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刑法学的现代展开(Ⅱ)/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陈兴良,周光权 著 978730021635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刑法学的现代展开(Ⅱ)/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陈兴良,周光权 著 978730021635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43.39 4.4折 98 全新

库存24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兴良,周光权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16355

出版时间2015-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3805933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  常识主义刑法观

  一、偏离常识主义的刑法学

  二、回归常识主义刑法观的可能性

  三、“欧化”刑法观与常识主义的关系

  四、常识主义刑法观的基本原理

章  刑法的机能

  一、刑法机能的概念辨析

  二、刑法机能的全面理解

  三、刑法机能的科学界定

第二章  行为无价值论的构造

  一、问题意识

  二、理解行为无价值论的三种进路

  三、对行为无价值论的批评与回应

  四、行为无价值论与刑罚论的关系

  五、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命运

第三章  风险刑法理论批判

  一、风险刑法的风险之界定

  二、风险刑法的话语体系之解构

  三、风险刑法的立法实例之分析

  四、结语

第四章  但书规定研究

  一、但书规定的历史沿革

  二、但书规定的内容界定

  三、但书规定的价值评判

  四、但书规定的司法适用:以醉驾为例

第五章  刑法解释方法位阶性的质疑

  一、文义解释不具有优位性

  二、目的解释只在相对意义上处于优位

  三、实务上对解释方法的选择完全可能“各取所需”

第六章  罪刑法定主义的逻辑展开

  一、的罪刑法定与相对的罪刑法定

  二、形式的罪刑法定与实质的罪刑法定

  三、消极的罪刑法定与积极的罪刑法定

  四、罪刑法定主义的派生原则

第七章  罪刑法定与刑法明确性

  一、刑法的明文与明确

  二、立法方式与刑法明确性

  三、非法经营罪中的刑法明确性问题 结  语

第八章  罪刑法定与“口袋罪”的限制适用

  一、“口袋罪”演进的实例分析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中的“其他危险方法”

  三、“口袋罪”入罪条件的限制

第九章  转型中的中国犯罪论体系

  一、中德犯罪论体系的比较视角

  二、我国犯罪论体系的学术个案

  三、犯罪论体系的方法论意义

第十章  构成要件论的历史演进

  一、贝林:构成要件论的基调奠定

  二、特拉伊宁:构成要件论的结构变异

  三、中国:构成要件论的模型还原

第十一章  构成要件和违法性的关系

  一、构成要件和违法性的同质性

  二、必须区分构成要件和违法性

  三、我国刑法学中构成要件和违法性一体化的问题

  四、构成要件、违法性的关系与我国犯罪论体系的改造

第十二章  客观归责方法论的中国实践

  一、客观归责论在我国的理论展开

  二、客观归责论在中国的司法实务

  三、客观归责论的中国前景

第十三章  主要罪过说

  一、问题之所在

  二、主要罪过说的立论:从滥用职权罪谈起

  三、结果加重犯与主要罪过

  四、余论

第十四章  过失犯的危险犯

  一、德国刑法中过失危险犯规定的探析

  二、我国刑法是否存在过失危险犯的辨析

  三、过失危险犯的法理考察

第十五章  客观处罚条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客观处罚条件的性质

  三、内在的客观处罚条件的问题点

  四、外在的客观处罚条件

  五、中国刑法的客观处罚条件规定及适用

第十六章  未遂犯的处罚根据

  一、主观未遂论和客观未遂犯论的对立

  二、行为无价值论与修正的客观未遂论

  三、修正的客观未遂论与偶然防卫

第十七章  不能犯和未遂犯的区分

  一、区分不能犯与未遂犯的客观角度

  二、行为人明显缺乏经验知识与不能犯的成立

  三、判断主体与不能犯、未遂犯的区分

  四、余论  具体危险说与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一致性

第十八章  教唆未遂

  一、我国刑法规定未采用单一正犯概念

  二、解释刑法第29条第2款的方法论

  三、共犯从属性理论与刑法第29条第2款的理解

第十九章  身份犯的竞合

  一、问题的提出

  二、身份犯竞合的通常解决思路及其不足

  三、“义务重要者正犯说”的合理性及其论证

第二十章  身份犯的共犯

  一、身份犯共犯的立法与学理

  二、违法身份犯与责任身份犯的区分

  三、我国刑法中的共犯与身份

第二十一章  法条竞合

  一、我国刑法中法条竞合类型

  二、行政刑法意义上法条竞合“特别关系”的复杂性

  三、按特别法条不构成犯罪的情形,能否以一般法条定罪

  四、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死刑政策的法理解读

  一、死刑政策的演变

  二、“坚持少杀”政策的阐述

  三、“防止错杀”政策的阐述

第二十三章  刑法分则规定的明知

  一、刑法分则规定的明知:界定与描述

  二、德日刑法学中的表现犯:概念与性质

  三、我国刑法学中的表现犯:借鉴与争议

  四、刑法分则规定的明知:分析与认定

第二十四章  自杀关联行为的定性

  一、教唆、帮助他人自杀行为定性的理论分歧

  二、理解自杀性质的第三种路径:法外空间说

  三、法外空间说的适用

第二十五章  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方向

  一、思考的起点: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功能定位

  二、刑事判决书改革与刑事案例指导制度

  三、法官解释能力与刑事案例指导制度

  四、“类似案件类似处理”与刑事案例指导制度

第二十六章  指导性案例研究Ⅰ:潘玉梅、陈宁受贿案

  一、潘玉梅、陈宁受贿案的内容

  二、潘玉梅、陈宁受贿案的分析

  三、潘玉梅、陈宁受贿案的评论

第二十七章  指导性案例研究Ⅱ:王志才、李飞两起故意杀人案

  一、两起指导性案例的主要内容

  二、死刑适用条件的司法考察

  三、限制减刑制度的司法裁量

  四、法院在控制死刑中的作用

第二十八章  指导性案例研究Ⅲ:施某某等聚众斗殴案

  一、案情叙述

  二、构成要件的法理阐述

  三、相对不起诉的政策体现

第十九章  指导性案例研究Ⅳ:忻元龙绑架案

  一、忻元龙绑架案的诉讼历程

  二、死刑案件证据标准的考察

  三、留有余地的死缓判决的反思

索引

  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的关系:从李斯特鸿沟到罗克辛贯通(代跋)

