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电影特技美术 祖绍先、朱雪梅 9787302495895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当当正版 电影特技美术 祖绍先、朱雪梅 9787302495895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当当正版 电影特技美术 祖绍先、朱雪梅 9787302495895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当当正版 电影特技美术 祖绍先、朱雪梅 9787302495895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当当正版 电影特技美术 祖绍先、朱雪梅 9787302495895 清华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电影特技美术 祖绍先、朱雪梅 9787302495895 清华大学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23.81 6.1折 39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祖绍先、朱雪梅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95895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5297795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电影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给电影艺术及画面的表现提供了无限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意空间。这种结合就是电影特技和特效的全部内涵。电影是声画艺术,对于观众而言则是视听艺术。电影画面是电影艺术的主体之一,而画面的终属性是美术,电影画面也不例外。《电影艺术词典》对于电影美术专业作了如下诠释: “为影片造型进行设计和制作的美术创作。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影艺术的片种不同,各片种的美术在影片中的位置、作用、工作量和创作特点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规律。故事片的电影美术主要任务是通过环境造型为影片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通过人物造型从人物外形的塑造来揭示人物的内在属性,创造典型人物的艺术形象。环境造型主要指布景和道具的设计与制作,也包括自然景的选择;人物造型主要指化装和服装。具体工作内容分为绘景、置景、道具、服装、化装、特技美术字幕等项。”这段话说明构成电影画面的视觉因素是人物及其所处的环境。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它的创作题材包罗万象,古今中外,无所不有;它所展现的情节更是细致入微,无奇不有。这就决定了与电影画面相对应的视觉艺术表现是电影人永恒的创作主题。电影画面是通过摄影机来拍摄的。但有些特殊效果画面用常规的拍摄方法是难以完成的,而必须用特殊的拍摄方法来完成。例如,已经消失了的历史环境的再现;大自然中的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山体崩塌、泥石流、雪崩、洪水、海啸、飓风等;战争影片中的爆炸场面、建筑物的摧毁、舰船的沉没、飞机的坠落;科幻片中的奇幻环境;神话片中的天宫海殿、腾云驾雾、飞天入地、人首兽身、牛头马面、虾兵蟹将;打斗片中的空中格斗、刀光剑影;特殊化装的易容、伤口、疤痕;代替真实物体的实体模型和可操作的活体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等等。这些带有人物故事情节的画面是生活中难以捕捉到的,必须用艺术手段来创作和表现,这些都属于电影特技专业的攻关课题。电影特技专业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电影画面造型创作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是电影制片单位应用技术实力的标志。电影艺术取得电影镜头画面依靠的是三大技术系统: 一是光学和透视学系统,二是摄影机械系统,三是记录影像系统。电影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中,前一百年一直利用具有感光性能的电影胶片来完成影像画面的记录、保存和传播。21世纪前后,先进的计算机数字技术进入电影行业,取代了电影胶片。在胶片电影时代,电影人把电影特技工艺运用到了极致。但由于电影胶片固有的技术局限性,使电影人在制作电影特技镜头画面的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创作及工艺上的困难,留下了许多遗憾。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记录、保存和传播影像是电影史上又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使电影电视行业如虎添翼,使影视特技真正走到了“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理想境界。在各种特殊效果镜头画面的造型创作中,数字技术提供了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的技术保证。中国近70年来的电影特技专业在国家的关怀和扶持下从无到有,一直在不断进步和发展。21世纪以来,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应用使电影特技专业有了质的飞跃。一些电影人在回顾电影史时提出了“传统特技”的概念,特指胶片电影时代制作电影特技镜头画面的诸多方法、工艺和技巧。其实,电影特技专业的技术原理直至今天也没有变,而科学技术的更新使得制作工艺随之进步与发展,进而拓宽了电影特技创作的想象空间。本书中对专业术语及工艺方法的诠释来自《电影艺术词典》以及历次全国电影特技工作会议所确定的标准术语规范,这些专业术语及工艺方法不仅是对胶片电影时代的总结,而且同样适用于数字电影时代。
祖绍先2018年6月

导语摘要
电影是声画艺术,对于观众则是视听艺术。电影画面是电影艺术的主体之一,画面的*终属性是美术。特殊效果的电影画面,必须用特殊的拍摄方法得以实现,从而产生预期的视觉艺术效果,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电影特技镜头画面制作的水平高低,标志着电影制作者工艺技术实力的高低。    《电影特技美术》依据《电影艺术词典》所列电影特技专业的词条,以及历次全国电影特技工作会议所规范的专业术语,结合多家电影制片厂特技工作室的实践成果,全面阐述和介绍了电影特技镜头画面制作的思维理念、创作方法和工艺技巧,以期在数字技术的新时代承前启后,达到“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理想境界。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电影美术与美术电影1


