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辜苏历程 周伟驰 姚达兑 主编 9787549118380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辜苏历程 周伟驰 姚达兑 主编 9787549118380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32.61 5.6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伟驰 姚达兑 主编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18380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5333278

上书时间2024-10-20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我们出版这套丛书(“晚清西学丛书”),是希望能搜集、整理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晚清西学译撰著作,填空补缺,为还原晚清思想全貌做一些添砖加瓦的工作。我们希望能促进对晚清西学的研究和重新评估,将之作为明末清初至今完整的“西学东渐”上的重要一环,予以独立的突显。

——“晚清西学丛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周伟驰 



作者简介

著者: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家,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其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对晚清的冒险小说影响甚大。


 


译者:英为霖,晚清来华英国传教士,其生平已不可考。沈祖芬(1879-1910),浙江杭州人,患足疾,自称钱唐跛少年,另有译作数种。


 


校注者:陈思行,女,广西梧州人,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目录
辜苏历程 / 1


绝岛漂流记 / 169


鲁宾孙漂流记 / 238



内容摘要

我们出版这套丛书(“晚清西学丛书”),是希望能搜集、整理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晚清西学译撰著作,填空补缺,为还原晚清思想全貌做一些添砖加瓦的工作。我们希望能促进对晚清西学的研究和重新评估,将之作为明末清初至今完整的“西学东渐”上的重要一环,予以独立的突显。


——“晚清西学丛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周伟驰 



主编推荐

著者: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家,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其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对晚清的冒险小说影响甚大。

 

译者:英为霖,晚清来华英国传教士,其生平已不可考。沈祖芬(1879-1910),浙江杭州人,患足疾,自称钱唐跛少年,另有译作数种。

 

校注者:陈思行,女,广西梧州人,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精彩内容

*《辜苏历程》导读(为阅读方便,注释皆省略)

一、引言

Robinson Crusoe系列小说是英国作家笛福(DanielDefoe,1660—1731)负盛名的著作。大多数读者较为熟知的是该系列的部《鲁滨孙漂流记》(The Life and Strange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它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传奇经历为蓝本,讲述了渴望航海冒险的英国人鲁滨孙在遭遇海难后,独自在荒岛劳作求生,后又拯救黑人星期五,帮助船主平定叛乱,终于重返国土的故事。该系列还出版了《鲁滨孙漂流续记》(The Fa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鲁滨孙宗教沉思录》(Serious Reflections During theLife and Sur- 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With His Vision of the Angelick World )两部续集。笛福倡导的“经济个人主义”暗合资本主义兴起的需求,故而此系列一经出版,立即风靡欧洲。鲁滨孙也成为航海冒险、拓土开荒的代言人。

 

随着鲁滨孙形象的深入人心,该系列小说也被译为各种语言,走向世界。时至晚清,中国文坛掀起了《鲁滨孙漂流记》译介的个高潮。据崔文东、姚达兑等学者考证,在20世纪的前十年间,《鲁滨孙漂流记》骤然出现至少八种中译本。现将诸译本列表如下:

 

时间

书名

译者

出版机构

备注

1902年

《绝岛漂流记》

沈祖芬

上海开明书店

 

1902年

《辜苏历程》

英为霖

羊城真宝堂书局

粤译本

1902 —

1903年

 

《鲁宾孙漂流记》

 

秦力山[2]

《大陆报》第1—

4及第7—12期

 

1905 —

1906年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续记》

林纾、

曾宗鞏

 

上海商务印书馆

 

文言本

1909年

《绝岛漂流》

孙毓修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09年

 

《无人岛大王》

 

汤红绂

《民呼日报》第

30—44号图画版

转译自

日译本

1909年

《荒岛英雄》

袁妙娟

 

未见刊行

1910年

《绝岛日记》

周砥

上海群益书社

 

 

民国时期受欢迎的《鲁滨孙漂流记》译本是由著名翻译家徐霞村译就的,该译本也被认为是个忠实于原著的汉译版本。徐氏谈及之前的译本,“但是这些尝试多半都是根据节本译出,而且文字过于意译,过于修炼,有失原文的朴直”。实际上,晚清诸译本不仅在语言上有“意译”的问题,在内容上也或多或少改造了鲁滨孙的形象,使之符合译者的特定目的。这些译本为何不忠实于原著?又在何种程度上改造了鲁滨孙的形象?其背后的动机如何?这一系列问题,恐怕都要重回晚清语境中去探究。

