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正版 战争与和平(上下)(精)/经典译林 列夫·托尔斯泰 9787544777445 译林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当正版 战争与和平(上下)(精)/经典译林 列夫·托尔斯泰 9787544777445 译林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44.9 4.2折 108 全新

库存104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7445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08元

货号27928514

上书时间2024-10-19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译 序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的名著。 它篇幅很大,洋洋洒洒一百二十万言;结构复杂,几条叙事线索齐头并进,相互交错;人物众多,大批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同时登场;内容丰富,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叶俄国和西欧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面将就这部小说的创作和出版过程、体裁和结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等方面作一简要的说明。

《战争与和平》创作于一八六三年至一八六九年。 在这之前,托尔斯泰曾打算写一部叫做《十二月党人》的小说。 六十年代初写成了几章,其中描绘了一八五六年从流放地回来的十二月党人拉巴佐夫的形象,此人历经磨难,仍保持着青年时代的锐气。 后来托尔斯泰的创作构思发生了变化。 他在《战争与和平》前言的一个草稿里讲了构思变化的过程,他说:“一八五六年我开始写一部具有一定倾向的小说,主人公应是一个带着家眷回到俄国内地的十二月党人。 不知不觉地我从现代转到了一八二五年,转到了我的主人公迷惘和不幸的时代,放弃了已写好的开头。 但是一八二五年我的主人公已是一个有了家室的成年人。 为了理解他,我需要转而研究他的青年时代,而他的青年时代正好与一八一二年俄国的一个光荣时代相吻合。 于是我又一次抛弃了开了头的东西,决定从一八一二年写起……”接着他又说:“如果只写我们如何战胜波拿巴的法国而不写我们的失败和耻辱,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下笔……于是就从一八五六年回溯到了一八〇五年,打算领着我的主人公(已不是一个,而是许多男女主人公)从这时起经历一八〇五年、一八一二年、一八二五年和一八五六年的历史事件。”
托尔斯泰于一八六三年动笔,从保存下来的手稿来看,小说有过十五种开头。 前四个开头从一八一一年写起,接下来的两个开头改为从一八〇八年写起,到第七个开头才把情节开始发生的时间挪到一八〇五年。 而地点时而在童山,时而在彼得堡,时而在莫斯科,时而又转回彼得堡,只有第七个开头情节发生的地点在国外的奥尔米茨营地。 后终于把开头的时间地点
定在一八〇五年七月彼得堡一个宫廷女官的客厅里。 经过艰苦的创作探索和反复的加工,托尔斯泰终于写出了小说的部,它以《一八〇五年》为题发表在《俄罗斯通报》一八六五年、二期上。 接着该杂志一八六六年—四期发表了第二部,这一部仍以《一八〇五年》为题,不过加上了《战争》这一副标题。 这时这部小说的名称和整个构思尚未后确定下来。
一八六六年五月托尔斯泰给费特写信说:“我希望在一八六七年前结束我的小说,并以《万事大吉》为书名出单行本……”在他这时为小说后面的部分所拟定的提纲里,情节的发展与后来的定本有明显的不同,基本上是一个否极泰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 这与作者要把小说定名为《万事大吉》的意图是吻合的。 但是作者没有按时完成他的计划,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写一八一二年卫国战争的过程中对这场战争的性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这个主题作了更深的开掘,原来的构思发生了变化。 他重新审订了已写成的部分并做了修改,放弃了原来的结尾,引进了新的人物,加入了许多历史的和哲学的议论,描绘了人民战争的更加宏伟的图景,对主人公的命运作了新的安排,并且决定放弃《万事大吉》的书名,将小说定名为《战争与和
平》。 从流传下来的文字材料来看,作者本人首次用《战争与和平》作为书名是在一八六七年三月下旬,他在给拉夫罗夫的信中宣布同意以《战争与和平》为书名排印自己的书。到一八六七年底出版了小说的前三卷,开始排印第四卷。 一八六八年至一八六九年托尔斯泰写完了余下的部分,全书六卷于一八六九年出齐,这就是小说的版(一八六七—一八六九)。 一
八六八年十月出版了前四卷第二版,这次出版前托尔斯泰亲自看了校样和作了修改。 这四卷与一八六九年出版的后两卷合在一起,成为整部小说的第二版(一八六八—一八六九)。
上面说过,托尔斯泰在创作《战争与和平》的过程中构思发生了明显变化,许多段落进行多次的改写,文字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和锤炼。 保存下来的手稿多达五千多页,草稿和异文共有一千六百余页,收入《托尔斯泰全集(百岁纪念版)》时,用了整整三卷。 从中可以看出,托尔斯泰在创作这部巨著上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 他不仅在稿子上不断涂抹修改,而且在看校样时也这样做。 这种做法有时不为人们所理解。 例如曾帮助托尔斯泰工作并负责监印《战争与和平》的巴尔捷涅夫在托尔斯泰要他把小说部的全部校样寄去以便进行修改时写信给托尔斯泰说:“天知道您在干什么。 这样我们永远修改不完和出版不了……您的大部分涂改是不必要的。”托尔斯泰给他回信说:“我不能不像这样进行涂改,并且清楚地知道,这样涂改有很大好处。” 反复修改成为托尔斯泰在创作中遵循的原则,他还说过,“应当永远抛开不进行修改地写作的想法。” 他又说,“主要的是,应当不急急忙忙地写作,不要对十次、二十次地修正和改写同一个东西感到腻烦。”他的包括《战争与和平》在内的一部部杰作就是这样经过反复修改、精雕细刻成的。