第2章电影特技美术6


2.1电影本身是特技8


2.2镜头画面是特技美术专业的创作之本9


2.2.1画面9


2.2.2手绘画面10


2.2.3照相画面11


2.2.4电影画面13


2.2.5数字影像画面16


2.3胶片影像与数字影像的互补18


2.4画面转换20


第3章我国影视特技专业的历史回顾22


3.1电影特技伴随电影技术的发展而独树一帜22


3.1.1建国前的电影特技业务23


3.1.2建国后的电影特技专业24


3.2特技专业的建置29


3.2.1厂房建置30


3.2.2摄影建置30


3.2.3美术建置31


3.2.4置景与模型制作建置32


3.2.5照明建置33


3.2.6洗印建置34


3.2.7设施建置35


3.2.8特效建置37


3.2.9字幕建置413.3从业人员建置45


3.3.1特技美术师45


3.3.2字幕美术师48


3.3.3特技摄影师50


3.3.4字幕摄影师50


3.3.5特技制作师51


3.3.6特技烟火技师51


第4章特技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3


4.1画面透视原理53


4.1.1透视合成57


4.1.2同期透视合成59


4.1.3后期透视合成62


4.1.4模型透视合成67


4.1.5绘画透视合成69


4.1.6照片透视合成72


4.1.7混合透视合成75


4.1.8透视合成的运动摄影77


4.2机械频率原理79


4.2.1升格摄影79


4.2.2降格摄影80


4.2.3逐格摄影80


4.2.4倒拍81


4.2.5停机再拍81


4.3胶片感光原理84


4.3.1重叠式多次曝光86


4.3.2邻域式多次曝光92


4.3.3分色多次曝光107


第5章其他特技工艺108


5.1背景放映合成108


5.1.1背面放映合成109


5.1.2前面放映合成109


5.1.3定向反射幕合成109


5.1.4逐格放映合成110


5.1.5透镜幕合成110


5.2镜子接景法111


5.3半反射镜合成112


5.4影视特技模型113


5.4.1模型与实景的结合114


5.4.2无参照物的模型应用116


5.4.3活体模型118


5.5特技水池118


5.6动画及动画合成125


第6章影视特技美术设计思维126


6.1画面创作思维127


6.2方法与技巧思维127


6.3蒙太奇思维131



内容摘要
电影是声画艺术,对于观众则是视听艺术。电影画面是电影艺术的主体之一,画面的*终属性是美术。特殊效果的电影画面,必须用特殊的拍摄方法得以实现,从而产生预期的视觉艺术效果,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电影特技镜头画面制作的水平高低,标志着电影制作者工艺技术实力的高低。
    《电影特技美术》依据《电影艺术词典》所列电影特技专业的词条,以及历次全国电影特技工作会议所规范的专业术语,结合多家电影制片厂特技工作室的实践成果,全面阐述和介绍了电影特技镜头画面制作的思维理念、创作方法和工艺技巧,以期在数字技术的新时代承前启后,达到“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理想境界。

主编推荐
《电影特技美术》以新中国电影特技专业的设置与发展为主线,以电影的三大技术(光学系统、机械系统、纪录影像系统)为原理支撑,全面介绍了电影特技画面制作的思维理念、创作方法和工艺技巧,以及电影制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特技镜头拍摄方法。全书以实例讲解,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以实践需求为立足点,对电影美术专业教材进行有益的补充。

