学习中国的哲学智慧和传统道德思想,可获得许多医治现代病症的良药。美国诗人庞德(Pound)一生崇拜和推介儒家文化,认为儒家思想为处于混乱无序状态中的现代社会提供了一剂疗救良药,他说:“我没想到自己竟会进人儒家思想的核心……鼎盛时期的中国王朝为我们提供了唯一模式,可能会使我们在现状中找到出路。”法国启蒙运动先驱培尔(Bayle)盛赞孔子“留下了不少优秀的道德训诫”④。伏尔泰(Voltaire)对儒家的“德统”思想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道德已达完美境地,孔子的伟大就在于教化人们遵从理性、从事纯粹道德实践。魁奈(Quesnay)推崇孔子学说,极力颂扬儒家道德思想,认为《论语》满载德行之言,讨论的主要是“善政、道德及美事”等内容,远远胜过希腊七圣之言。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联合发布了《巴黎宣言》,在宣言中指出:“如果人类打算在21世纪继续生存,那就必须回到2500年以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⑦

中国新儒家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冯友兰、贺麟、钱穆、方东美、辜鸿铭、林语堂、徐复观、牟宗三、唐君毅、殷海光、陈荣捷、刘述先、成中英、杜维明、余英时、韦政通等也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道德文化,认为儒家道德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



精彩内容

《论语》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典籍,也是最早译成英文的中国典籍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道德文化思想精髓,对当代中国、西方社会道德建设及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论语》英译已成学界研究热点。然现有研究从语言微观层面探讨其译本质量居多,从文化宏观层面对其在国外译介传播的研究偏少。为此,本书运用了文献研究、文本分析、个案研究、跨学科研究及问卷测量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融合传播学、哲学与比较文化学等相关理论,对《论语》英译与道德文化传播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同时,参照以往经典传播模式,构建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典籍“人己通”对外译介新模式,并以《论语》英译为例,提出实施该模式应遵循的原则。“人己通”模式体现了饱含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和而不同”之哲学理念,“推己及人”之他人意识及“文化平等”之比较视野。它克服了“5W模式”线性结构之局限,将起点与终点连接,形成了环形译介循环模式。它突破了以往文化外译二元对立之藩篱,主张文化外译既要尊重文化之差异,也应探求文化之共通,这样才能跨越文化屏障,推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走出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