 

李鸿章曾感慨:“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晚清局势正如李鸿章的“裱糊破屋”之喻,危如累卵。晚清的有识之士需要面对的,绝不仅是简单的朝代更迭。西方列强用舰船枪炮轰开了帝国的大门,带来全新的近代科技和社会思潮。面对此种“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们急迫地寻找救国保种的方式,尽管他们也不知什么样的改变才是正确的,这些改变又会将中国带向何方。与此同时,大规模进入中国的西方人,也带着自己的想象去改造这个垂暮的帝国。

 

勒菲弗尔在其著作《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控制》(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中提出了“操控理论”,即文学翻译的研究必然会涉及权力、意识形态、机构和操纵等问题。他认为,翻译行为主要受到三种因素或隐或现的操控或制约:意识形态(ideology)、赞助人(patronage)和诗学(poetics)。本书收录的晚清三种《鲁滨孙漂流记》中译本,其“意译”背后反映的也是特定历史时期下,不同赞助人希望通过文学文本阐发不同的意识形态。其中,《绝岛漂流记》和《鲁宾孙漂流记》是由国人所译的官话本,《辜苏历程》是由传教士所译的方言本。根据译者的不同身份,我们可以看出译本背后“救国”和“传教”两个迥异的翻译动机。

 

1902年,《绝岛漂流记》由上海开明书店发行,杭州兰慧学堂承印。该书是目前已知RobinsonCrusoe系列小说早的中译本。据高凤谦之序可知,译者“钱唐跛少年” 即沈祖芬。沈祖芬(1879—1910)乃浙江钱唐人士,字子渊,号诵先,三岁患足疾,故自称钱唐跛少年。沈氏自幼深受儒学熏陶,甲午战后,自觉西学之必要,转攻英文。除《绝岛漂流记》外,他还译有《华盛顿传》《戈登传》《希腊罗马史》等介绍西方名人与历史的书。沈氏的亲友多是投身民主革命的新式知识分子。长兄沈祖绵以公费留日,颇受康梁改良主义思想影响,返国后在上海创办时宜学塾,宣传救亡思想。后不满于康梁保皇的目的,沈祖绵放弃改良主义的幻想,立志反清,遂与陶成章、黄兴等人筹备光复会,后又加入同盟会。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沈祖芬在译著中也不可避免地寄寓了济世救国的愿景。

 

《绝岛漂流记》是沈祖芬沿用高桥雄峰日译本的书名。全书总二十章,前十二章为《鲁滨孙漂流记》内容,后八章为《续记》内容,共计约三万字。该书将笛福译为“狄福”,将鲁滨孙译为“劳卞生克罗沙”,将星期五音译为“勿赖代”。沈氏保留了航海遇难、解救星期五等主要情节,但删去了荒岛求生的劳动细节和鲁滨孙的心理活动,大刀阔斧地删减了篇幅。林纾对此颇有微词,“惜浑译大意,不及全书十分之二”。为该书润色的夏子弹八可能是沈祖芬的日本友人,但更可能的是与沈祖绵一道留学日本的化名为此的革命党人。因而,此书理所当然地沾染了救国保种的爱国话语。沈祖芬译书时未及弱冠,目的是“用以激励少年”,将该书定位为爱国启蒙教科书。

 

1902年11月,《大陆报》第1期开始连载《冒险小说鲁宾孙漂流记演义》的译本,未署译者名。从第2期起,目录页在译名前加了“警世奇话”的标题。《大陆报》分别在第1—4期和第7—12期连载了该译本,每期连载两回。每回均有回目,作内容提要。至十六回是《鲁滨孙漂流记》内容,第十七至二十回是《鲁滨孙漂流续记》内容。但《鲁滨孙漂流续记》连载到1903年10月的第12期就被《俄罗斯国事犯》取代,中止连载。1904— 1905年,该译本曾被《广益从报》转载。

 