精彩内容
第3章我国影视特技专业的历史回顾3.1电影特技伴随电影技术的发展而独树一帜迄今为止,尚无人写一部电影特技的发展史,足以说明电影特技专业的难度和奥妙。现有的关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著作多数围绕电影的导演或表演艺术展开。零散发表于报刊或专业杂志上有关电影特技的文章或著述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特技专业人员的工艺探讨交流或拍摄成功经验的沟通,供业内人员学习和研究;另一类则是以科普文章形式解密某些特技镜头的拍摄方法,引起观众的求知兴趣。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近年来,已经有人写出中国电影美术发展史的专著,全面回顾了我国电影美术专业的百年发展历程。让我们把中国电影特技发展史这个课题留给有志之士,下苦功夫去研究和搜寻我国电影特技起步与发展的轨迹,写出一部符合实际的发展史。概括地讲,电影本身是特技。电影技术的逐步开拓与发展也促进了电影特技的开拓与发展。电影特技的一切手段都涵盖于电影科技之中。电影科技处于初级阶段,电影特技的手段也处于初级阶段;电影科技发展到较高水平,电影特技的手段也愈发高明。而电影技术主要体现于电影本身,即活动画面与声音。高精度的光学成像系统,精密的电影机械系统,精确记录影像的感光胶片系统,有效的化学洗印系统,仿真的放映系统,这些技术指标的目的都是为取得精美的电影画面,构成电影技术的一半。另一半电影技术则是声学系统,两者合一,成为完整的电影艺术基本技术指标。运用正常的技术手段,摄取电影画面,是电影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能;运用非正常的技术手段,即特殊技术手段,取得电影画面,就是特技。制作电影特技镜头是制作整部电影画面的组成部分之一。影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影视画面的取得和传播方式的更新,即由感光胶片记录的电影画面,更新为光电管记录的电视画面,继而更新为计算机数字记录的数字影像画面。画面记录形式的更新是影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对于影视特技而言,必须适应影视科学技术的变革,首先要更新创作理念,学习和接纳新的技术工艺,并在制作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新工艺,方能赶上和适应影视科技的飞速发展,否则将被时代的高科技大潮所淹没。一言以蔽之,不论电影特技发展史从哪个角度去表述,都离不开影视科技的发展史。2005年是中国电影引进100周年,也可以说是电影特技工艺引进100周年。我们把这百年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予以概述。3.1.1建国前的电影特技业务早期在电影黑白片及从无声片到有声片的年代,电影从业人员充分地利用了电影技术各项指标的功能特征,拍摄了许多电影特技镜头,为电影增光添彩。当时并没有专职的电影特技从业人员,如同电影布景的制作一样,布景师在设计、绘制、搭制、修改的全过程中往往是几个人一起动手操作,分工并不明确。由于摄影师主导电影画面的拍摄,所以,早期的电影特技画面效果多由摄影师开动脑筋去摄取。由于电影技术水平和功能处于初级应用时期,特技手段并不多,比如停机再拍、倒拍、倒放、逐格摄影、叠摄、叠印、叠化、感光胶片画面分割曝光等,大多是摄影范畴的工作,美术业务参与的工作并不多。拍片时一些特别场面的要求,比如刮风、下雨、下雪、烟火、爆炸等,属于特殊效果的工作。再有,电影字幕的拍摄也必须采用特殊方法,如逐格摄影、两次曝光,这是因为在无声片时期,有些电影画面的解说词以及角色演员的对白词只能靠字幕来解决。在逐格摄影拍摄电影字幕的过程中,一些文字的表现技巧产生了初级动画效果,这是美术专业注入电影制作的另一项重要标志。以上这些在拍摄实践中尝试和归纳的经验逐步形成了电影特技业务的工作范畴,为以后的电影特技专业奠定了初步的业务基础。上述特技拍摄法作用于早期的电影画面,无疑给电影增加了更多神奇的色彩,使电影这个新型艺术观赏形式风靡国内演艺界,令其他舞台演出形式望尘莫及。例如,1928年由明星电影公司出品,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武打片《火烧红莲寺》,片中应用了当时电影机械和感光胶片的技术性能,如停机再拍、叠摄、叠化、倒放等特技方法,拍摄了许多当时让人瞠目结舌的精彩特技镜头画面,使得该片轰动全国。在3年时间里,《火烧红莲寺》陆续拍摄了17集,成为我国电影史上的佳话,可以说这是中国电影特技小试牛刀的起步与尝试。与此同时,随着逐格摄影技术的应用以及国外动画电影的影响和引进,中国也开始尝试动画电影制作。1926年,上海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拍摄了我国部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同样引起了轰动,开启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先河,万氏兄弟也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先驱。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电影界对电影感光胶片性能有了进一步认知,对当时的黑白电影胶片负片、正片、全色片、盲色片、反转工艺等操作更熟练,开始了多种技巧的应用,比如二次曝光、多次曝光、分割曝光合成画面等。与此同时,当时的一些“海归”学者和电影从业人员从国外学习或引进了不少技术项目、工艺方法以及一些辅助设备和器材,大大开阔了创作视野,提升了工艺水平,丰富了操作方法,并积累了一些创作经验。比如,使用各种透镜、反射镜、滤光镜、柔光镜、雾镜、近摄镜、倍率镜、偏振镜等创作更为理想的、艺术化的电影画面。又比如开始使用模型。