后记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后记 
  2006年,陈兴良教授和我合作撰写了《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一书。近十年时间,白驹过隙!其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方明先生多次和我们联系,希望能够对该书进行修订。在和陈老师讨论修订事宜时,我建议编写《刑法学的现代展开Ⅱ》,陈老师对此极为赞同,出版社方面也很支持。于是,我们一边修订《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一边就《刑法学的现代展开Ⅱ》的编辑出版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于是就有了各位现在看到的这本书。 
  因为《刑法学的现代展开》的后记是陈老师写的,这次他便安排我来写本书后记。这不是“轮流坐庄”,恩师对我的提携其实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中。恭敬不如从命,但愿我能够完整表达合作者的想法。 
  《刑法学的现代展开Ⅱ》书名的确定,表明了我们对学术连续性、立场一贯性的追求,不过,也的确有敝帚自珍的意思。当然,如此命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国外同行的启发。例如,山口厚、井田良、佐伯仁志诸教授合作曾于2001年在日本岩波书店出版了《理论刑法学的前线》一书,分别讨论因果关系、违法阻却事由、故意、原因自由行为、危险犯、共同正犯等问题。5年后,3位教授再度携手,在同一家出版社又推出了《理论刑法学的前线Ⅱ》一书,分别研究生命法益的保护、刑法和民法的关系、司法秩序的保护、诈骗罪的构造、伪造文书罪、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与共罚的事后行为等问题。日本学者对理论研究的虔诚和挚爱也体现在他们对曾使用过的书名的恋恋不舍中。我们对《刑法学的现代展开》这一书名也有这种“情结”。《刑法学的现代展开Ⅱ》作为“续集”,总体上沿袭了《刑法学的现代展开》的风格,只不过对刑法学重要原理、核心范畴的研习更为细致入微。我们的初衷和《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一样,始终想保持开放的胸怀,拓宽我们的学术视野,站在学科前沿,精心梳理刑法学发展的脉络和争论要点,积极推动刑法的“学派之争”,紧密结合司法实务尤其是疑难复杂案件、指导性案例,从不同的侧面切入去揭示我国刑法学的研究进展。 
  基于上述考虑,首先,在本书导论部分,我对我国刑法学如何处理生活经验和规范判断的关系、如何考虑时代特点、如何对待欧陆理论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然后,我和陈老师依次围绕刑法的机能、刑法的基本立场、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和适用、犯罪论体系的建构、客观归责论、罪过、共犯、身份犯、死刑限制等专题分别进行研究;后,陈老师还对于刑法学如何从刑事政策学中汲取理论滋养作了深入思考。 
  众所周知,近十年来,我国刑法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于本书是专题性的,不可能面面俱到,难以全面反映我国刑法学研究的新进展,但是,凡是特别重大的学术论争,我们都不是旁观者,尤其是对于学术界围绕犯罪论体系的改造、实质解释和实质解释论、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论、共犯独立性和共犯从属性等重大问题所进行的论争,在本书中我们都有积极回应,对相关复杂问题的解决也提出了我们自己的独立见解。我们的这些研究,肯定还有颇多值得商榷之处,但“雁过留痕”,其至少可以成为学术新锐们“练手”的“靶子”。 
  在《刑法学的现代展开》后记中,陈老师对我们之间观点上的细微差异进行了说明。在这里,仍然要指出的是,我们两位作者的个别差异,并没有因为时间的经过而消弭。这种差异,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刑法基本立场上,陈老师倾向于采纳结果无价值论,我坚持行为无价值二元论;在刑法解释上,陈老师坚持形式解释论,我因为承认客观归责论、义务犯的法理、犯罪支配说而坚持实质解释论;对身份犯的竞合,陈老师强调用想象竞合犯来处理,我坚持“重要义务者正犯说”。如果重视刑法“学派之争”,就应该肯定上述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不同学者之间的理论分歧和“难题意识”,才是刑法理论之树常青的不竭动力! 
  我们两人的写作分工是: 
  …… …… 
  后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刑法总论的问题更能折射刑法教义学的理论魅力;且近年来,我国有理论价值的成果基本都体现在对总论问题的思考上,本书也就有意识地对总论问题讨论得更多一些,不像《刑法学的现代展开》那样有将近一半的篇幅研究个罪,因为篇幅的限制,这一遗憾这次实在没有办法解决。如果今后还有机会出版《刑法学的现代展开Ⅲ》,我们将尽可能多选择具体罪名进行深入研究,以弥补本书的一些缺憾。 
  我们深知,刑法学是魅力无比的宝库,也是一座迷宫,我们用心凿力,得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为了永远在“下一处”的美景,我们不能放弃!谨以此与读者诸君共勉! 
  周光权 
  2015年10月12日 
  于清华大学明理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