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正版 涤故呈新 张毅,李琪 编著;朱淳 丛书主编 9787122256218 化学工业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华正版 涤故呈新 张毅,李琪 编著;朱淳 丛书主编 9787122256218 化学工业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43.59 6.6折 66 全新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毅,李琪 编著;朱淳 丛书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6218

出版时间2016-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6元

货号1201262849

上书时间2024-03-27

建德书局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淳,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2005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院教学委员会委员主任、校教学委员会委员等。主要学术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与历史研究;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主要教授课程:《室内设计历史研究》(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景观建筑历史研究》(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城市景观设计》(本科学士学位课程)、《博物馆展示设计》(本科学士学位课程)、《环境设计史》(本科学士学位课程)。

目录
章再获新生的建筑——建筑更新的起源001
一、工业遗赠002
二、工业建筑,机器美学004
三、遗弃——工业时代的衰落006
四、再生——建筑更新的兴起006
第二章旧建筑的新生——更新方式007
一、内涵提升——空间功能改造008
二、拆除,扩建,保留020
三、新装——外立面改造028
四、异地重生——旧材料利用031
五、绿色光彩——可持续改造034
第三章最熟悉的身影——公共建筑更新041
一、展示空间042
二、演艺空间046
三、教育场所052
四、购物空间058
五、餐饮、酒吧空间062
六、酒店空间066
七、工作场所070
八、建筑,非建筑——新奇改造076
第四章安乐窝——居住建筑更新085
一、别墅086
二、公寓094
第五章大展身手——区域及遗迹更新105
一、大家庭——建筑整体更新106
二、当金属遇见自然——遗址118
三、留给后代——遗迹保护126
第六章永远不要忘记它们——开发与合作模式131
一、先驱者132
二、发起人136
三、合作144
参考文献150

内容摘要
本书首先介绍了建筑更新的起源,之后分析了建筑更新的方式,全书重点是根据几种建筑更新的类型(包括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区域及历史遗迹)分别介绍世界各地的大量的更新案例。本书文字简明扼要,有较多的图片和图解,既可以作为专业设计师的案例参考,也可以作为建筑与设计爱好者拓展知识的读物。

主编推荐
本书通过对建筑空间的归类和分析,得出建筑室内空间更新的一般应用法则,在“旧”空间中讨论创造新生活的功能模式,结合案例分析对成功的建筑室内更新设计在建筑结构、空间形态、风格定位、材料运用,以及绿色环保等方面的设计进行综合的阐述。
本丛书计划包括8本左右,主要涉及的空间类型为酒店建筑、餐饮建筑、更新建筑、宗教建筑、办公建筑、医疗康复建筑、文教建筑等,基本涵盖当代建筑与室内设计各个领域。本丛书的主要特点是:“新、专、全”,无论是从图片选择还是文字分析说明都代表了当今建筑及室内设计领域的较高水准。

精彩内容
学着像建筑大师那样思考……
    ——丛书序
全世界的思想意识都在微妙地转变,我们在最后面,像历来那样,建筑师正在向火车末尾的守车上爬去。
    ——美国建筑师·约翰逊1978年获AIA金奖演讲