在认知了电影画面的视觉效应规律之后,从电影布景的假定性、模拟性特征,从电影画面的透视原理及规律受到启发,开始利用模型体来代替真实景物,如飞机模型、汽车模型、火车模型、舰船模型、建筑物模型等,用于一些电影镜头的拍摄,从而增强了电影画面的艺术性。这一时期另一项特技成果是将手绘画面作为局部合成到电影画面之中,即初的绘画透视合成,开始运用美术手段制作合成电影画面。例如,20世纪40年代拍摄的电影故事片《三毛流浪记》中,几个内景大厅场面是在摄影棚内拍摄,布景的高度只有3米多,采用了照片接景和绘画接景的方法,把上海某宾馆大厅华丽的天花板和吊灯画面衔接于摄影棚中拍摄的镜头画面上,达到天衣无缝,使电影合成画面取得成功并得以广泛应用。使用上述的简易特技方法大大节约了摄制成本,因此也成为当时片场中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一些简单的动画工艺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这些动画工艺多用于电影片头、字幕衬画、片花、宣传广告片等,同时又促进了动画电影的制作水平。1941年,万氏兄弟又拍摄了中国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不仅在国内再次引起轰动,而且在亚洲产生较大影响,使动画片正式成为中国电影四大片种之一。应该说,我国早期的电影特技镜头制作并没有形成专业化、系统化和规模化,只是零散地为当时影片的一些情节或场面增色,而且只是使用了一般的电影机械设备和方法,能达到如此良好的电影画面效果,是电影从业人员开动脑筋,潜心研究,反复试验,不懈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败经验的结果。这一阶段的电影特技制作实践可以归纳为尝试、模仿和探索。尝试是指由于一些影片的内容和情节表现需要某些非正常手段拍摄的镜头画面,迫使业内人员被动地去利用当时有限的各种技术条件,经过反复试拍,去完成电影特技镜头画面;模仿是指观摩、借鉴国外影片的一些特技镜头画面,研究并解析其拍摄方法,通过相关的电影画面资料、文字资料以及耳闻目睹的学习经历,模仿性地拍摄一些电影特技镜头;探索则是在经历一定程度的拍摄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拍摄经验之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意地、有目标地进行电影特技镜头创作。经过上述拍摄实践的历练,在积累和总结了不少电影特技业务成功经验的同时,也使一些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培养和造就了不少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实际操作经验,并热衷于电影特技业务的电影工作者。在中国电影发祥地上海集中体现了电影特技的发展轨迹,奠定了我国电影特技制作业务的基础,促使电影特技专业逐渐形成。3.1.2建国后的电影特技专业新中国成立后,电影特技制作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化、系统化、正规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建国之初,百业待兴。电影行业的三大制片基地都面临跟上世界电影艺术与技术发展的新课题。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共产党于抗战胜利后在接收的长春日伪满洲映画协会的基础上成立的,在建国之前就在东北解放区兴山镇拍摄和译制了一批革命题材电影故事片,还拍摄了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但在特技业务上,当时只在美工科下设一个特技小组,负责承担模型制作和一些力所能及的特技制作工作。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北平电影制片厂是我党于1949年2月接管中央电影摄影场第三分厂(即中电三厂)后于当年4月21日正式成立的,建国后更名北京电影制片厂。原中电三厂设备简陋,大都建设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只有几个摄影棚和几台老旧机器,洗印工艺还是手工操作的老旧设备。特技业务只能承担简单工艺操作,比如拍摄字幕或一些特效辅助工作,更谈不上配置特技专业人员。相比之下,只有上海电影业的各制片公司从业历史较久,工艺设备相对先进,专业人员素质较高,经过整合之后,在特技业务的整体水平上领先于当时其他的电影制片厂。当时中国的电影制片行业从整体上落后于世界水平,同时,也适应不了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飞速发展的形势,我国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宗旨和企业发展模式面临着新的课题。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电影事业,尽快解决电影工业的滞后状态,国家电影局在个五年计划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要解决的是电影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国产化,尽快摆脱电影器材依赖进口的局面,在摄影光学镜头的科研和制造领域,在摄影机械和放映机械的兴办和制造领域,在电影感光胶片化学工业的兴办和制造领域,在洗印工艺设备的研究和制造领域,在电影照明灯具的研究和制造领域等,白手起家,开始了我国自主的电影工业的起步与发展。另一项重大举措是科学地确定我国社会主义电影企业的规模和体制模式以及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在国家电影局直属电影学校的基础上,兴办电影行业的学府——北京电影学院,从电影艺术和电影技术两大学科为我国电影事业全方位培养专业人才。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向苏联学习电影创作和制作的先进经验是之举。