导语摘要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这部小说的诞生不仅代表了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高峰,也成为了俄国小说乃至整个俄国文学崛起的标杆。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目录

卷 1 
  部 3 
  第二部 124 
  第三部 224
第二卷 329 
  部 331 
  第二部 391 
  第三部 470 
  第四部 552 
  第五部 606 
第三卷 683 
  部 685 
  第二部 772 
  第三部 923 
第四卷 1041 
  部 1043 
  第二部 1100 
  第三部 1148 
  第四部 1197 
尾声 1255 
  部 1257 
  第二部 1315 
关于《战争与和平》一书的几句话 1356 
译后记 



内容摘要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这部小说的诞生不仅代表了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高峰,也成为了俄国小说乃至整个俄国文学崛起的标杆。



主编推荐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精彩内容

第 1 卷

安娜•帕夫洛夫娜的客厅里,人逐渐多起来。 来的是彼得堡有名望的显贵,他们年龄和性格不同,但都属于他们大家生活的上流社会;来了瓦西里公爵的女儿美丽的埃莱娜,她是来接父亲的,父女俩将一起去参加英国公使的庆祝会。 她佩戴着由自己的名字个字母组成的花字,身穿舞会服装。 来的还有著名的、彼得堡富有魅力的女人,年轻的、娇小玲珑的鲍
尔康斯基公爵夫人,她于去年冬天结婚。 现在由于怀有身孕已不在大的交际场所露面,但仍参加小型的晚会。 瓦西里公爵的儿子伊波利特也来了,他带来了莫特马尔并作了介绍;来的还有莫里奥神父和其他许多人。
“你们还没有见过,或者是你们还不认识我的姑妈吧?”安娜•帕夫洛夫娜对来客们说,郑重其事地把他们带到一个扎着高高的花结、在客人开始到来时从容地从另一个房间里出来的小老太婆跟前,告诉她客人的名字,同时把目光从客人慢慢地移向我的姑妈身上,然后走开了。
所有客人都举行了向谁也不认识、不感兴趣和不需要的姑妈问候的仪式。 安娜•帕夫洛夫娜带着忧伤和得意的神情注视着客人们问候的场面,默默地对他们表示赞许。 我的姑妈对每个客人说的是同样的话,问客人们身体可好,谈到自己的身体和太后陛下的身体,说谢天谢地,陛下的身体今天好些了。 所有走到她跟前去的人,出于礼貌,不露出匆忙的样子,不过他
们都是带着一种完成了繁重任务后的轻松感离开这个老太婆的,后来整个晚上一次也没有再到她的跟前去。