该译本虽未署译者名,但我们可以从《大陆报》的性质和执笔群体去推敲译者的动机。《大陆报》是一份着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关注中外局势,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的报纸。创办《大陆报》的是留日学生戢翼翚,主持发行的是戢翼翚与日本女教育家下田歌子创办的作新社。戢翼翚延请曾在东京主办《国民报》的原留日学生秦力山、杨廷栋、雷奋、杨荫杭等人担任主笔。该报“以欧洲大陆为师,以非洲大陆为戒”,“特为大声疾呼,以觉我大陆者也”,鼓吹民族主义,倡导反清排满之革命。故而,《鲁宾孙漂流记》很大程度上是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传递这群留日学生的革命主张。晚清形势的紧迫使得译者忽略了《鲁宾孙漂流记》的文学价值,而将其作为鼓吹中国革命的工具,在翻译中时常插入大段的政治话语。

 

《大陆报》译本虽然保留了原著的主要情节,却宣称主人公的行为完全出于爱国爱种的心理,彻底扭曲了鲁滨孙的形象。该书将鲁滨孙译为“鲁宾孙”,又沿用沈祖芬的译法将星期五译为“勿赖代”。但是,译者特意将笛福译为“德富”,不免让人产生了寻求富强、重塑新道德的联想。并且,书中大量讽刺现实政治的话语,也使得译本更像是政治小说而非文学译本。

 

1902年,英国教士英为霖在羊城真宝堂书局出版了Robinson Crusoe系列小说的粤译本《辜苏历程》。《辜苏历程》分为上、下两册,总共四十三章,中有插图三十二幅,共计六万余字,仅翻译了《鲁滨孙漂流记》的内容。英为霖将笛福音译为“地科”,将鲁滨孙音译为“辜苏”,而将星期五译为“亚五”。“亚五”并非音译,而是采用了广东地区对晚辈后生的昵称。从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译者英为霖的生平事迹已无从考证,且《辜苏历程》的相关信息也难寻踪迹。但从文本上看,《辜苏历程》与同时期的多个译本相比,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辜苏历程》应是英为霖根据英文本对译而出,较为完整地翻译了原著内容。并且,它通篇使用粤语,呈现出高度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在语言词汇方面极具特色。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晚清语境下,《辜苏历程》没有落入“救亡图存”“爱国保种”等窠臼之中,呈现出别样的汉译面貌。

 

二、家国之内:鲁滨孙与新国民

徐霞村认为《鲁滨孙漂流记》的长处就是,“它里面的人物虽然不是人人有个性,却至少都是近乎人情的,不大带理想的痕迹”。但《绝岛漂流记》和《鲁宾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却带有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呈现出几近完美的新国民形象。这种理想化改造是晚清知识分子寻求救国之道的一种映射。早将“进取冒险”与“救亡图存”联系在一起的是梁启超。1902年4月,梁启超在《论进取冒险》中说:“欧洲民族所以优强于中国者,原因非一,而其富于进取冒险之精神,殆其尤要者也。”他认为中国国民素无冒险性质,而今更是每况愈下,暮气沉沉,以致国运不振。其中,他便提及中国少年当效仿哥伦布之流,不畏艰险,敢于开疆拓土。不久,梁启超在横滨创办《新小说》杂志,其中就有冒险小说一栏。一时之间,《海外天》《水底渡劫》《金银岛》《环瀛志险》等翻译的冒险小说纷纷面世,且大多以鼓励少年“开辟荒陬新日月,安排绝岛旧山川。欧洲第二哥仑布,冒险成名万口传”为旨趣。1902 年7 月,《新民丛报》刊登《中国之文学报〈新小说〉》广告,解说《新小说》栏目内容。其中,冒险小说以《鲁敏逊漂流记》为例,扬其“以激厉国民远游冒险精神为主”的旨要。这表明梁启超及其同人应有翻译《鲁滨孙漂流记》的计划。

 

1898年冬,在梁启超还未发起小说界革命之时,沈祖芬就尝试通过译介《绝岛漂流记》以“激励少年”,“实施教育”。沈氏笔耕不辍,致力于翻译西学以启蒙国民,很大程度上和他的家庭环境有关。16岁时,沈祖芬曾听父亲的朋友将甲午战败归咎于“不知外情”,便“愤国耻,尽弃所学,肆力于英文”。长兄沈祖绵“痛祖国之陆沉,哀百姓的困迫”,八次东渡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