国家电影局计划在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基础上,另选新址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电影制片厂,以适应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1954年9月,由文化部组织并派遣,抽调了电影局有关领导人员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及电影洗印厂的部分艺术、技术业务骨干人员,组成中国电影工作者赴苏联实习考察团,团长汪洋,副团长成荫,前往莫斯科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学习。这个庞大的实习考察团的成员都是多年从事领导工作及电影工作的专业人员,囊括了导演、摄影、美术、录音、洗印、化妆、置景等专业,其中一个明显举措是: 有三名成员带着任务去学习考察电影特技专业的工艺和制作,这足以说明当时国家对电影特技制作的高度重视。实习考察团的主要课题有三个方面: 一是电影企业的体制与管理,包括艺术、技术、行政、生产、财务、车间科室、摄制组的建制与管理,分工职责,各项规章制度的文本等成套知识、计划和措施;二是故事片制作的基本理论和创作经验,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三是电影技术的工艺流程,其特性、原理和操作技能。由于20世纪50年代前期,彩色电影的摄制在中国还是空白,所以学习考察的重点是彩色故事片的拍摄和制作。实习考察团成员根据个人专业的特点,分别在莫斯科苏联国立电影学院进修学习了各自的专业学科。经过一个时期的系统学习之后,又转入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各部门实习,直接到各生产技术车间或摄制组操作,通过实践联系并巩固已学到的理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各自的业务水平。特技制作考察小组成员从莫斯科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全面学习了电影特技专业理论知识,尤其重点学习了当时苏联的红外线幕活动遮片合成摄影工艺原理,为我国后来的电影特技制作填补技术项目空白及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工艺基础。其后他们又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特技车间实习和操作,观摩了大量影片中的特技镜头画面,解析其中的拍摄方法和技巧,详细地做了笔录,在实践中全面学习、了解并初步掌握了当时苏联在电影特技制作方面的理论、方法、基础设备配置及功能、工艺程序及其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技巧关键点。这对后来新中国的电影特技制作的专业化、系统化、正规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学习和引进苏联的先进经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56年春,实习考察团圆满地结束了进修,以优异的成绩回到北京,经国家电影局决定,全体人员留在重新组建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各个专业部门的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并直接参与了北京电影制片厂新址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在规划中,依照当时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建制模式和先进技术设备,同时又研究了当时其他国家可采用的先进电影技术,次安排并组建了新中国的电影特技车间和特技摄影棚,并配置相应设备,同时又与我国电影工业领域中的光学镜头研究所、电影机械研究所、感光胶片研究所、照明灯具研究所等联手研制国产电影特技设备。一些新课题和新技术的研发给中国电影工业带来了新气象和新机遇。可以说,中国电影特技制作的专业化、正规化、规模化建设和发展的起点是在这一举措中形成的,是在国家的直接关怀之下,在许多老一辈电影行家的直接指导之下,在许多有志之士多年的愿望和努力之下形成的。由此也带动了全国各个电影制片厂陆续依照北影模式,开始组建各自的特技车间或特技工作室,推动了我国电影特技专业的正规化发展,使得电影特技制作成为电影全部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的电影特技专业制作发展历程是一个有信息、有研究、有规划、有步骤、有协作、有成果、求实效的理性发展历程,这得益于国家电影局的理性领导、大力支持和全面协调。其协调作用突出体现于与各部委的通力合作上。我国电影工业器材的研发和制造分布于各部委的所属单位。例如,摄影镜头的研发和制造归属光学机械研究和制造单位,各种摄影机械和放映机械的研发及制造归属机械部,而摄影机配套的电瓶又是另一个单位去制造,感光胶片的研发和制造又属于化工部的业务之一。面对诸多现实问题,要想发展中国独立自主的电影工业体系,就必须协调各部委相关单位通力合作。可以说,我国电影特技专业,在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总体方针指导下,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国内又可操作的电影特技工艺原理,其全套系列设备、器材的研发、试验、制造直至使用,都是在这种协调体制下,步履艰难地前进。其支持作用体现于电影局一直关注电影技术的进步和电影工业的发展,尤其在电影特技制作领域,常规性地采集国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