年轻的鲍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是带着一个丝绒绣金手提包来的,里面放着针线活儿。 她那长着有点发黑的绒毛的好看的上嘴唇稍稍短些,有点遮不住牙齿,然而它张开时显得很可爱,而当它有时向前伸出以及与下嘴唇合在一起时,就显得更加可爱。 正如在很招人喜欢的女人身上常见的那样,她的缺点———上嘴唇稍短和嘴半张半闭———使人觉得似乎是她的独特的美。 这个年轻漂亮、身体健康、充满活力的未来的母亲,在妊娠期显得如此轻松,大家看着她都感到很高兴。 老年人和忧郁苦闷的年轻人觉得,他们同她一起待一会儿和说几句话后,自己也变得像她一样了。 同她说过话并在说每句话时看到她愉快的微笑和她不断露出的洁白闪亮的牙齿的人,都认为自己今天特别可爱。 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
娇小的公爵夫人拿着装针线活儿的手提包,一摇一摆地迈着细碎的快步,绕过桌子,快活地整了整衣服,在银茶炊旁的沙发上坐下了,不管她做什么,对她和对她周围的所有人来说,仿佛都是一种娱乐。
“我带来了我的针线活儿。”她打开她的手提包,对所有的人说。
“请注意,安妮特,不要跟我开这么大的玩笑。”她对女主人说。 “您信中说是一个小小的晚会。 您瞧,我穿得多么滑稽可笑。”
于是她张开双臂,让大家看她的装束,她穿的是一身镶着花边的雅致的灰衣裳,胸口下面系着一条宽带子。
“请放心,丽莎,您仍然比所有的人都漂亮。” 安娜•帕夫洛夫娜回答道。
“您知道我的丈夫要扔下我了,”她用同样的语气接着对一位将军说,“他这是去送死。 您说,干吗要这可恶的战争?”她问瓦西里公爵,不等他回答,又转身跟瓦西里公爵的女儿漂亮的埃莱娜说起话来。
“这娇小的公爵夫人是多么可爱啊!”瓦西里公爵低声对安娜•帕夫洛夫娜说。
在娇小的公爵夫人到后不久,进来了一个高大肥胖的年轻人,他头发剪得很短,戴着眼镜,穿着时髦的浅色长裤和褐色燕尾服,露出高高的硬领。这肥胖的年轻人是叶卡捷琳娜女皇时代的重臣别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此刻他的父亲在莫斯科生命垂危。 他尚未在任何地方任职,一直在国外受教育,刚从那里回来,这是他次在社交界露面。 安娜•帕夫洛夫娜只朝他点点头,这是她对待客厅里等的客人所用的礼节。 不过尽管用的是的礼节,安娜•帕夫洛夫娜看见皮埃尔进来后,脸上仍然表现出不安和惊恐,就像看见不该在这地方出现的庞然大物一样。 虽然皮埃尔确实要比房间里的其他男人魁梧些,但是安娜•帕夫洛夫娜的这种惊恐只是由他的聪明而又腼腆、敏锐而又自然的目光引起的,这目光使他显得与这个客厅里的所有人都不相同。



媒体评论

人们读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不再是原来的人了。仅凭《战争与和平》这一部作品,托尔斯泰就可以雄踞世界文坛的奥林匹斯山巅。 
                  ——朱利安•赫胥黎

从文艺复兴以来,只有他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哈罗德•布鲁姆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上伟大的小说。从未有人写过题材如此广泛、历史背景如此重要、人物如此众多的小说,以后也不会有人能写出这样的文学巨着了。除了《战争与和平》,我想不出还有什么作品堪称史诗。 
                       ——毛姆 

我们时代伟大的史诗,近代的《伊利亚特》。 
                       ——罗曼·罗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