·约翰逊如是说。
这位被称为美国建筑界 “教父”的建筑师,可算是现代建筑史上最会折腾的一位:本在哈佛学哲学和希腊文,却对建筑有了兴趣,33岁的时候重回哈佛修学建筑;说他最会“折腾”,是因为他在20世纪建筑界的几个最重要的“主义”或“风格”上没有拉下一个:初学建筑时拜在密斯门下,鼓吹现代主义; 却又嫌密斯过分强调技术,“根本未想到他是一个艺术家”;为了找到一点“信条”,就在简单实用的基础上有意地加上装饰,造就了一种被称为“形式主义”的风格(Formalism,又译作“典雅主义”);时事多变,后来他又拥抱了“后现代主义”;上世纪80年代还在纽约大都会举行过“解构主义”的展览。他的建筑风格让人惊异,他的创作从来没有局限,有人说他是“国际主义”,有人说他是“后现代”,说到底,他只是一个建筑师,一切标签对他来说都是多余的,与众不同的大概是他总是与别人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他的一生都在求变,一生都在引领潮流,直到2005年,98岁时骤然离世。否则谁知道这个新世纪里,他究竟会爬上哪列历史列车的守车?又要鼓噪出什么花样来了?
没有·约翰逊的新世纪依然没有平静。如果能够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来归纳20世纪建筑设计的主流的话,谁又说得清千禧年以来的这些日子里,究竟是谁在独领风骚?建筑师们又是如何思考的?
……
人头攒动的都市呈现了所有文明进程和历史痕迹。很少有例外能超越那些故事和历史进入一个这样的国度:那里机器的轰鸣与刺目的灯光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不断上演着一场场的喜剧……。只有建筑师的幻想能够翱越整个人类。他是了不起的描述者;他知道人类欲望的所有含意;新世纪更是他驰骋的疆场;他的纵情从来没有得以如此赤裸地表述。他给我们展示的世界没有真相、没有常识、更没有怜悯,那里的人们都鲁莽、无助和荒谬。这一苦痛的证据之一就是各地不断矗立起来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建筑。建筑师的笔下,设计象征着毫无节制的消费、铺张和无法描述的欲望。在这个没有规矩的年代里,只有他能够跨越禁忌界限,阐释无序世界,谁又说得清这些建筑师在思考些什么?
良心发现的建筑师终于意识到,空间与场所才是建筑命题的主旨,而并不在乎所谓的“主义”,更不是建筑师个人欲求的表露。一位被人形容为“恰好成为了建筑师的诗人”——意大利人阿尔多·罗西,在他获得普利兹克奖时就说到:“我不是沉迷于建筑,但是我一直试图以一种真实的方式来做建筑,就像其他那些真实表现他们专业的人一样,就像那些建造出教堂、工厂、桥梁以及这个时代伟大建筑的泥瓦匠或者工人一样。一直以来,我认为任何专业都是不可能与文化脱节的,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可能在年轻的时候得到了研究理论与建筑之间关系的机会,而且我非常高兴的在研究中找到了其重要性。”
“实际上建筑是由它的整个历史伴随形成的;建筑产生于它的自身合理性,只有通过这种生存过程,建筑才能与它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罗西认真地思考了建筑,他对当代建筑优选的贡献莫过于将类型学引入了建筑,认为古往今来建筑中也划分为种种具有典型性质的类型,它们都有自己各自的特征。以类型学为核心的新理性主义美学认为:设计来源于原型,但必须超出原型,只有这样,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特殊性与普遍性才可以通过设计的过程实现完美结合。而著名建筑师西扎也曾经说过,“建筑的一切美感都来自于历史”,这更加肯定了当代建筑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性,甚至表达出了一种当代建筑永远无法超越历史的担忧。而对于历史文化内涵在建筑上传承的缺失,更使得人们对自己居住的城市的认同感逐渐消退,城市空间的人情味尽失。这就迫切需要当代建筑师具备冲破传统的思维,用当代的语言去表达传统建筑中历史、文化深刻内涵的勇气。
这种说法独到地表达了我们现在所应该做的,就是利用一种新的建筑观念来应对这个不断发展的现代城市,如何既体现出城市与建筑的当代性又表现出建筑的历史延续性,这才是我们当下值得研究和付出的。以此来寻找我们失忆已久的城市与建筑,并不是那种形式上的简单提取,而是一种空间,一种思想,更或是对我们一种生活方式的思考。
目前21世纪的建筑还不足以构成新的建筑史,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它们比已经成为经典的现代主义走得更远了,对于林林总总的新建筑,与其说向大师学习设计,还不如说学着像建筑大师那样思考……
《21世纪建筑与室内设计前沿系列》,借助于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梳理了当代不同建筑的功能类型,同时也尽力剖析建筑师与室内设计师所思所想。本系列书不仅仅展现的是各类型建筑与室内设计最新的面目,更试图呈现出各位设计者思考的轨迹。

 朱淳
 2015年8月于上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